那缕琴声让我陶醉
在一个雨过的午后,静静的泡上一杯茶,看着窗外的石榴树,叶子被雨清洗过后显得十分清新,那些雨水顺着暗黑色的叶脉淌入盆子里,发出清脆的响声,滴滴嗒嗒,构成一种宁静美的旋律。
我陶醉在这种自然美中,隐隐约约传来了阵钢琴声,虽然不清晰,但使人很安详,再搭配上雨的滴答声,构成了一段优美的乐章,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那个所谓的虚拟世界。
我是在网上看到的那个视频,一个长得不算漂亮但很清秀的女孩,正坐在一个白色钢琴面前,手臂不停的挥动,舞台上灯光闪耀,舞台下,满坐寂然,每个人都陶醉其中,“我肯定连她的万分之一都不到”摄像头慢慢转移,从臂膀上滑下,那黑白键仍在被弹动,可就在那一瞬间,我热泪盈眶。
天哪!她、她、原来她所弹出的美妙声音,不是因为手指的灵活,而是那手腕的两端在弹动……
她就是“无指少女”
我看到了黑白键上撒上的忧伤。
曲终,满坐震然,台下,掌声似雷。
她说:“我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我相信我自己,因此就是因为这份信念,我站在了这个舞台上……”。
我对她不再是同情,而是一份敬仰,我看到了那黑白键上洒满了自信和成功。
落幕,思绪迁回,雨依旧在下,只是我的眼前一片模糊,直到觉得脸上有冰凉的液体滚动。
手中的茶渐渐凉了,琴声再一次响起,隐隐约约,仿佛来自自己的心中。
优美的旋律,安详的让人沉醉,忘掉了生活的不愉快,就如此安宁的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去寻找属于自己奋斗的幸福!
一言难尽,你给我一场游戏,你看着我入迷,被你从心里剥落的感情,痛的不知舍去。 不要这种记忆,不要问我结局,心底的酸楚,《遇见王沥川》的主题曲,起初是一段低沉的前奏,安静地回望来时的路;随着情感的增强,音乐也走向,就像歌曲的名字一样,无论曾经如何,一切都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对我来说第一次觉得的女演员是莫妮卡.贝鲁奇,到骨子里,做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女性的魅力,可清纯可一切都刚刚好,不多说上图。
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去从事艺术,但是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活那么一次。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怕的就是三个字——不甘心,你只有尝试过一次,哪怕是一次,即使是失败了,你再回到平庸的生活去捡六便士的时候,你还是感觉到至少我是看过月亮的。
青年作家蒋方舟在《一本好书》里发表了自己关于《月亮与六便士》对应理想与现实的看法,道出了许多人在平衡理想与现实这对矛盾时的心声。
毛姆创作的《月亮与六便士》问世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期间被翻译成62种语言,风靡于110个国家,全球销量超过6000万册,由上海高翻院教授姚锦清翻译的版本,在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1分。毛姆以高更生平为素材,创造了 一个只为梦想而存在的灵魂,成为无数文艺爱好者的人生之书,也让更多读者看到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煎熬。
纵观史特利克兰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禁锢期,平凡到能湮没于众人之中,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探索期,独自探索画技,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绽放期,灵感得到释放肆意创作,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
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史特利克兰无疑是个渣男、偏执狂。他抛下妻儿追寻自己的理想,丝毫不关心妻儿的生活,甚至还导致了施特洛夫家庭的破裂、勃朗什的死亡。劣迹斑斑的行为放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今社会,分分钟就能被键盘侠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一阵群嘲。
用艺术家的眼光来看,史特利克兰必然是个伟大的人。他坚持对艺术的追求,不在乎穷困潦倒,不在乎世人对其画作的评价,倾其所有的进行创作。种种锲而不舍的行为放在心灵鸡汤盛行的互联网时代,又是一个满分作文里的励志素材。
史特利克兰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放弃优渥的生活去追寻心中的理想,却还是敌不过理想需要金钱支持的现实;他抛弃家庭寻觅心中的理想,却还是重拾婚姻;他丢弃名利去探索心中的理想,却在逝世后获得名为所弃之人带去利。
追寻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持续的金钱投入,让自己的理想能在圈子里闯出一番天地则需要大量的时间练习。赚取金钱需要时间,完成理想需要时间,如此看来理想与金钱充满矛盾。
史特利克兰任职证券经纪人时已悄悄在夜校学习了一年时间的画画,或许他深感工作耽误了他画画的时间,直接一走了之,将所有未处理完的事留给合伙人、将家庭之则留给妻子艾美,义无反顾的追随心中的声音前往巴黎。五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但时间似乎没有改变史特利克兰,他仍然是名不见经传的画家,仍然穷困潦倒,仍然性格古怪,除了他的衣服愈发的破旧。支撑理想实现的金钱在史特利克兰身上显得丝毫没有作用。
货币的出现、社会的发展,金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史特利克兰当然不能免俗。五年间,他当过油漆工、做过黑导游、尝试过翻译……但一赚够买画布和颜料的钱他就立即停止工作,开始对画技的独索。金钱对实现理想的重要性在史特利克兰身上又显现出了影响。
投入金钱对实现理想确实能起到帮助作用。现在孩子的理想有父母提供金钱支持,他们只需花费时间练习即可。反观史特利克兰,他没有足够的资金,只能自己摸索画技,靠着打零工和借钱来赚取钱财购买画画的必需品,过着贫穷的生活。
你还记得我的妻子吗?我后来一点一点地发现勃朗什也玩起了我妻子玩过的所有花招。她无比耐心地编织罗网,要捆住我的手脚。她要把我拉低到跟她一样的层次;她对我的一切都不关心,只想要我归她所有。她愿意为我做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可我只想要她做一件事她却做不到:不来打搅我。
艺术家是孤独的,他的世界经常没人能懂,为了创作,他也经常需要独处,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
爱独处的特质在史特利克兰身上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他在艾美举办的宴会上显得无所适从,他不但霸占了施特洛夫的画室还让施特洛夫滚出去,在塔希提岛时也是离群索居。
然而这个直言不需要爱情;不希望有人打搅;不会将做过17年的事对另一个女人再重复一遍的史特利克兰,居然在塔希提岛上和艾塔结婚了,无异于打了自己响亮的一巴掌。
矛盾吗?仔细对比艾塔和艾美对史特利克兰所做的事能发现其实不然。
艾美无论从家世还是待人接物方面都堪称完美,她与史特利克兰的恩爱却貌合神离。她无法理解史特利克兰对画画的执着,举办沙龙造成的喧闹环境,令史特利克兰无法好好创作,于是他遵从自己的心意,离开伦敦,抛下自己曾拥有的一切,找寻他的世外桃源。
与此相对,艾塔则是一个纯朴的塔希提岛土著居民,她喜欢史特利克兰,事无巨细的照顾史特利克兰,让史特利克兰有充裕的空间进行创作,甚至单纯的崇拜着史特利克兰。朴素又善良的艾塔慢慢地进入了史特利克兰的心,他们一起度过了幸福又简单的三年。
诚然,经营婚姻和追求理想都需要时间,而人一生的时间又十分有限,婚姻与理想似乎难以兼容。
时间上的对立却又在包容理解中寻找到共生,调和了两者的关系,激发了史特利克兰艺术创作中的另一重灵感,画出更为不朽的画作。
名誉、权利、地位是常人眼中的成功,以此为标准,毫无疑问史特利克兰不算是一个成功的画家,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按理说史特利克兰的原型高更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印象派的三大巨匠,毛姆总该为史特利克兰“凄苦”的生活写下一些足以证明他伟大的话语,才配得上史特利克兰作古后的名气,偏偏毛姆没有,而是别出心裁的叙述了一个名为亚伯拉罕的故事,引发读者对成功的思考。
到底什么是成功呢?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人会说有钱有名、在自己的领域成就一番事业是成功;有人会说能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即是成功。显然,史特利克兰是后者。
他不在乎世人对他画作的评价,他只是追求心中的所想,画出所见的一切。塔希提岛单纯、简单的生活,不失温馨的小家庭,于史特利克兰来说,无疑就是他所想的成功人生。
如史特利克兰对画画的定义是得到世人的认可,他的理想与成功必然充满矛盾。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伟大之处也在于,他对成功的定义与世人不同。理想与成功矛盾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怎么看生活的意义。世人定义史特利克兰在世时的不成功只是看到了他生活穷困潦倒的表象,并未看到他内心的富足、真正的理解他。于史特利克兰来说,身外之物不重要,他能静心创作即可。
《月亮与六便士》作为经典著作,讨论的内容也一直为人所乐道。月亮是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衡两者的关系,是每一位追梦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理想和现实就如走钢丝时手握的平衡杆两边的点,稍有倾斜便有可能落入万丈深渊。史特利克兰将天平完全向“月亮”倾斜,不正眼瞧“六便士”,完成了理想却也受尽痛苦折磨。
评论家朱大可认为人生就是月亮和六便士之间来回摆动,最后会落到哪一点上没人知道。所有人都会认为理想状态是既能靠近月亮,又能收获六便士,中间的微妙关系正如平衡杆,要完美把握难度很大,偏偏高产作家毛姆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毛姆惊人的阅读量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兰贝斯的丽莎》更是帮助他顺利的进入了当时的文学社交圈。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品发表,毛姆在欧洲文坛声名鹊起。
艺术家需要走进生活寻找灵感进行创作。毛姆在文坛的享有的名誉为他带来了足够的金钱,让他能够尽情的在各地旅游,为写作收集素材。更被后世人成为“故事圣手”、“三栖作家”、“热爱旅行家”。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毛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伸手是月亮,俯首也能见到六便士。
毛姆通过《月亮与六便士》向读者呈现了史特利克兰矛盾的一生,引发读者对如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也提供给读者关于成功的另一种看法——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享受平静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