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四种研究方法既有其优点,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心理测验作为心理学家探究人的心理的一种,主要通过使用标准化的量表来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 所以在做心理测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心理测验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一些心理特征,但是心理测验的结果并不是绝对的。
那么心理测验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反应出被试所测试的心理特征呢?如果要做严谨的回答,则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但是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可以尝试从测评量表本身和参与测试的个体两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判断:
从心理测评量表本身考虑,第一,它所测的内容是不是真正需要测试的内容,即一个测试心理健康水平的量表,只能测个体的心理健康而不是个体的智力、人格等其他方面;第二,被试在做测评时,量表里的题目文字是否会有歧义、错误,导致被试在做题过程中出现问题,而不能真正表达被试的想法。
从参评人员角度来说,参评人员对心理测验是否有阻抗从而导致做题过程中胡乱答题或不认真作答;参评人员在做题过程中的状态是不是最佳,包括身体状态、情绪状态等都会影响到测评结果的真实性。
针对第一点,我们首先可以先查看一下做的心理测试是不是心理学上常用的标准量表,例如心理健康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测量人格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查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等等,这些量表都是经过科学的验证,获得心理学界的认可,并已普及使用的。
注意:市场上会出现很多五花八门的以“心理测验”为名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进行辨别。
针对第二点,我们可以对自己做一个客观的评估,看上述的几点是否出现。如果在测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在对结果进行解读的时候,其真实程度是有待商榷的。
假设上述两点都没有问题,那么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一次的心理测试结果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但是建议请教专业人员来对测试结果进行解读,防止出现过度解读或错误解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