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儿子沉迷游戏父亲怎么和他沟通(男孩子天天打游戏,该怎么教育和引导)

男孩子天天打游戏,该怎么教育和引导

这是家长的问题,不是小孩的问题!养不教,父母过,孩子天天打游戏绝对和家长的教育有关。难道孩子天生是打游戏的?我小孩六岁,我规定他周六,日可以玩手机和平板,其他时间不行,而且玩的时间由我定,到现在都很遵守这规定。所以玩不玩游戏的决定一定在家长!

孩子有网瘾、沉迷手机,家长怎么跟孩子说

前几天我看了“衡中校长”写的一篇文章,写的非常好,他说:《手机正在偷走孩子的大学梦》,看完我心情很不平静,因为我家也有上高中的孩子,特别是期间在家上网课,总是离不开手机,非常担心。

我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家长和孩子,让沉迷手机的孩子早点醒悟。

手机,正在无形中消耗孩子的脑力!偷走孩子的高中/大学梦!

一位带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通过分析班级成绩单,发现一个现象:

手机使用的频度和成绩成反比,也就是说平时使用手机多的,或多或少会对成绩有影响。目前成绩退步严重,名次靠后的学生中,几乎都有手机,大部分同学都会用手机玩游戏,其中一个男生已经有比较严重的依赖。

经过多年观察,他还发现:

在手机的拥有率上,重点班远远低于普通班。而且班里玩手机玩的最凶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富家子弟”,反倒是一些家境比较一般的孩子。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有着更强的自制力,或者说,家长在对孩子手机的管控上有着更清醒的认识。而经济水平中下的家庭反倒在娇惯孩子,以致他们上课的时候不时拿出手机瞄一眼,课间争分夺秒打一局游戏,连跟老师说话的时候,眼睛都盯着屏幕。

这再次证明,使用手机对孩子学习影响非常大。

但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玩手机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却又都无计可施:

说轻了,孩子当耳旁风一过,拿起手机继续玩;

说重了,手机一摔夺门而出,不仅影响亲子关系,更可能影响孩子接下来的学习状态。

那家长该怎么办呢?建议让孩子读读南京市第九中学校长张恒柱的演讲《别让手机偷走你的大学梦》。

他指出要想学有所成,贵在明白什么对自己来说最重要,贵在专注自律。问问孩子:你的自律,在一部手机前都如此脆弱不堪,还谈什么逐梦天涯?

让我们的孩子早点醒悟吧,今后应该怎样合理正确使用手机,一切还来的及,青春年少的你不能再这样虚度,现在努力还不晚。

孩子天天玩手机不愿意学习,目前处于叛逆期

很多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叛逆,不开窍就开始玩游戏不好好学习,孩子都能考90多分,他只能考六十多分,到了初中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更加叛逆,更加不开窍不懂事,继续玩手机结果中考的时候连一所普通高中都考不上!还有不少孩子即使上了高中了,仍然叛逆没有开窍,仍然 不计后果的玩手机,导致在高考的时候连一所普通的三本大学都没有考上,这样的学生多年来我遇到很多,正如下图中这两位初中生和高中生面对中考和高考每天脑子里装的全部都是游戏,心思根本放不到学习上静下心来学习,回到家中手机不离手经常不完成作业,每天因为玩手机和妈妈生气学习成绩。

正是因为这些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开窍,不懂事。结果导致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的宝贵时间学业荒废一事无成被淘汰出局!

但是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一意孤行就知道玩手机,不知道学习,而别人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开窍了,就懂得了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最后一霸到底中考考上了本地的重点高中,高考的时候考上了985和211这样的名牌大学,那么为什么都是同龄人?有的孩子不叛逆懂事自主学习不用父母操心,对游戏有很强的自控力。而有的孩子却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肯懂事呢!

第一点:沉迷游戏对学习不上心是因为这些孩子的思维出现了问题,因为思维决定行为错误的思维让这些初高中生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开窍,越来越不懂得学习。越来越厌学

在他们的思维意识中,搞不清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事情是次要的,所以做事情分不清主次分不清先后,我行我素,不计后果。而那些开窍和懂事的学生则清楚的明白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才是自己最主要的任务,所以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我在和一个初中年级第一名的学生谈起学习这个话题的时候,这个孩子告诉我“我要争取考上一中的实验班,只有这样我才有希望考上南京大学”,而同样的问题,我再问起一个玩游戏不学习的初中生初中毕业以后要去什么地方上学的时候,这个孩子低着头沉默不语。因此家长要用《心智成熟教育法》来改变这些孩子错误的思维,让孩子早点开窍,早点懂事,像班里成绩优秀的尖子生一样进入学习状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而不是沉迷游戏一拖再拖虚度光阴。

开窍早,懂事早是孩子之间拉开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孩子开窍比较迟,那么孩子即使输在了起点,那么只要他能够中途开窍了,也一定能够赢在终点。可怕的是很多孩子从头到尾都是浑浑噩噩误入歧途,就是不肯开窍,就是不跟懂事。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最后学业荒废,连一所普通高中和普通大学都没有考上。

第二点,叛逆的孩子之所以玩手机是因为他们没有责任心,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学习。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爸爸妈妈学习。明白在未成年以前,爸爸妈妈有责任来养活自己,抚养自己长大成人,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能让自己生存下去的除了爸爸妈妈的抚养以外,最终需要的是自己的能力,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阳光和空气分免费的,其他的一切都需要你的能力才可以获取,而这个能力来自于学习。只有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才能通过中考考上高中,通过高考考上大学,学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才能凭借专业知识进入社会,找到工作做到工作自立,才能做到人生自立。因此家长应用《三个自立教育法》,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父母要让你努力学习,学习能带来什么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危机感,生存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有责任担当,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上内容和图片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

高三的孩子,动不动对父母吼叫,对家人毫无

题主也许会有多疑惑的地方——高三学生不应该好好学习吗,为什么还玩手机?孩子不应该尊重家长吗,为什么孩子表现那么忤逆?孩子为什么不能理解家长的苦心,家长管孩子,还不是为孩子将来好吗?

人通常是在痛苦的时候才能很好的反思。比如,学生会在考试不理想的时候会,写下深刻而工整的反思。生病了才知道生活不正确。题主和孩子纠结的关系让题主很苦恼。是应该反思的时候了。而反思高手通常都是——自我反思。

一、孩子吼,因为什么事呢?

1、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没饭吃,会对着家长吼。没给买好衣服,好手机。

2、应激反应。家长是不是先说了伤人的话呢?比如,整天就知道玩手机,你看你考那几分,还能不能学习了?天天除了玩游戏,和吃你还能做什么?孩子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就是吼——让你管!

而题主说,孩子动不动就向家长发脾气。第二种可能性居多。实际上,我们能看出在第二种情况中,先是家长控制不住情绪,通过唠叨、喊叫的来发泄情绪的。孩子是被动的。以至于到最后,即使后来父母好好说话,孩子也可能形成了习惯——用吼来说话了。如果我们能自我反思的话,那就是不要对孩子抱怨,也不要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家长的情绪宣泄不会解决问题。

二、孩子玩手机

孩子玩手机,还是沉迷于手机?这个家长是很容易判断的。孩子玩手机主要原因,是可以从中寻找到很多心灵上的慰藉的。这些现实中可能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家长的不理解,孩子和父母关系不好——没有归属感;成绩也不是太突出——没多大成就感。

孩子玩手机除了逃避,还是一种可能就是学习累了,学习了一天,放松一下,被父母发现了。无论什么原因,孩子玩手机成为父母和孩子矛盾的焦点。

家长反思,孩子已经这样了,争吵能不能改变呢?不能改变!不如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降低些——只要200来分,就可以考个大学了。放松之后,我们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焦点就成为——如何改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三、关系的改善

不要认为孩子和父母有血源关系,就可以处的很融洽,有的孩子根本不愿意待在家里。

上天有篇报道,一个孩子离家出走,父母找到他后,发现他和工地上的工人挤在几平米的房子里——破旧,潮湿。母亲痛哭。让孩子她让孩子回家。孩子很冷漠。不愿意回去。

他宁愿承受身体的痛苦,也不愿意承受精神的折磨。

家长反思,与其让孩子不得不离开,不如家长自己先改变。父母需要学会妥协。孩子才会从你身上学到如何妥协!家长学会放权,才能得到更多影响孩子的权力!家长要和孩子谈谈,可以先通知他,他有知情权。这叫尊重。他才能从你身上学会如何尊重别人。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