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为什么父母总是打击孩子(如何看待某些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大打出手)

如何看待某些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大打出手

这个话题实际上是传统文化和现代育儿理论的大博弈。传统的育儿教育认为,孩子犯了家规就要打。现代育儿理论认为,打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难以培养自信,打孩子是父母的表现。打眼一看后者有道理,前者确实是的表现。但是专家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对婴幼儿的认知,他们是美好的理想理论,操作起来很难。而传统的教育仅仅是经验还没有上升为理论,他却道出了新生儿、婴幼儿是“自然人”的大道理,以及人是在不断约束中长大的规律,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变成社会人,独立于社会的过程。

生儿育女不是专家教授、知识分子才能生,老百姓都有这个权利。专家们注重言教,老百姓身教多于言教。这就是“山窝窝里飞出金凤凰”让很多人不明白的道理。去年一个学生清华录取通知书快递到手时,他还在工地搬砖头,为的就是要挣学费。当网上曝光后,很多好心人愿意支助,他却婉言拒绝。这是哪来的自信和自尊?你相信这些品质是家庭鼓励和表扬出来的吗?

人都是在他律和自律中成长起来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母好不容易买到“搪瓷碗”,如果孩子把它弄坏了,肯定要挨打。打的就是让他知道家境,知道珍惜。但有多少人下死手打好孩子呢?总是找肉多的地方打,不伤筋动骨,还要打疼他,让他长记心。这一打很可能就打出“是非观”来,打出对家的情怀来。什么是“心理创伤”?它应该是受委屈、受冤枉的代名词。因错而挨打,正常的孩子都应该是“心悦诚服”的。有一个民间调查数字,凡出走、轻生的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都是在“鼓励、表扬”中长大的孩子,根本原因就出在他们缺乏抗压能力和纠错认知。这样说,不是说孩子是打出来的,打孩子确实不对,但违规必须惩戒。而“随便打孩子”的父母只能是大脑不正常的个别人,他不是父母的全部。

小时候的孩子只能是扶着走牵着走

为什么家长无缘无故生气会把气撒到孩子身上

你好,我是米妈育儿传,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为什么家长无缘无故生气会把气撒到孩子身上?原因很简单,这就是“踢猫效应”。

什么是“踢猫效应”?面对情绪低落,我们该怎么预防,不把气撒到孩子身上呢?下面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一,“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的故事: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批评,回到家就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理窝火,看见身边打滚的猫,地踹了几脚。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踢猫效应”告诉我们的道理: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受害者。

通过踢猫效应,我们可以看出,父母之所以会无缘无故把气发到孩子身上,是因为孩子是家庭关系中最弱小的那个元素,所以,他们成了家庭成员中情绪的受害者。

二,家长情绪不稳定,对孩子危害大!

大家都知道,父母情绪稳定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尤其是0~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情绪不稳定,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方面会胆小怕事,形成“讨好型人格”,或者因为自卑而形成“孤独型人格”,并且有研究表明:早期教育中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青春期,叛逆会更严重!

三,家长该如何做呢?

1,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成为坏情绪的源头!

这就要求父母不能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和要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父母要做的是顺应孩子的发展;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一定要注意,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打骂、发脾气,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

之前看到网络上有个方法,个人实践后,觉得挺有用的,父母感觉要爆发时,先冷静下来,提示自己:“亲生的,亲生的!”

2,父母难免会受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情绪低落,这种情况,个人觉得预防是比较好的。

  • 提高保护孩子的意识!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是家庭中最弱小的一方,我们是孩子的最亲的人,我们的不良情绪会给孩子造成伤害,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
  • 父母要培养“阿Q”精神,或者说要培养乐观心态。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但面对同样的不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处理,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情绪ABC理论的提出者,就告诉我们,面对不幸的事情,导致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们的自我信念,即对事情的想法和评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换一个角度思考,说不准会有意外的惊喜呢!
  • 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乃人之常情,我们发现自己情绪不好时,可以去做些自己感兴趣,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或者运动发泄下,或者找好友倾诉下都是可以的。我心情不好时,喜欢写日记,写完,心情就会好很多。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要努力做坏情绪的终结者,不做坏情绪的源头!

父母打孩子是什么一种心情

欢迎关注我,一起讨论孩子的教育与成长!

今天外面有点冷,女儿要去幼儿园,我就想给她加一件棉衣,可是女儿说什么都不肯穿,僵持不下,我上班眼看就要迟到了!于是就伸手打了孩子一巴掌。其实要是平时我一定会跟女儿好好商量,让孩子出门感受一下外面冷,但那天因为上班有重要的事赶时间,再换衣服就要迟到了。

我闺蜜有一天给我打怒气冲冲,她说孩子没写完作业,气死了,揍了他。我说你平时也不这样啊,她叹了一口气,打孩子没完成作业只是原因之一,工作上项目进展又不顺,更让她烦心。看到儿子不好好写作业,所有的坏情绪都爆发出来。

其实爸爸妈妈们,你们回想起自己打孩子的原因,你们自己说,是不是很多时候是你自己的原因,比如事业不顺,夫妻关系不睦,快迟到了,赶时间……孩子考试没得满分,如果那天正好赶也在单位挨批了,很可能他就会挨打。如果那天你升职加薪了,可能你就会用另外一个面孔对他。

家长们总会说,不打他不改啊,犯错就应该打,但是只批评家长的“打”,不提及熊孩子的“熊”是不公平的。

孩子有错吗?喝水会洒,拿东西会掉、学习不上道、教几次都记不住……可是我们有时候也是这样啊,但这真的算错吗,要因此被打吗?我们喝水撒了,东西掉了,没学会,老忘记,你会自己先给自己掌吗?

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吧,从孩子出生起,不要一直不许他犯错,不要逼他做我们心目中幻想的“完美小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要允许他犯错,也要让他自然承担这个错误的代价。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经常有试错的机会,家长也及时给予安全教育,他不会轻易做危险的事情。他还走不稳就要跑,那就在保证基本安全的情况下让他跑,摔几次之后他就知道乱跑会受伤,才会知道界限在哪里,这是我们给的爱与界限。

我们的家长太爱太爱帮孩子改正错误,仿佛错误就是洪水猛兽。但是生活中大部分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这个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更多时候,孩子会因为家长眼中的对错而挨打,很多时候只是不小心触动家长的情绪。

所以当你的情绪与孩子所谓的“错”起来的时候,请先冷静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榜样,用同理心与孩子平等沟通,你会发现你的孩子的情绪也会复制你的情绪,孩子会更好的进行情绪管理。

父母打击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当孩子拿着考了九十几分的试卷回家,兴高采烈地想要和父母分享她的快乐,结果父母不顾孩子的感受,不屑的说“这算什么?你以为考得蛮好,别人都考一百分,也值得高兴?”一盆冷水浇下来,孩子的心都凉了,会大大的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觉得自己不管多努力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孩子才会自信自强。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