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心理学原理与教育 考试题(如何看待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

如何看待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是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相对立的教育理论.概括说来,前者认为教育旨在使学生的天赋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后者则认为教育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前者是所谓形式目的的;后者是所谓实质目的的的.
毫无疑问,就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理论本身而言,早已成为历史.现在很难找到一位自称是形式教育论者或实质教育论者的教育学家或教育家.但就实质教育与形式教育理论的体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而言,它们始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若隐若现地表现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也许甚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形式教育(formal education),也称形式训练(formal discipline),形式陶冶(formal training);心智训练(mental discipline),心智陶冶(mental training).同实质教育相对.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学校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形式教育论或形式训练论,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英国教育家J. 洛克往往被认为是形式训练论的倡导者.他说:要使所有的人都成为深奥的数学家,并无必要,我只认为研究数学一定会使人心获得推理的方法,当他们有机会时,就会把推理的方法移用到知识的其他部分去.这一论点被奉为形式教育的圭臬.在近代,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而官能心理学来源于心灵实体说,简称心体说.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形式教育论,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对欧、美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曾有很大的影响.它所维护的,是文艺复兴以后旨在培养资产阶级统治人才的古典教育方向;强调古典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
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
①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身体上的各种器官,只有用操练使它们发展起来;心智的能力,也只有用练习使它们发展起来.除了练习或训练以外,没有别的方法能发展官能.人们的一切能力,都是从练习而来的,记忆力因记忆而增强,想象力由想象而长进,推理力以推理而提高,等等.这些能力,如果得不到练习,就会减退、变弱.因此,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那些能够最有效地训练学生各种官能的心智练习.
②教育应该以形式为目的.认为,在教育中灌输知识远不如训练官能来得重要.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他们.如果他们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发展了,任何知识随时都可以去吸收.所以知识的掌握在教育上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力的发展.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训练的材料,就是学习的东西被遗忘了,却仍留下了一种永久的、更有价值的效果.因此,不必重视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而要重视它们的训练作用.沃尔夫和其他官能心理学家,原来是反对学习古典课程的.然而,当古典课程被认为是训练官能最优良的工具时,形式教育与古典课程就相互提携起来.
③学习的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自动产生的结果.形式教育论是一种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心灵的官能或某种官能得到发展,就能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学生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会对学习其他的课程和教材有很大的好处.这是由于从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学的学习中,提高了的比较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能够有效地适应别的情境,能够转移到其他课程和教材的学习上去.因此,官能训练及其迁移的作用和价值,就成为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个重要依据.
实质教育(material education),同形式教育相对.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在西方,近代的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而联想主义心理学来源于心理状态说(Doctrine of Mental State).观念联合论(Associationism)或心理原子论 (Psychological Atemism)是把心灵看做心理状态的最有影响的理论.英国教育家J. 洛克和哲学家D. 休谟是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德国教育家J. F. 赫尔巴特吸取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认为心灵的本质是不可知的,人们只知道心灵的现象,那就是观念.赫尔巴特把在教育中提供给学生的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知识,都称为观念.他说:知识是在观念中摹写在它面前的东西.各种教材包含许许多多的观念,它们首先作为学生认识的对象,而后成为他们意识中的观念.新观念被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赫尔巴特称为统觉.教育就在于观念的获得,促进统觉的过程.他重视课程和教材,反映了实质教育的立场.与形式教育论相反,实质教育论维护和提倡18世纪初开始兴起的实科教育方向.英国教育家H. 斯宾塞在实证论的基础上,于19世纪50年代提出知识的比较价值问题.他坚决主张实科教育,同时竭力抨击当时英国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认为一般智力的发展是次要的,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
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
①教育在于提示适当的观念来建设心灵.心灵在初生时一无所有.心灵的官能不是现成存在的;心灵有赖于观念的联合,它是经验的产物.因此,主要的任务就是以观念充实心灵的内容.
②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建设心灵的原料是各种观念.提示外界事物,产生观念的课程和教材,就具有首要的地位.因此,教育不在于重视课程和教材的训练作用,或知识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而是重视课程、教材的具体内容本身及其实用价值,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
③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心灵要靠观念的联合以组成概念和范畴.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和程序,直接影响心灵的组织和程序.
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实质教育论,是在形式教育论关于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方面,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下产生的.
)

人的行为是由奖励或强化控制的,这一主张来

这一说法是源自行为主义的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有一个经典的实验,他把一只小白鼠关在笼子里面,笼子里面有开关,只要触动它就有食物吃,一开始,小白鼠触碰到开关知识随机的,但随着每次碰到固定的位置就有食物掉下来,很快小白鼠就学会了触动开关的行为。

斯金纳在这个实验中,意识到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强化的重要作用,认为是强化塑造了固定的行为。

这个理论在我们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比如小朋友按时完成作业,我们就奖励他看电视。这就是通过看电视的奖励来强化他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

与强化相对的就是惩罚,就是通过行为之后伴随而来的惩罚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比如撒谎被发现后被骂,犯了罪后接受法律的惩罚等等。

虽然行为主义被人诟病,过分关注外在行为,而忽略了个体本身的自主性,但不可否认,行为主义在解释一些行为上的确有着真知烁见的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的这一学派的学者也把认知纳入到其中,发展出了认知行为主义,这又是一段后话了。

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成长阶段要有不同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一阶段0-3岁 育苗期 在这个阶段要给孩子满满的爱和自由

二阶段 3-6岁 培苗期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在爱的同时要有规则

三阶段6-12岁 修复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建立好习惯,比如运动,兴趣,学习

四阶段12-18岁 出圃期 接纳放任其发展,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心理学上排名前十的书籍有哪些

《自卑与超越》,《影响力》,《思考,快与慢》,《心理学与生活》,《被讨厌的勇气》,《逃避自由》,《论不服从》,《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与哲学家》。

事业单位教育岗的笔试题型都是什么

你好!事业单位招聘教师,笔试内容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等,比如粤东西北招考老师一般都是考这些内容,题型大概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等。二是考本学科知识,比如你是考数学的,那就有可能考小学,初中,高中对应的数学知识,题型大概跟小升初,初升高,高考题型类似,或者会加一些教学设计的题目。一般比较正规的招聘都会在招聘公告中说明的,请注意细读公告。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