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职场心理 > 职场压力

生气的心理学解释(为什么我总要生气)

为什么我总要生气

容易生气的原因如下,一自卑心理,大多数自卑的人往往很敏感而且心理特别脆弱。二不擅社交,缺乏处理矛盾的技巧和能力,一旦发生,第一时间就会考虑通过发火来威胁他人,三不安全感,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处于不安全感时,则容易发怒。

,一种是爱跟别人生气,一种是爱跟自己生气,但本质上根源都在于跟自己生气,只不过那种能把气洒出来发在别人身上的,使用的是外归因;气发不出来转而发泄到自己身上的使用的是内归因。

但不管是内归因还是外归因,生气本质上都是一种攻击,是一种当事情不符合自己心意时产生的惩罚,有时这种惩罚指向别人,有时指向自己。注意的是我这里提到的“当事情不符合自己心意”这个条件,尤其要注重的是“自己”两个字。

大家都知道气大伤身,生气对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但是如何能改变自己爱生气的毛病?当别人把怒火发到自己身上时,又该如何避免成为暴怒的牺牲品,让自己备受心理伤害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爱生气背后的心理机制。

有两种原因会导致一个人爱生气,一个是过于强大的超我,一个是全能自恋。

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人可能都知道,在一个人的人格结构里,我们常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所谓的超我就是我们人格中的理想自我,它由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组成,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它是我们行为和意识的内在监督者和审判者。

那些爱自己跟自己生气的人往往是因为个体人格结构中的超我很强大,标准很高,所以经常会发生自己的所作所为达不到自己要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超我就开始发挥作用,对自己展开严厉的批判和惩罚,个体就会对自己严重不满意,于是产生内疚、自责等情绪,也就会出现自己跟自己生气这个现象。

所以说自己跟自己生气这个梗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跟自己的理想出现差距时出现的补偿行为,个体借由这个补偿行为也就是自己惩罚自己,让自己的超我得以满意,所以每当生活中我们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成绩或者干砸了一件事时,我们就开始了自己跟自己生气的折腾,背后的原因是我们借由这通折腾让超我忘掉那摊不好的事,或者不再关注那摊不好的事。

现实生活中你跟一个人说“你自己跟自己生气,不就跟自己过不去吗”,一般情况下,他是能理解这句话,但是他依旧不理解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什么梗,因为在经常爱跟自己生气的人的心里,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一种正常反应,而自己跟自己过得去才是一种不好的反应。他们会觉得“事情都这样了,你怎么还这么淡定,跟无事人一样?”"事情都这样了,还好意思待着,太没脸没皮了"。

通常情况下,自己爱跟自己生气的人都会有一个严厉的父母,也通常情况下,他们父母的反应模式也是这种自己爱跟自己生气式的,这就一方面决定了,这类人一定会在幼时人格形成时内化有一个强大的超我,另一个方面这些人潜移默化的学习父母的反应模式,从而完全意识不到这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反应有什么问题。除非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时,才会有觉察和反思的发生。

一个过于惩罚性的严厉的追求完美的超我,正是我们内在父母的体现,所谓内在父母也就是通过在幼时内化父母的要求、规则和教训,把它们变成自我人格的一部分,从而实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的超我,它们内化到我们的人格结构里,实际上反应的是父母的声音,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和理想。

所以当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气时,其实反映的是我们内在的父母在跟我们自己生气,因为我们做的不够好,所以这个内在的父母生气了,内在的小孩也就是我们自己需要惩罚自己,去讨好这个内在的父母,让他不要在生气,所以你看上去的他自己一个人在那折腾自己,其实是两个人在折腾,只不过这两个人住在一个人的身体里,一个是父母,一个是孩子,一个在惩罚另一个。

自己跟自己生气它表达的其实是早年我们不合父母预期和达不到标准时,父母对我的行为和态度,当我们长大了,就会自动的形成了一个内在的父母,以代替现实中的父母继续实施早年的行为。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件事父母就不必亲自动手了,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所以就会发生我恨不得自己打自己两个耳光这种自我惩罚的行为,就会发生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跟自己生气的现象。

另一个导致一个人爱生气的原因是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是一个人在婴儿时认为自己会无所不能的状态,也就是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万物都受控于我,我就是上帝,我就是神,我可以无所不能的一种感觉和认知。一般情况下,随着个人心理的成长,全能自恋都会渐渐消退,一个人由全能状态转变为部分全能状态的过程,也就是逐渐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是谁,我的边界在哪里的过程。

但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的人这个全能自恋的部分没有被很好很健康的现实自恋所取代,就会发生事情一旦不如他意,就会出现暴怒的情形。

自恋性暴怒背后是一种我希望能掌控一切,我可以为所欲为的全能自恋,它本质上还是对一个理想自我的执着。自恋性暴怒比较可怕的是,当受挫时他经常会使用外归因,即一个人把怒气往外发,其实这也是一种维护他自身全能自恋的防御机制,即通过惩罚别人,对别人发火,把问题归结到别人身上,而逃避自己全能自恋感受到威胁的境地。

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自我欺骗策略,本质上也是心理不够成熟的表现。

有意思的是,自恋性暴怒的人容易欺软怕硬,他选择发火时并非不会不考虑对象,而是会选择对象,在那些让他觉得安全、发火要付出的代价很小的人面前他们更容易发火,这时候承受他怒气的人一定不要被他的怒气镇住,而真的认同了发火的人发起的攻击,一旦认同这种攻击,就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而真的认为自己就应该为所有不合理的事情负责,从而成为一只替罪羊。

一种成熟的做法是,意识到一件事情的做成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果一件事情牵扯到多人时,构成事情成败的因素绝不是由于一个人导致的,所以要把事情的成败客观化,把自己和事情的边界分开,这样当别人把怒火发到你头上时,就不会被别人带着走,从而承受不必要的压力。

而当面对一个习惯性暴怒的人时,务必看清他背后的心理机制,你不是他暴怒的原因,他自身的症结才是,所以千万不要内归因,如果此时你内归因了,恰好接受了自恋性暴怒的人投射过来的外归因,立马就成了一对施虐受虐的关系,既他可以每次都找出你来发火。

平时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发火,毕竟生气是件损害自身身体健康的事情,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凡事都要看开一点,宽以待人,你会发现世界其实还是很美好的,生活中的快乐还是比较多的

气话在心理学上的解释

气话是指人们在生气时说出的话。

标签: 生气 总要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