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实验狱警和犯人(斯坦福监狱实验是在几天后结束的)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在几天后结束的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于1971年8月结束的,历时仅6天。在这6天里,参与者被分为狱警和囚犯两个角色,最终实验终止,原因是狱警行为过度暴力和施行的压制行为导致囚犯们出现了心理和情感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环境和角色的影响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强烈的影响,也揭示出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权力和问题。

什么是米格拉姆实验

在1960-70年代,美国大学曾进行过两个社会心理学实验,因为其出乎意料的结果、令人不安的结论而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几十年过去了,这两个分别被称为“服从实验”和“监狱实验”的心理学实验依然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几年前还有人重复了“服从实验”,并不断有学者试图重新诠释其结果。

服从实验

“服从实验”发生在1961-1962年的耶鲁大学,设计者是当时还初出茅庐的社会心理学助理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

在米格拉姆实验中,一名以耶鲁大学研究人员身份出现的测试者要求志愿者担任“老师”,给坐在隔壁房间的一名“学习者”施加电击,作为“学习者”犯错时的惩罚,每次电击的电压都比前一次高,直至450伏。

根据米尔格拉姆发表的结果,尽管担任“老师”的志愿者表现出紧张、焦虑、担忧和愤怒,还是有约65%的“老师”对“学习者”施加了450伏的致死电击。

服从实验

监狱实验

“监狱实验”是几年之后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Zim-bardo)把参加实验的学生分成两组,分别饰演“囚犯”和“狱警”,原计划是把他们封闭在大学的一个地下室里,让他们饰演各自的角色两个星期,观察双方的行为变化。

但实验开始不久,津巴多就发现“狱警”很快进入角色,对“囚犯”施行严苛的惩罚和心理,程度远远超过原先估计。实验第六天津巴多在前来观察实验的女友督促下,提前中止了实验。

监狱实验

两个实验很快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普通的美国人中,竟然大部分可能对他人施虐,这个结论实在出乎意外,同时又让人震惊,更有些人说美国人中有不少是“潜在的纳粹”。当时人们对二战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疯狂行为依然记忆犹新,就在“服从实验”举行前不久,公开审判了前党卫军上校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作为犹太人的“最终方案”的主要责任者,艾希曼辩解说自己不过是“服从命令”。不少美国人相信之所以会出现纳粹,是因为德国人的性格中有“天生的”成份。“服从实验”的结果则显示服从作恶的行为不分国籍,米尔格拉姆本人也认为“服从实验”为纳粹的种族灭绝行为提供了某种心理学上的解释。

史丹佛监狱实验的内容

参与者:24个大学男学生(无入监经历,不吸`毒,身体以及心理健康)作为酬劳一天15美元。

地点:调查人员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

过程:参与者由警察逮捕,并押至试验地点。

以抽签的形式将参与者分成两批,12个人为囚犯,12个人为狱警。

如何看待斯坦福监狱实验

人性是什么?人性指的是人的心理属性,这种属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从古到今,对于人性的看法众说纷纭,古代关于人性的探讨,有性善论、性恶论、有善有恶论和无恶无善论等;外国也有对人性善恶的不同看法,体现在宗教理论、心理学思想与艺术作品之中。

人性是复杂的,任何人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大多数人处于两个极端之间,在不同的情境与自身价值观的综合影响下,对人性有着不同的体现。例如,当周围没有其他人时,你可能会因为懒于找垃圾桶而随地扔掉垃圾。当你看到曾经与你实力相当的人如今却在各个方面远远优于你,你会产生嫉妒甚至仇恨的心理。当你看到有势力的人欺负弱小时,你却冷眼旁观、不敢吱声,甚至对强大的人心生“敬畏”。你就难以定义自己是一个完全善良友好的人了。

斯坦福监狱

心理学领域里经典的“斯坦福监狱”的实验,就是证明人的“善”和“恶”会受特定情境的影响的好例子。实验选取的24名正常大学生被试,分别扮演犯人与狱警的角色,实验过程中扮演狱警的被试会拥有宛如真实世界中狱警的权利,而扮演犯人的被试会被剥夺人生自由。并且实验环境尽量接近于真实的监狱。随着时间的推移,“狱警”们被这种设定的情境所深深影响,他们开始越来越滥用自己的权利,随时对“犯人”的扮演者进行搜身,惩罚他们去禁闭,甚至任意剥夺他们的睡眠时间。当实验进行到36小时的时候,已经有扮演犯人的被试开始情绪崩溃、难以坚持进行实验。

在这场实验里,这些原本生活中都非常善良的学生展现了远超预期的“”举动。并且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负罪感很低,对于“犯人”的没有太多抵触心理,完完全全将自己的职权滥用。最后,这个实验也是因为不符合伦理道德标准、带来了太多负面影响而被强制停止。

所以我觉得。一方面,纯粹的善恶都难以存在,只是人们善恶的程度不同,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另一方面,特定的情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极端情境中时。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历史上有哪些臭名昭著的实验

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一个臭名昭著的实验,会告诉我们,现实是多么可怕!

斯坦福监狱实验,大名鼎鼎,细思极恐。

1971年夏天,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模拟了一个环境:监狱。他和同事们在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然后找到了24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非常健康,心智正常。津巴多告诉他们,如果配合这个为期14天的实验,每人每天就能拿到15美元的报酬。

实验把24人随机分为了2组,每组12人。其中一组装扮成看守,另外一组装扮成犯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模拟在监狱的生活。

为了逼真,犯人会被“警车”押送到监狱,然后被搜身,扒光衣服,清洗消毒,紧接着换上囚服,戴着脚镣被关进牢房。

犯人们在这里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编号。他们三人一组被关在一起,接受“看守”的看管。而另一组看守,没有接受任何培训,只是被告知可以做任何维持监狱秩序和法律的事情。

实验开始的第一天晚上,看守就在半夜吹响了起床哨,让犯人起来排队。当然,犯人们第二就开始,他们用床堵住监狱门,不让看守进来。第二拨换班的看守看到这个情况,认为上一波人太过仁慈,非常气愤。于是他们用灭火器喷射囚犯,拔掉囚犯的衣服,把带头捣乱的囚犯关禁闭。

但是,每次只有3个看守值班,显然对付不了这么多的犯人,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找到了3个表现较好的犯人,把他们单独关在一起,给他们非常好的待遇,好吃好喝的。半天之后把他们放回去,又把3个带头捣乱的囚犯带走单独关押。于是,囚犯们认为表现较好的3个人是告密者,所以才获得了好的待遇。

于是,囚犯之间开始互相不信任。

很快,有一位囚犯精神崩溃,退出了实验。

但是,看守们似乎越来越残忍,他们想各种办法折磨犯人,不让他们休息,甚至不让犯人上厕所。看守们已经真正的“入戏”了,他们以折磨囚犯为乐,几乎忘记了这只是一个实验。

而那些扮演成囚犯的人,也开始“默认”自己的角色,有一个囚犯编号为819,他生了重病,请求教授放他离开。教授答应了他,让他先在一个房间休息。之后,把所有的囚犯都叫了出来,不停的说:“819是个坏囚犯,因为他死了!”

819听到之后,开始不停的哭泣,并且对教授说自己不能走,他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坏囚犯。之后教授告诉他:“你不是819,你的名字是XXX!”这位志愿者才终于醒悟过来,自己不是犯人,这只是一个实验而已。

……

幸好,实验在第六天终止了,因为实验的组织者发现,事情已经无法控制。

看守们会在半夜更加残忍的折磨囚犯,因为他们以为半夜的时候没有人会关注他们的行为。

第二个原因是,一位哈佛大学的教授来观看这个实验,他觉得非常震惊,这已经不是实验,而是了。

虽然实验被终止了,但实验过程,震惊了全世界。

是不是细思极恐?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