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3
我弟三天前走了,三个小孩。压力大,老婆整天打牌,在没得肾炎之前,一年能挣十几万,病后又得了抑郁症。在万念俱灰时走了,留下父母三个小孩,我恨他,老婆决对要走的,三个小孩还有父母落到我一个人肩膀上。三兄弟只剩我一个了,心酸,我也是双向抑郁症。祝福我吧,陌生人,我会照顾父母和他的孩子。没有选择。
累,那就对了,说明你还活着。要说力不从心,劳逸结合吃好点就行了。
说到此话,确有同感!现在的年味失去了很多……
现在谈年味,只能是回味过去了!记得七八十年代的春节,那可是年味十足啊!当时那个年代的物质很贫乏,但是到了过年的时候也有大鱼大肉摆上餐桌。(穷,当然不是一个人穷,也没看见富得流油的,整体国民的生活水准基本上都在一个平行线上)。
那个时候过春节,只要进了腊月门,市场上和商店里也是人山人海的。虽然凭票供应,但是大家也都能像模像样的过一把春节!人们兴高采烈的采集各种年货,孩子们那是必备一件两件的新衣服,条件略好一点的大人们也都是会作一件新衣服穿!
那时候没有这么多楼房,大部分还都是平房,李家炒菜张家就能闻到那诱人的香味儿。很多平房里居住的居民关系非常融洽,张家到李家吃顿饭那是很平常的事情,相互的交流也很效频繁。左右邻居们过年经常聚在一起喝茶、喝酒!孩子们一起打着用罐头瓶或者纸做的灯笼(条件好一点买个现成的),兴高采烈的组团在一起放鞭炮。当然,那时的鞭炮是舍不得一挂一挂放的,拆掉包装以后里面有夹层用的马粪纸点燃当火引,鞭炮也是一红一绿的颜色(大部分为五个红的五个绿的或者其它颜色组合在一起)。孩子们用点燃马粪纸,一个一个的放……那啪、啪的声音并未感觉到吵!似乎是一种喜悦和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直到半夜12:00接神的鞭炮声才连成一片(那时的鞭炮声没有现在这么响!不像现在的鞭炮声像放火炮一样!不单单是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的身体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部分地区禁放也有道理!)。
说到年味儿,这拜年的重要环节更似乎是改变了格局!过去拜年,那都在年三十以后,十二点吃完饺子,有的亲朋好友就可以拜年了!不像现在,年还没到,亲戚朋友们就相互提前拜年,该串门的走了圈就完事了!除了朋友、同学、同事、亲戚有时间聚一聚吃点喝点以外,就没有节日期间的那种你来我往拜年的气氛了!
那个年代的文化生活确实匮乏。在东北,翩翩起舞的大秧歌可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记得从大年初二开始,大街上就会出现三三两两的秧歌队!猪八戒、跑旱船、踩高桥、接媳妇儿……大家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大秧歌每到一地,噼噼的鞭炮声一阵阵响起,大家就知道这是秧歌队来了!到了每个单位的门前,秧歌队都会收到各单位和商家的小礼物……
能回忆年味的,大部分已奔老年!今天的年已经改变了他应有的传统风格!回忆,只是对过去的一种留恋……当然,世界在改变,说是今天缺少了年味,也确实是!原因呢?现代化的今天,娱乐、生活环境、发达的物流产业,都会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不愁吃,不愁喝,没有去盼望某一天能吃上一顿大米饭的感觉!现在的生活环境下,没有了那十分渴求了的年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