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怎样才能治愈原生家庭给自己造成的伤害呢?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所以每一个人所面对的具体问题是不一样的,没有感同身受的苦难,别人永远也无法给出完整的答案。
比如,这两天,备受关注的「母亲病危,失联20年的北大博士后拒绝回家」的事件;2018年2月,北大男生王猛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新闻,引发全网讨论。王猛,是个化名。或许说,它是出身寒门成为贵子,但被原生家庭所伤,至今都无法突围的所有孩子的统称。
还有前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我也被这个不同寻常套路的家庭剧所吸引:重男轻女的母亲去世,引发一系列家庭矛盾。爸爸是个不顾儿女,天天做精;大哥不切实际、打肿脸充胖子,不顾自己妻女又喜欢道德绑架;二哥啃老啃得理直气壮,出手暴打自己的妹妹;明玉工作越来越有能力,却感情淡漠,不会正确处理感情问题。
有几个画面,让人看得瞬间泪目:
明玉被二哥训斥,不许参加母亲的葬礼,开车离开的时候,掉下来的骨灰盒;明玉跟客户赔罪,喝得大醉,回去却没,直接歪在了浴缸里。又想起外套没脱,脱下来挂好,然后攥着手机,在浴缸里睡觉;明玉告诉石天冬,自己的房子,就在曾经想要投湖自尽的湖底……我感觉,明玉那个黑暗的湖底,就是一个黑洞,代表着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它一直都在,苏明玉陷在无边无垠的湖底,不能自拔。
再想想,明玉的妈妈,30多年来,在家里独揽大权,分配着家里的爱和资源,物质和情感的精打细算背后,她自己会有一个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童年呢?怎样的情感经历、婚姻组成,造就了这样一个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人格?
没有看原著,我更不是心理学家,不是影评人,也不必去深究,我只想根据这部电视剧,加上从我身边朋友的故事,去理解和思考。
我朋友的故事,说来话长,也像一部电视剧。
她小小年纪便洗衣做饭,却不能像哥哥和弟弟一样受到母亲的宠爱,好吃的东西,从来没有她的份儿,偷吃家里一个包子,便会遭到一顿毒打和劈头盖脸的咒骂。
十二岁之前,她和养父母以及后来的几个弟弟妹妹,一起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老家小村庄,一个普通的家庭,享受着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突然有一天,养母给她说,她还有一个家,还有她的亲生父母,父亲因为煤矿事故身亡,现在那边的母亲和哥哥准备把她要回去。
始料不及的晴天霹雳,还没来不及让她想清楚,便随着养母坐上了火车,来到北方一个小城的偏僻矿区。当养母一步三回头的离去,她还没明白,新的生活正如一场噩梦,正悄然拉开序幕。
没有过亲昵,没有过贴心的关爱,亲生母亲对她总是一副刻薄怨恨的脸。在把遗腹子生下又送了人之后,变得更加疯狂和失常,稍有不顺便会大发雷霆。小小的她就成了家里唯一的出气筒,挨打受骂成为家常便饭,被母亲和弟弟无数次扯着头发扇过耳光打得满嘴流血以后,她日夜陷在恐惧之中。回头想想童年在老家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了。
可是她回不去,不知道怎样才能脱离当前的地狱。
小时候的故乡,有宽宽的河,河边有盛开的野水仙,发出浓烈的香气;河边有碧绿或者金黄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收割之后,来年的春天满地的紫云英,人和牛羊都喜爱它的鲜美,更是下一场秧苗的丰厚底肥;村后的小山,各种树木葱茏,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妩媚动人的山茶花……耕田的老牛,养父打上来的鱼,养母做的腊肉,米酒,糍粑~她常常会望着远处,絮絮叨叨的告诉我这些,这些遥远的回忆,恍然如梦,像是从来都没发生过。
上学晚,辍学早,日复一日的折磨里,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快些长大,嫁人,有一个属于自己小家,再也不想回来。后来经人介绍,遇到一个温柔体贴的爱人的时候,她又想哭又想笑的。
结婚,生子,享受到了普通人的幸福生活,她的内心是充满感恩的。
没有能够像她以前的愿望那样,再也不回娘家去。哥嫂分家另过,弟弟好逸恶劳不成气候,家里被他搞得乌烟瘴气妻离子散,她过年过节都会送去丰厚的礼品,买了合适的衣服鞋袜去孝敬……
享受到了小家的温暖,不必再忍受打骂,可是母女之间,还是有着深深地鸿沟,她内心对母亲的恐惧,一直持续到母亲离开人世。
她的亲,我也接触过几次。有两次我去帮着送东西的时候,她叹着气说,“唉……到最后,老了,才知道,闺女好,比儿子好。”
“唉,现在的女孩们有福了,以前的人都傻呀,我们从小就都认为,女儿没用,都是给别人家养的……”
她发出长长的叹息声,擦着昏花的双眼,流出浑浊的眼泪,我不忍心细看。转告给她听,她也是直抹眼泪,黯然神伤。而我,之所以把这些学给朋友听,不图别的,只想帮她放下。
毕竟,有些事情,可以不原谅,但是需要放下。如果不彻底放下,自己也得不到灵魂的自由,永远也走不出去。
我想,她的母亲,守寡数十年,也是受够了磨难。能够那样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定是有迹可循,在做一个可怕施暴者的同时,一定也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
最后,她的母亲突发急病,死在独居的屋中,被我们发现的时候,身体已经僵硬。
陪她参加她母亲的葬礼,她哭着哭着,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的一刻,她说,哭不出来了,她的眼泪已经流干了……
她最怕的人走了,她精神上,得到了一种解脱。
世间还有多少个苏明玉这样的女孩,还有《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挣扎在原生家庭带来的灾难里?灾难,也许来自祖辈,也许来自父母、兄弟、姐妹,正因为那是家人,是本该最亲的人,所以,灾难才更成为灾难。
事实上,没有几个人,能像苏明玉那样聪明,成功,所以我只愿,她们在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以后,也能像我的朋友一样,享受到世间本该有的美好,最简单的爱和幸福。
即便我们不是苏明玉,不是樊胜美,不是那个躲开家庭远行的北大生,可我们许许多多的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原生家庭以各种形式带给我们的伤害。以至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可是有一句话,人的后半生,就是一个治愈自己的过程;就是一个和自己、和父母、和过往和解的过程……逃是逃不掉的,躲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们要敢于正视自己来时的路,直面曾经受过的伤,对自己做一个“切割手术”,厘清自己和过往和父母带给我们的伤害的那一面。保留他们曾经的呵护和爱的另一面,然后用尽力气,挖出内心的阴影,把它们带到一个出口,接受阳光雨露,寻找光亮和温度,以穿透过往岁月带给我们的黑暗,并最终学会接纳自己、放过自己。
这光、这亮、这暖,可以是医生,可以是朋友,可以是音乐是书籍,可以是试着去帮助别人,从更多的人的故事里,学会倾听。
感谢邀请!
其实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不外乎就那么几种:
一 父母离异的,父亲或者母亲再去寻找了另一半的,再带来一个小孩了或者再生一个的,这时的父爱或者母爱就没有完全在她(他)身上了。(再或者是本身是平等的爱,在她(他)看来就是有人抢走了她(她)那应该独享的爱!)甚至有的后来者的母亲或者父亲还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这种事情一般发生在后妈的身上,因为大多数的男人“怕”老婆,特别是二次组合的家庭!
二 在不和谐的家庭里长大的,要么是父亲脾气不好酗酒的,母亲太弱势了,在父亲的打骂下长大的。要不就是母亲太强势了,而且还是那种无事找事的,由于父亲的,她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到了孩子身上。还有就是父母都太强势了,成天打打闹闹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不去关心孩子!
三 父母有一方去世的,父亲或者母亲不在管孩子的,让孩子自由生长,从不去关心孩子的一切。孩子本来已经失去了父爱或者母爱,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更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怀!他(她)却没能给孩子很好的照顾,让孩子失去了本该得到的亲情!
你说在这些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心里肯定不会健康的,要不就浪荡坏了,要不就胆小懦弱心生恐惧。男孩子急于进入社会,女孩子急于嫁人来脱离这个家庭!
在寻找未来的另一半,就需要他(她)心胸宽广,多付出一点多给她(他)一些关爱,让她(他)走出心里的阴影忘掉过去,来感受到现在这个家带给她(他)的温暖。
夫妻之间你除了给她(他)爱情,还要让她(他)感受到亲情!!!
唉!老人不明事理还真难办。不是孩子尽孝不尽孝的问题。有的老人一辈子就这样过来了,是改变不了的。就像脑子里长瘤,割了吧,危险,不割吧!更危险。年轻还行,动刀还能有希望,也有价值。年龄大了,你就考虑考虑了。所以没办法,任其发展吧。我想起一句话,叫“死不改悔的走资派。”
我们小区就有一位不明事理的老人。对待儿媳特苛刻,做饭嫌这嫌那,做菜咸了淡了,放油多了少了,儿媳经常挨骂。有时孙子孙女也挨骂。她一辈子一个儿子,老头走了,就剩她一个人,有时儿媳妇气的直哭,说:“要不是看她儿子面上,早不管她了。”可是,老太太就一个孩子,也只有这一套房子。老太太是城里人,又是老干部。听说年轻时得罪的人很多,整天疑神疑鬼的,怀疑邻居说她坏话,楼上楼下没有人理她,告诉儿媳不能上邻居家去。老了,除了儿子的朋友来看看她,几乎没有亲戚来看她。儿媳妇也觉得她很可怜,也很悲哀。
儿媳妇的娘家在农村,老太太看不起她,有时骂儿媳连儿媳的爸爸妈妈一起带着骂。多少次,媳妇因为她和她儿子干仗,有时都想离婚。但是,为了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是忍了,一忍再忍的就过了十年了。自从她的孙子孙女大了,她还老实点了。
有一次读大学的孙女回家,星期天早上,儿媳妇煮了几个鸡蛋,孩子吃的高兴时,老太太唠叨开了:“鸡蛋煮过了,蛋黄太硬了。”儿媳妇说:“我怕煮不熟,多煮了一会儿。”“你们吃行,我一个八十的老太太吃行吗?光疼小的,不孝顺老的。”说着把扒开一半的鸡蛋扔到桌上了。儿媳妇怕她生气说:“我再去给你煮。”不到五分钟,就煮好了。用凉水冲了一下,扒了皮递给老太太。老太太一下把鸡蛋掰成了两半,蛋黄软了,但中心有一点蛋黄水。她一下子又扔在桌子上,说:“你连鸡蛋都不会煮,还能干吗?光伺候你孩子吧,我不吃了。”孙女知道她对妈妈不好,没想到这么难伺候。二话不说,拿起鸡蛋扔到了垃圾桶里。说:“妈,别管她,爱吃不吃!”好家伙,这一下可了不得了,老太太又哭又骂:“没良心的孩子,奶奶花钱给你买好吃的,花钱供你上大学,光你爸妈那几千元的工资,你和你哥哥能上得起大学吗?”现在你这样对我。“叫你爸爸回家教训教训你”。说着就去打了。
老太太欺负儿媳妇习惯了,可是年轻人不吃她这一套。我想老人何苦呢,惹的人人不喜欢她?
千人千面,万人万性。每个人的脾气不一样,脾气难改性难易。摊上什么样的老人没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迁就。孝敬老人是积德,毕竟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