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为什么容易激怒(青少年的情绪需要调控的例子)

青少年的情绪需要调控的例子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韩国一青年因为观看球赛与其母发生口角,一怒之下竟杀死其母.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6月18日下午,该青年回到家中,准备观看韩国队同意大利队的比赛.其母看到儿子整天东游西逛,不务正业,便斥责他“连个工作也找不到,整天就知道看球”,并打了儿子一记耳光.儿子一时冲动,用刀刺向母亲胸口,将母亲杀害.该青年行凶之后后悔不已,跑到邻市的一个小旅馆,企图服毒,后被警方抓获.
  结论:不良情绪会使我们冲动、消极、无所事事,产生疲劳感甚至导致疾病,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如上述材料,不良情绪导致儿子杀害母亲.
  排解不良情绪的主要方法:
  (1)注意转移法.
  注意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具体方法:游戏、打球、下棋、听音乐、看电影、读报;到室外走一走,到风景优美的环境中玩一玩.
  (2)合理发泄法.
  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简单的“宣泄”痛痛快地表达出来,或是通过别的途径与宣泄出来.
  具体方法:哭——适当地哭一场;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动——进行剧烈的运动;写——默默地写下来.
  (3)理智控制法.
  在陷入不良情绪时,主动调动理智这道“匝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并尽力使自己快乐起来.具体方法有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等.
  具体方法:幽默化解法:如自我调侃、自我解嘲;自我暗示法:如告诉自己不要发怒、不要悲伤;自我激励法:如通过名言、警句进行自我激励;心理换位法: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认识改变法:改变对引起不良情绪的事物的看法,以改变我们的不良情绪.
  另外:我还在百度文库找到些文案,供你参考.
  在青少年初期,当已经意识到自己“像个大人”之后,他们的情绪与一种特殊的积极性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要求参加成人的生活,企望获得成人的能力、权利和品质,因而对各项活动表现出特有的热情.有时,当他们迷上了某一门知识和活动后,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易犯忽冷忽热的毛病,热情不易持久,尤其是碰到困难和挫折后,他们很容易泄气.青少年的热情还表现为过度的兴奋、不易自控、不让步、甚至态度粗暴,尤其是在别人的评价涉及到他们的品性、品质和行为,涉及对他们观点的肯定或否定时,最容易冲动.
  青少年情绪激荡,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这种冲动性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特别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有一定的关系.他们喜欢感情用事,遇事好激动,对自己认为不良的现象深恶痛绝,对罹难者多加恻隐之心.他们对外部刺激反应迅速、敏感,高兴时欢呼雀跃,甚至惟我独尊;失败时则极端苦闷,悲观失望,有时为一点小事,或是动怒怄气,与人争吵,或是转向反面,变得泄气、绝望.在强烈的感情冲击下,青少年可能会遇事武断,行为固执,不听劝告,我行我素.正因为青少年的情绪起伏不定、动荡多变、情景性强、感染性大、来得急而强烈、去得快而迅速,所以,他们既可以表现出惊人的豪壮行为,也能因为狂热愤怒和不冷静而盲目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无论是外显的情绪反应,还是内心的情绪体验,青少年与儿童在情绪的持续时间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总的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绪持续时间会逐渐延长.在儿童时期,情绪表现虽然强烈,但持续时间却很短暂,而且是爆发性的,情绪来得快、消失得也快,情绪反应的频率往往也比较高.但到了青春期以后,情绪爆发次数就减少了,情绪持续时间的增加和延长,同时也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气候——心境.心境作为一种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心境化就是情绪反应相对持久,情绪反应时间明显延长的情绪现象.一方面表现为延长反应过程,如有的青少年在受到批评之后,事后会为此而感到闷闷不乐好几天.另一方面,表现为延迟做出反应,如一位学生在和同学玩扑克牌时与人发生争执并被嘲笑,当时闷声没有发作,晚上睡在床上,却越想越生气,于是半夜里起床与那位同学理论,最后发生了严重的事故.
  青少年的情绪既具有易激动、易兴奋等特点,同时又具有心境化的特征,这似乎是矛盾的,但也正是其情绪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表现.青少年在摆脱儿童时期情绪反应快、转变快、缺乏心境化状态特点的同时,逐渐发展了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强烈的情绪反应得到一定的调节,转化为心境状态.心境是与意识相联系而体验到的情感状态,不像情绪那样激烈,也不易在短时间内消失.儿童几乎没有连续的心境体验,情绪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而青少年却能够体验到某种心境,并沉浸于其中.但青少年的心境也还不是很稳定持久.一般来说,女孩的心境体验比男孩多,男孩较多地体验到振奋的心境,女孩这较多体验到伤感的心境.这种心境在青少年时期是迅速交替的,也是非常常见的;到了青少年后期,心境体验逐渐趋于稳定和持久.
  【案例】
  小可,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自述一年多之前,其父患上肝癌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受到一些医护人员的冷遇,心中不免感到世态炎凉.不久,其父病逝,由于与父亲感情较深,她的许多事情都是由父亲代办或安排好的,养成了对父亲的依赖性.父亲的去世使她一下子失去了依靠,再加上因为分遗产的事与亲友们发生了很大的纠纷,就更加觉得人世间似乎一点儿爱和人情味都没有了,常有一种来临的感觉,遇到一点小事就会控制不住地大发脾气,或不由自主地浑身发抖,甚至当着亲友们的面随意砸坏室内的家具或其他物品.近来常做恶梦,心烦意乱,有一种强烈的报复心理,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千方百计想逃脱痛苦,有时真想一死了之.
  听完她的陈述之后,咨询人员指出:①这次遇到的这些事件乃是人生所能遇到的最大的打击之一;②在遭受到这样大的打击之后,人们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创伤,并经历一段情绪低落期,但重要的是要尽快地摆脱这些痛苦的情绪,尽早得到恢复;③可重新布置一下家庭内的环境,如家具的摆设等,将父亲用过的物品收藏起来,以免触景生情;④对遗产的处理等,只是生气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可以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借助法律手段解决;⑤要真正懂得目前的不利状况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己的主动应付,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听了以后表示理解,一周后前来告之,情况已大有好转.

为什么我会被一些简单的问题激绪

谢邀!很多问题在旁人看来是简单的,尤其是这个问题居然能引发人的情绪至突变,其实没旁人看来的那么简单。我也有这样的时候,说个事吧,我们有很多次同学聚会,聚完了会到某个地方去走一走。到了某个地方会有人提议大家合个影,大家又知道我喜欢玩点摄影况他们觉得水平还够,这时候我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的。问题来了,总有那么几位提议的女同学不在状态了,叽叽喳喳地站在那里不入列,你喊大家抓紧点,照完了再聊行不行?她们全沉浸在自己的思路里对你的话不作反应,这时候已经准备好了的同学,站等半天因凑不齐也不耐烦了帮着喊,好不容易凑来了又开始研究自己穿什么衣合适,围巾帽子又不配了,发型不好解散重梳个,互相还要参谋认可行不行……反正,一件极简单的合个影的事半小时后连个队形也没站好。这时候,你执着相机等了这个等那个,等好了那个这个又要调整,你始终按不下那个简单的快门,你心里不燥才怪。这样的事弄了几回后,我就刻意迴避。不然,你就会情绪上来了,因为大家都是同学,所以你也不会刻意去忍。事后,别人还会说,看着平时挺和善的一个人,怎么这么容易上火?当然,你内心也有个声音在说,这值得较真吗?她们爱怎么弄就让去弄呗,等他们弄好了你"咔咔"下不就完了吗?可是,可是,那还是我吗?

班上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自己不学,影响其

这里的不敢管的多数是任课老师,因为任课老师一天就这么一两节课,自己感觉上只要这节课上完了,下节课反正也不是我的课了,他们爱怎么着怎么着吧,殊不知越是不管,这些个捣蛋鬼绝对看眼色行事,他们就知道你这个老师不敢管他们,由此下去,最后连课也别指望上下去了。

如果自己不敢管,这时候要及时和班主任联系,告诉班主任这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让班主任来处理这帮“捣蛋鬼”。一般情况下,学生对班主任都畏惧几分,所以他们对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也是区别对待的,在班主任的课上能如温顺的小绵羊,在别的任课老师的课上能如猛虎出山。所以导致班主任发现不了这些个“双面人”,这就得由任课老师及时告知学生的真实表现,好让班主任及时处理,这对整个班级的管理也是有好处的。

在课堂中不要和他们发生正面,一旦发生了,正中他们下怀,他们正巴不得你出丑,扬他们的威风,反而让他们的队伍越发壮大,还会收编更多的跟随者。所以在课堂上及时止损是最顾颜面的方法。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要观察出是哪个学生在里面起到带头蛊惑作用的,暗地里调查清楚这个学生的一切背景,抓其“七寸”,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抓大放小,不斤斤计较,但是原则问题绝不妥协。慢慢的把头目转化为“自己人”,这样你就会省很多事,还能因为转化一部分“捣蛋鬼”而功德无量。

观察这一部分从众者中,哪一位或哪几位不是死心塌地的跟随着的,通过做工作把他们从这群人中解脱出来,但是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可以让他们以卧底的存在于这群学生之中,让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时候是不是有种“地下党”的感觉。

个人拙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为什么青少年有叛逆心理

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但在青少年更为普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随着个体心理的发展成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心也越来越强,自主抉择和判断的意识增强,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也日趋强烈;

二是能力的发展从儿童期的学习模仿为主进入到自主探索阶段,对实践和体验更有兴趣,不再满足于他人的简单说教;

三是社交发展不均衡,与同龄人的交往较敏感,行为和思维极易受之影响,与成人的交往疏离,有潜在的摆脱倾向,较易产生所谓的“代沟”;

四是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均衡,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使得个体对自我形象极为关注,容易内心焦虑,引发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交流,经常发脾气,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是很容易发脾气的,因为这个时候课业负担非常重,另外由于身体的发育,激素分泌,性意识的萌动,他们对自己也有很多迷茫不了解。再加上心理发育,青春期的孩子到了第二反抗期就是叛逆期,他们想要独立,想要父母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成人来看,但是他们的心理发育又远远没有成熟。他们这个时候开始思考他们的人生,他是谁,他以后能做什么?

所以他们其实是很混乱的。在这个阶段,他们其实是不想和父母沟通的。特别是如果父母仍然在沿用孩子青春之期之前对孩子的管理方法,比如控制,责骂,吼叫,那很容易引起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引发孩子的情绪。

所以这位家长,你想跟孩子沟通什么呢?就是你的意图是什么?如果是你想要教育孩子抓紧学习啊,争取考好大学呀,等等之类的话,最好不要跟孩子讲。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想让自己更好,你不用讲他也知道。讲多了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所以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忌唠叨。

另外家长在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方法。什么是沟通呢?沟通是双方参与的,那一定是双方都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很多家长认为沟通就是你要听我的,那这不叫沟通,这也会让孩子不愿意跟你沟通。

另外在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时,不要只谈学习。因为他们压力已经很大了。你可以跟孩子谈一谈轻松的事情,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孩子的压力,另一方面孩子会更愿意跟你沟通。比如谈谈球赛呀,比如父亲也可以拉着孩子一起去打打球,运运动运动。运动不会耽误孩子学习,反而会分泌多巴胺,让孩子更愉悦,更有动力学习。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以及你们的每一个观点。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