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罗杰斯的那两个理论(人格心理学有关动机的理论)

人格心理学有关动机的理论

人格心理学中有关动机的理论叫人格动力理论,广义指一切关于动机、情绪和行为复杂的、交互作用的人格动力的理论。

除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外,还包括强调驱力、紧张降低的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默里的需要-压力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强调动机诱因的麦独孤、托尔曼的目的理论和目标理论,强调认知重要性的G. A.凯利、维纳、德韦克的理论,强调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罗杰斯、马斯洛的理论等。

狭义指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观点

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

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求解释一下几个传播学名词:放射式网络 交

创新推广也叫创新扩散模式,是美国传播学者罗杰斯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理论,侧重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罗杰斯认为,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之一,并把新观念,新事物的普及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态,社会的变革过程也就是创新和发明的推广和扩散过程.创新扩散过程包含五个阶段,即知晓、劝服、决定、实施、确定五个环节.该观点有两个重要的结论:一是大众传播在过程早期可能比过程晚期更有影响,二是传播过程通常呈S形曲线,即开开始采用时很慢,当扩大至总人数一半时开始加快,当接近饱和点时又慢下来.
传播渠道对创新扩散的作用很大,其中,大众传播和外地渠道在普及新知识方面有较强的作用,而人际传播和本地区到则在劝服人们接受新事物方面有更显著的效果,两者显示出一种互补关系
施拉姆(Schramm)在1954年《传播是如何进行的》一文中结合奥斯古德(Osgood)的“基本传播行为模式”提出的.其特点是一种高度循环的传播模式,传者与受者作为传播的主体不断的传出与接受讯息.由于反馈的存在使传播过程实现了双向互动、循环往复.
这个模式的贡献在于将传统的直线、单向的传播模式发展成为循环式.这更加准确地表明了人类传播的交流、互换,共享信息的实际过程.
不足:
1、应当说这一模式对于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更为合适,因为人际传播是双向,大众传播则不然,一般都是传播者传出的信息多,受众的回报少,甚至没有反馈.
2、该模式表明了一种“相等”的思想.然而就传播的资源、能力和传播的时间而言,传播往往是相当不平衡的.
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
“知沟理论”(Knowledge Gap Theory)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知沟理论的诞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的理论与马斯洛的理

马斯洛与罗杰斯是对人本心理学贡献最大的两位心理学家,简单说:罗杰斯、马斯洛都认为精神分析学派过于强调病态的行为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长和发展的探索,因此决意创立一个全新的心理学取向,藉以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同时又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马斯洛在基础理论上的建树更重要,提出了更具奠基意义的理论,如需要层次理论、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等理论,但他关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较少.罗杰斯把人本心理学落实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上,在临床的实际操作做出极大贡献,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创立"求助者中心疗法",在人本主义的治疗别重视治疗师必须要有三个成分:真诚一致、无条件正向关怀与同理心.

人本主义的三个观点

一、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

按照人本主义教育家的观点,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丰满人性的形成以及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马斯洛指出,教育的目的即“人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并促进“丰满人性的形成”,促使“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说得浅显一些,就是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

马斯洛认为,上述目的如果达成,人们会变得更坚强、更健康,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运,对生活承担更大的责任,主动改造社会,从而使人类社会变得和谐美好。另一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则明确提出: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依据罗杰斯的说法,所谓完整的人,是指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为一体的人,他们既用情感的也用认知的行事。

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培养完整的人最终要求在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因此,他们都非常重视人格教育,强调培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创造性人格特征的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

他提出创造性教育的重心应是“人性转变,性格转变,整个人的充分发展”,强调培养创造性地做任何事情的能力及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和态度。罗杰斯指出,教育目标应是促进整体的人的学习与变化,培养独特而完整的人格特征,使之能充分发挥作用。弗洛姆也认为,必须靠实现人的整个人格,靠积极地表现的情感与心智潜能,才能实现自我。

二、课程设置注重个性化。

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最基本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与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和知识。但人本主义教育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他们批评以往由专家精心设计、注重教材思想结构的分解课程无视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致使知识支离破碎,让人难以把握。

因此,人本主义教育家提出要对课程进行整合。他们建议课程要体现学习者心理发展与教材结构逻辑的吻合,体现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的整合,体现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综合。

人本主义教育家主张学校设置个性化的课程。罗杰斯提出以适应性为原则来组织课程。在他看来,课程内容一方面要适应全体学生的需要,与学习者的经验建立联系,另一方面还要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相联系,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发挥潜能,成为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自我实现的人。正如美国教育学者麦克尼尔所指出的:“人本主义者认为,课程的功能是要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有助于个人自由发展的、有内在奖励的经验。……自我实现的人这一理想是人本主义课程的核心。”

三、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教育家在论述教育方法时,主张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罗杰斯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也可表述为以人为中心的教学、非指导性教学、自由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等。

他认为,学校教育必须贯彻人本主义精神,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让学生通过自由选择成长起来,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在对经验的获得中得到成长。因此,他主张实行个别化的教学,必要时可采用小组讨论。在他看来,传统的标准划一的班级集体学习是与人的复杂性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摈弃。

为了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获得成功,罗杰斯强调指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必须是促进者,而不是权威;②学生自己制订计划,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并承担选择的后果;③学校要创造自由的气氛,形成一种促进成长的教学氛围;④学校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日益增多的自我指导机会;⑤应该把学生的成长作为评价的标准,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作为20世纪中叶以来对世界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教育思潮,人本主义教育以其标新立异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为人们认识教育现象和规律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新视角,对传统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然而,由于过分强调自我和自我实现而忽视社会和学校对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影响等缺陷,人本主义教育也受到不少批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