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拉怎么办(孩子专注度不够,做事情拖拖拉拉该怎么办)

孩子专注度不够,做事情拖拖拉拉该怎么办

哪个孩子也不是从小就懂得干净利落地把自己该完成的事情做完的,他们优秀的品质都是靠家人恰到好处的严格要求养成的!

孩子从三岁就开始具备一些初步的工作认知。我用亲昵的建议口吻要求我家宝贝把玩具归类放好,并在一旁协助他完成。这时的孩子是非常乐意接受这项具有娱乐趣味的工作的。

到了五六岁,我从前的这套已完全不起作用,我一样温和地喊着宝贝把玩具收好,他却无视我的存在,继续肆无忌惮的把玩具铺满一地。我一声怒吼镇住了他,开始满怀委屈的收拾起来。

自从上了小学,我的哄骗和武力也失去了威力,每次写作业都能把我的忍耐力逼到极致。一开始我坐在他旁边守着,规定他在哪个点把作业写完,否则会加量,这样维持了一段时间,后来连这个也不行了,我就开始另想对策。有一天晚上我告诉他把作业写完,玩具收好,九点半我会准时关灯。他没当回事,等到九点半的时候,我把房间所有灯都关掉,然后回房间去了,告诉他房间收拾不完不准睡觉,他哭着拿手电筒把东西收起来,然后自己回房间睡了。第二天,我同样提前告诉他九点半熄灯,他便乖乖地在九点半之前写完作业,整理好自己的东西。

不得不说,一个累积了众多良好习惯的好孩子,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倾注了父母多少的心血,真是耗惨了我们无数的脑神经细胞呀!


9岁儿子没有时间观念,应该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没有一点时间观念呢?

1、孩子天生对时间有“感知惰性”

对于成年人来说,时间是无情的,一天24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就没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时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它不像“好好吃饭”,“收拾好玩具”这样的事情具体,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你可能会认为,稍微小一点的孩子不懂时间可以理解,那上小学的孩子怎么还能对时间没有概念呢?钟表放在那,他也认识,怎么能不知道时间呢? 有次星期天晚上12点了,我家8岁的谦宝还想玩会游戏,我生气地说都12点了呀,半夜12点你不知道是什么概念吗?他说不困。在他的认知里不困就可以不睡,他根本就意识不到半夜12点是一个该睡觉的时间。 确实如此,由于孩子生活阅历浅,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珍贵性,在他们眼中时间是不存在的。

2、经常催促,孩子对时间免疫

我们总是觉得孩子行动太慢,习惯了催促他们,早上催促孩子起床、刷牙、吃饭、上学,到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又开始催促孩子赶紧做作业,催促孩子赶紧睡觉…… 我们以为催促可以让孩子稍微把做事的速度提快些,可事实是催促不仅不能起到让孩子节省时间提升效率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患上“催促后遗症”,做事越来越慢。并且时刻被催促的孩子会渐渐患上“时间免疫症”,注意力下降,很难集中精神做事。

3、父母包办一切,让孩子没有时间意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人经历过一些困难,当有了孩子后,父母生怕孩子再去经历这些,于是就替孩子包办一切。 很多时候,眼看着上学就要迟到了,孩子还在墨迹,真想随他去,让他挨顿批长长记性,可又担心孩子挨批后心里难过,自信心受损,想想孩子挨批后的可怜样就于心不忍,继续念叨着让他快点快点。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懒得操心,什么事都靠父母。不知道几点上学,几点出门,就等着父母替他们做好一切。

怎么让孩子拥有时间观念?

1、让孩子感知到时间

我们不要以为孩子会看表就能感知到时间。父母要意识到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是很模糊的。因此,我们要从生活中入手,把和时间有关的内容明确的表达出来。 比如,对孩子说:“现在6点30了,起床时间到了。”“现在7点了,我们该出发了。”“12的时候,妈妈去接你。”“6点了,妈妈要去做晚饭了。”“10点了,睡觉时间到了。”等等,从生活的细节中让孩子感受时间,经常这样做,孩子就会感受到时间,他会说:“妈妈,我们几点出发呢?” 家庭教育专家鲁鹏程说:每一次明确的时间表达,都能让孩子意识到时钟上的那些数字刻度与他要做的事情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而这也就是时间对他生活的意义。

2、不催促,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

有个老师说自己的孩子上学时在路边看保安读诗,她就那么静静低站在旁边等,我就很好奇,她怎么不怕孩子迟到呢?她说,孩子自己知道,万一迟到了,以后她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她把选择权和承担后果的权利都交给孩子。想看由着你,迟到了那老师要训得话也得自己受着。 习惯催促孩子的父母,要改变这种习惯,让孩子们知道,有些事情是他们的责任,做不到要接受后果。 同时在孩子拖拉时,父母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谈谈,了解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告诉孩子更加省时省力的方法。

3、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

当孩子意识到时间与他的生活有联系之后,我们要帮助他更深刻地体会时间的意义。 比如,可以安排他5分钟穿好衣服,10分钟洗漱,1个小时内做好哪些作业。 总之,我们要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和孩子身边各种看得见、摸得到的可处理的事情联系起来,引导他将时间和行为联系起来。从而使孩子建立起自己的时间概念。 当孩子对时间有概念后,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在这方面,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强大的。父母平时在时间的安排上要有良好的表现,并且有意识的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安排,告诉孩子这样安排的理由,渐渐的孩子就会有样学样的开始规划自己的时间了。

综上所述,孩子拖拉、做事慢,其实都与孩子对时间没有观念,父母不会引导有关。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有助于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正如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严加管理,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小孩懒惰、没时间观念该怎么办

谢谢邀请。

小孩懒惰,没有时间观念,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明明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非得写一个上午。小孩拖拖拉拉,把家长的耐心都磨没了。在这边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发现能让孩子积极的事物

可能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没时间观念了,做事拖拖拉拉,很懒惰,这也不做,那也不做。好像对什么事情都不积极。

其实不然。只要家长们细心一点,用心去比较,就会发现孩子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懒惰。他总会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事物显得比较积极主动,哪怕看上去还是懒惰,但比其他事物会多那么一点点兴趣,哪怕是一点点。家长就要去发现这一点点的细微的差别,说明这是他的兴趣所在。

二、抓住突破点,帮助孩子养成习惯

然后家长以孩子这个一点点的兴趣为突破点,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孩子对某件事物的兴趣,并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养成习惯。一旦这个兴趣的点养成了习惯,后面就很容易进行改造。

开始的时候,家长不要觉得这个兴趣的点和家长的要求不一致。比如孩子作业拖拖拉拉,但他对跳绳很感兴趣,家长可能认为孩子花时间让孩子养成练习跳绳的习惯对做作业的习惯没有帮助,反而是占用了作业的时间。那么这边就给大家举个真实的例子。

邻居家小女孩,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玩跳绳,她妈妈总是喊她赶快写作业,不让她跳绳。可是越是这样,孩子越不想写作业,越是拖拉。后来干脆跳绳也不练了,就磨磨蹭蹭。邻居听了一个老师的方法,鼓励孩子跳绳完再去写作业。她和孩子约定时间,跳十五分钟就去写作业。并通过奖励鼓励孩子守时。慢慢地,孩子能遵守时间,跳完绳就高高兴兴去写作业。因为守时写作业,妈妈还奖励了孩子新的跳绳,还给她下载了很多花样跳绳教学视频,一起研究。后来孩子被选上学校花样跳绳兴趣小组,还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获奖了。同时,孩子在做作业习惯上也好很多,不会那么拖拖拉拉了。孩子越来越自信,为了练好跳绳,孩子更加主动完成作业。跳绳的习惯带动了学习的习惯,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由此可见,家长要用心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帮助和鼓励孩子积极起来养成好的兴趣习惯,通过兴趣来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逐渐改变其他方面的拖拉懒惰的坏习惯。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反过来,孩子也会更尊重父母的意见和要求,更加积极主动配合,接受父母的帮助,逐渐养成好的时间观念。

这个方法不错,可以试试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做事磨蹭的孩子如何培养时间观念

人都是会长记性的,吃了亏就不想再重蹈覆辙,所以想要一个人有时间观念,就必须让他尝到没有守时的惩罚滋味,这样他以后就不敢了!或者给予精神或者物质奖励也可以,尝到了甜头,就像一根线牵着他,慢慢被你控制!对比之下,才发现效果,你对他的惩罚也好,奖励也好,实际上已经和别人形成了对比,因为你这样做了,但是别人没有。

孩子虽然每天自己制定好计划,却没有时间观

一个好的习惯往往能令人终身受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时间观念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孩子的时间意识呢?马来西亚的专家认为:“时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很难通过解释说明的,让孩子了解到它的意义。因此,家长应该通过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将时间概念以非常自然的融入日常生活,让吃饭、睡觉,都变成培养时间观念的一个环节。 孩子没时间观念?写作业拖拖拉拉?做什么事情都不紧不慢?火上房都不着急?家长急的团团转,孩子反而“从容淡定”这种情况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经常能遇到?孩子每时间观念,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感觉到紧迫性,在年龄比较小的时间没什么太大问题,可是将来步入社会呢?当今社会生活工作节奏是如此的快,能否跟的上这个快节奏呢?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坏的习惯之前,培养出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对时间的管理!1生活习惯比如和爸爸妈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2让孩子可以自己支配时间给他这个机会孩子没有成人那种“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概念,这就需要父母能够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时间观念,以便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把每天孩子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每次给1-2小时就可以了,也不需太多。3参照时间表规律生活有了“时间”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孩子也比以前更“听话”了,做事也不会那么磨蹭了。以前孩子做事也许总是爱拖拉磨蹭,引入“时间”后,只要孩子想故意磨蹭,家长就可以指指墙上的时钟,或者问他现在几点几分了,孩子就会明确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至于起床、刷牙、洗脸、吃饭这类每天必做的事情家长也不用再反复催促了,孩子会乖乖听“时间”的指挥了。用规律生活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需要家长的身体力行,如果家长本身的生活就没有规律,孩子在认识时间、遵守时间方面就会无所适从。只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才能使幼儿对“时间”这个抽象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4制定时间表做作业时,家长不妨与孩子商量好做作业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这样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紧迫感,加强了注意力,最终使其学习效果得以提高。孩子自己制订计划表,能够让他明白时间的重要性,计划好的事情要按时完成,否则后面的计划就无法完成。制定计划表,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5保持良好环境 孩子的书桌上尽量不放平日他最感兴趣的非学习用品以免分心。既然有了规定,家长就不必或监督,只需做自己的事情即可,但家中不要有过多的噪声,如搓麻将、看肥皂剧等。一定要在家里给孩子提供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6奖惩分明如果刚开始孩子还没有时间观念,在做某件事情前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好时间,先约法三章,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和亲子关系危机。由于都是事先约定好的,到了约定的时间,就一定要遵守约定。可能刚开始孩子会耍赖,家长可以事先承诺:如果遵守约定,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有了奖励的刺激,孩子会更认真地遵守约定。例如看电视或DVD,约定好这个节目结束或看20分钟,等到时间到了或演完,让孩子自己关闭电视机。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比赛“遵守约定”,互相监督。不管是谁,没有遵守时间的,就要受到一点小惩罚,而遵守约定的人可以得到奖励。有了比赛这一动力,孩子会积极争取胜利,遵守约定就在游戏中做到了。当孩子按规定去做取得初步成效时,家长必须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这种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也可辅之以必要的物质奖励。反之则必须给予应有的惩罚。 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书本上的知识,要培养孩子的多项生活能力!培养的是学习力而不是让孩子去学一些符号,要学真知!如果一个孩子长大后连自己最起码的生活都不能规划好,如果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