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俄狄浦斯情结的处理(俄狄浦斯情结得到满足会导致什么问题)

俄狄浦斯情结得到满足会导致什么问题

俄狄浦斯情结即情结,是大多数人产生于对母亲的一种欣赏敬仰。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男孩女孩都可能有情结。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会在某一年龄段有情结,而在儿童时期几乎所有人都有情结。太过严重的情结,或过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仍旧无法改变改变依赖母亲的状况,对孩子日后的人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孩子比较缺乏独立性,不承担责任、缺乏进取的精神。有俄狄浦斯情结的孩子,因为害怕失去妈妈的爱,所以一直试探妈妈的态度,处处希望妈妈满意,抑制自己的要求与愿望。由于过于依附母亲,思维和言谈举止都容易女性化。之后长大步入社会后也是一个懦弱的人,缺乏自主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的俄狄浦斯情结期指的年龄阶段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一个主要理论之一。

他把人的动力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分别如下: (1)口欲阶段(0—1岁左右)。

这一时期婴儿的主要活动为口腔的活动,来源为唇、口、吸吮、吃、吃手指,长牙后,来自咬牙、咬东西。

(2)欲阶段(1—3岁左右)。

这一时期婴儿要接受排泄大小便方面的训练。

主要为肌紧张的控制,表现为忍受和排便。

(3)性器欲阶段(3—6岁左右)。

这一时期儿童能分辨两性了,产生对异性双亲的爱恋和对双亲的忌妒。

俄狄浦斯情节就产生于这一阶段。

(4)潜伏期阶段(6—12左右)。

这一时期儿童倾向受到压抑,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在此阶段,性心理比较平静。

(5)青春期阶段(12—18岁左右)。

这一时期,兴趣逐渐转向异性,幼年的性冲动复活,性生活继续着早期发展的途径进行着。

青春期一段始于11-13岁时,其生理标志为男子梦遗或,女子则为初潮。

由于躯体、内分泌系统的迅猛发展,第二性征也日益明显。

此时青少年的性心理也有迅猛的发展,青少年对异到吸引,产生朦胧与不甚明确的情意。

这就是异性恋的开始,但他们还缺乏社会经验与理智发展不足。

他们的性器官发育逐渐成熟,但其整体心理水平还较幼稚,意志亦较薄弱,易受外界不良诱惑而导致性罪错,因此被视为“青春期危机”。

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成熟的标志,是力比多集中于与异性性器的结合(),在此阶段称谓“性器欲期”或“生殖欲期”。

在此之前则称为“前生殖欲期”。

俄狄浦斯情结的来源(故事)

俄狄浦斯情结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母亲。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   这就是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型。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的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我们自己回想一下小时候或者说现在是否有过嫉恨自己异性父母的时候。正如故事中的俄狄浦斯当他知道了事情的的时候是多么的羞愧。因为在我们的伦理道德中这样是不被允许的,甚至说想一下也是被认为的。在这一时期,我们是很矛盾的,不过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在我们的意识还未完全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已经成功处理了。以男孩子举例:当他开始嫉恨父亲,想要拥有母亲的时候,自然会表现出对父亲的敌视,但是越来他会发现自己不够强大来父亲,转而,他会向父亲学习产生认同,慢慢的就成长起来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因为家庭情况的、个人的一些经历不同,在程度上就会是不一样的。父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角色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一个强大的父亲比之一个懦弱的父亲是更容易让孩子认同的,如果母亲过于强大在家中占主导地位的话,男孩子就很有可能认同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就会有影响。   一般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这种感觉。他的意识很小心地避免认知这些感觉,当这些感觉出现时,它们都早已被伪装过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安全度过俄狄浦斯期,一直固结在那里,长大后这种的情结还保持着。而且成为自己内心矛盾的主要部分,一方面自己潜意识里想,而意识里又是不允许的,这种恐惧使得那些社会不允许的感觉被封锁在潜意识底下,但是它们在那里不断想挣破它们的监牢。这种介于想要和不想要之间的挣扎就会造成心理问题。   有时候,潜抑的俄狄浦期症结突破潜意识的封锁,溜到意识里来了。不过它们是以仿造形式出现的,以艺术形式出现的时候最多,这样的形式显然比较不会被我们所反对。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会对自己更了解一点。

俄浦狄斯王故事人物倒叙的

准确的说应该是插叙。故事开始的背景时间是设置在俄狄浦斯在Thebes当王的时候的,中间通过他与他的妻子,臣民,以及和牧羊人的谈话不断回忆过去并且揭晓了俄狄浦斯的身世。最后结尾处还是回到了“现在”,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所以我觉得应该说插叙更恰当一些吧

标签: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