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疾病

主动伤害别人心理学解释(为什么恋人们会选择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惩罚对方)

为什么恋人们会选择用伤害自己的惩罚对方

无非是仗着对方在意。

在意你的人当然会因为你受到伤害而心疼。

不爱你的人有时候连装都懒得装。

这种方法不能过度使用,不过是互相伤害罢了,用多了就没用了,用多了就不爱了。

人总是对陌生的人太过大度,对身边的人又太过苛刻。

为什么真诚对别人别人却老是害自己

按照传统的道德规范,我们应当做好人,永远对人真诚、善良,应当永远乐于帮助别人。如果人人都遵守这种道德,那固然很好。

但是如果我对人真诚,别人却欺骗我;我帮助别人,别人却算计我;我又该怎么办呢?以德报怨,争取感化对方,固然是一种办法,但是如果对方把我的忍让看作软弱,得寸进尺,我又该怎么办呢?

有些人看到了做好人的不利之处,干脆决定做恶人,或花言巧语欺骗别人,或恃强欺压别人。

我们姑且不从道义上指责这些恶人,仅从利害上分析,做恶人也不是正确选择。因为你骗了别人,早晚会被人发现;你别人,别人往往会报复;恶人可以一时得意,但从长远看来终会遭报应——毕竟那种以德报怨的“好人”是少数。就算这个恶人才干极高,但由于四面树敌,生活得也不会心安。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呢?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独出心裁的实验。他们运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小小的社会模型,里边有一贯对人好的好人,有一贯对人坏的恶人,也有各种时好时恶的人。如果一个人帮助别人,他失分,被帮助者得分;如果一个人害人,他得分,被害者失分。这里的分数代表着利益。当然,如果—个人助人得到报答,他也得分。如果一个人做坏事被报复,他失分。由计算机模拟并计算,在这个社会存在一段时间后,谁最后的得分最高?

实验的结果是:一贯好的好人和一贯坏的恶人得分都不高,得分最高的是这种人:他平时总是待人以善,但是如果有人伤害了他,他就进行报复。他只报复一次。如果那个人不再伤害他,他就停止报复。如果这个人继续伤害他,他就继续报复。报复的原则就是“伤害一次,报复一次”。

这种与人相处的原则孕含着深刻的道理:不主动伤人,从而也不会招来报复,在别人先伤害自己时,则奋起反击。这既可以捍卫自己的尊严,又可以阻止对方的进一步攻击,还夺回了原属自己的利益。就是对对方来说,这也是好事,让他知道了害人者必会害己。这种做人原则也是公正的,对一次伤害只反击一次,反击成功后对对方仍以诚相待。这样,双方也不会变成永久的仇敌。

的那句著名的论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大致相近于此原则。

如果我们把一贯对人好的好人比做和尚,把一贯做坏事的人比做日本侵略军,那么“一报还一报”者则可比做八路军和其他抗战军民。面对日军侵略,和尚不抵抗,希望用自己的行为感化他们,而八路军奋起反击,杀敌卫国。当打败日寇,并且让侵略者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后,就可以和日本和平相处了,并不因日本侵略过就永远与之敌对。

“一报还一报”的人表面上看似乎不如一贯对人好的人善良,而实际上他的善却是更大的善,更理智的善。

这个实验,对我们很有启发。

好人为什么会更容易受到伤害

因为好人大多: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甘于奉献,勇于承担。因为他们正直所以会得罪小人受到报复。因为他们坦荡所以会被同事当做挡箭牌。因为他们勇于奉献会被领导做为垫脚石。因为他们勇于承担也会被一些目的不良的人做为索取的目标。所有这些耗尽了他们的心智,透支了他们的健康。他们的头发会比别人白的早,他们的腰会比别人弯的深,而所有的荣誉与他无关。因为这些荣誉给了别人领导会听到两句好听话,不给他也没事。如此好人难做,可是世界上还是会有那么多的好人?因为没有好人就不会成就这个世界。

所以好人不傻!

爱摔东西的人算是有暴力倾向吗,该如何从心理学上分辨

感谢邀请,爱摔东西的人到底有没有暴力倾向不能够进行简单的判断,目前唯一能够肯定的是,这个人的情绪、行为控制能力是较差的,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得到成熟的进步,也是非常有可能发展出伤害他人的冲动行为。

从心理学上来说,一个具有暴力倾向或者说可能发展出暴力倾向的人会具备这样的一些人格特质,例如:自卑、偏执、固执、自我较强等这样的一些心理特质。通常情况下,愤怒并不是一个人由外而内爆发的一种情绪,而是由内向外的,也就是说,这部分人由于人格、认知方面本身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才会将本来平常的情绪发展出暴力行为来,这种情况也在男性身上常见。

举个例子:爱摔东西的人,Ta为什么爱摔东西?这其中可能会有发泄、表达等等心理过程。这类人有这样的一种行为模式,产生矛盾—情绪爆发—无法沟通—情绪发酵—破坏行为,并且,这一类的人通常并不容易沟通,情绪上升的会很快,下降的也会很快,可能刚砸完东西就后悔了。那么,对于这样的一类人来说,情绪控制能力还不够,其背后认知方面出现的问题更需要其思考。

相比上面这种人,还有一类人更加危险,他们的情绪爆发并没有明确的矛盾,在旁人来看也并没有愤怒的理由,就是别人也并没有惹着他,但是由于他们出于自身的一些人格缺陷,就像自卑的人,有时候别人很容易因为一些举动而触动他们脆弱的心,所以这种愤怒的来源于自身,就比较难以解决,并且,如果伴随着偏执(心理学里所说的偏执更多的是猜忌心强,疑神疑鬼),就有可能使得暴力行为被强化,这在家庭暴力的案例中是十分常见的人格。

所以,从心理学的标准来判断的话,那就是会不会出现具体矛盾而引发这种暴力行为,例如:夫妻吵架以及和他人的。如果是无中生有的愤怒,那么,他们的行为就更加难以自控,起初可能是对于物件发泄,如果没有成长或者其内心进一步强化的话,就不好说了。

总之,摔东西的行为并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这种行为已经是“喜好”了,的确是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了,家人很难对此有改变的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攻击别人,看准别人的弱点之后就欺负别人呢

(1)人性本好斗

的确,人性就这样,跟所有生物一样,弱肉强食。我们熟知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思想与行为,也充分揭示了,人是多么喜欢攻击啊。

但人是世上最聪明、进化最完善的高等物种,如果攻击性停留在原始野蛮水平,那跟低级动物没区别。社会人,早已具备有丰富多彩、有形无形的,满足自己的攻击本能。从感受上可分四大类:

1)开心娱乐,比如恶作剧、编段子、开玩笑、斗地主等等。2)高雅刺激过瘾,比如辩论赛、打游戏、看谍战片,踢足球、极限挑战等等。3)痛并快乐,比如博弈、拳击、,犀利尖锐、醍醐灌顶的舌战、笔战等等。4)伤心愤怒,比如言语、行为的人生攻击,对人构成了身体、心灵或精神伤害。

从中我们看到了,人的攻击性是一把双刃剑。

(2)欺弱,想说明什么?

喜欢拿别人的弱点进来欺负,显然是人性本恶的攻击。这一行为,很像是在表达,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如果以伦理道德来讲,这是人品问题,为了自己的利益(畅快)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自尊),人心之险恶。

从心理学角度看,喜欢攻击别人的人,多有直率、激惹、冲动、争强好胜、偏执、冷漠等的性格特质。这些性格中,有些是对人对己很具杀伤性的。但这些人,在人际中的攻击性多为无意识的,因主要受个性使然,他们甚至完全感觉不到别人受了伤害。

喜欢欺弱本身,也说明了欺人者是软弱的,他有着比被欺负的人,还要多的弱点。不过,这也是他无意识的。

人的嫉妒心,也可能构成攻击行为,那是对人的强大和优势的攻击,甚至是摧毁性的攻击。因嫉妒而攻击,至少说明攻击者有雄心有胆略,而逮住别人的弱点不放的人,只能说他欺软怕硬。深层次讲,这一行为在说明,他的心智还处于幼稚阶段。因为,只有真正的小孩子,才玩欺弱的游戏。成人的动辄发怒、主动或被动攻击人,被精神分析称为门期人格,即,应该在2-6岁间完成的自律性、秩序感等个性被遏制了。

另一种解释,是幼儿期正常的攻击性被压抑,或过去处一种被攻击性的关系环境,体验过太多被欺负的经历,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存在积压的攻击冲动,有对弱点的高度敌意、敏感。这在成人后的交往模式中,很容易嗅到弱者或弱点的气味,若予以直击,肯定能痛快释怀被压抑的攻击欲。

人类,对痛是有天然的依赖,何况攻击性行为,又具短平快之功效。

话说回来,毕竟,好攻击是一种不成熟人格的体现。俗话都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是做人的智慧。而喜欢攻击人,看准别人的弱点之后就欺负的人,离这一境界实在太遥远。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