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影响确实是非常刻骨铭心的。
我一个朋友,受他原生家庭影响非常大。
小时候,他体会不了太多父爱,他说有一次,在吃饭,桌上有一盘鱼,他爸爸让他吃鱼,他觉得那鱼有土味,不想吃,后来他爸爸偏偏要让他吃,然后有一次他碗里的饭没吃干净,他爸爸二话不说,就一巴掌打到他脸上。后来他成年以后,自己赚钱了,有一次吃饭,又是同样的场景,他爸爸问他怎么饭没吃完,他条件反射的问他爸爸,为什么要吃完。
也许正是因为从小没体会过太多父爱,所以他对家庭意识很淡薄,也比较孤僻,喜欢一个人。那一次,在谈论家庭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他对原生家庭的失望。
一切的自卑和懦弱还是缺失爱,如果在足够有爱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会比较阳光自信的,如果你还没结婚,试着从新生家庭里去感受爱,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伴侣,能够相互照顾,相互鼓励和成长,然后生个可爱的孩子,把自己缺失的爱想办法弥补给孩子,孩子的成长也能让父母成长。
当自己成为父母了,也能更多的理解当父母的不容易,也试着和自己的父母多一些沟通,或许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社交有障碍,责任在你自己。如今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你来我往。相互磕碰。在工作中联系的还十分紧密。你就这样想想看啊。在家里。你和家人最最恩爱。可一天和他们相处的时间最短。回到家里吃点饭,就进入了睡梦的休息。而和同事们在一起的时间很长。8个小时都在一起。在这个期间,假如自己不注意。放任自己的性格。放任自己的棱角。那你的社交圈就会产生障碍。而且还会影响和同志们的关系。大家都在一个环境里生存。相互照顾相互关爱,不要产生人为的距离。如果能够和大家处在一个和谐相融的环境之中。你的人生就会游刃有余工作起来也会得心应手。有了困难,大家也会帮助你。一旦你处理的很好,摆脱了社交障碍。那就不会影响你的生活。而且还会让你感觉很轻松很满足很惬意。社交也是一门学问。也是一本书籍。自己下决心读好这本儿书。会让你的前进路走得很顺利。
其实抑郁症会教会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和这个社会沟通,和自己沟通,其实得了抑郁症并不是什么坏事,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透过一件事情,了解自己。
就算我们得了抑郁症,仍然是要鼓励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学会告别那些固化的思维,甚至要理解他人对自己敏感的行为或举动,在治疗的过程中会让我们增加内心的强大。
而抑郁症患者们最终得到一个怎样的人生,一般都要看患病时是哪一个年龄阶段,往往数据表明,越年轻恢复的会越好。毕竟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年轻可以更有机会去改善自己对外界、对自身的看法。
其实,抑郁症的康复大部分除了药物之外,还是需要透过外界信息让自己觉察,从而醒悟,最终不必沉寂在这样负面情绪能量之中反复纠缠的。
所以,越年轻患病在我看来,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但很多中年得抑郁症的,这对于我们而言挑战就会略大一些,因为很多人在整个阶段的抑郁症患者,并不能更好的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导致自己的事业、资产、家庭受到损害,这也是在患者中经常发生的。
但大部分透过时间的积累,也可以缓解一部分,甚至透过几年的服药,病情好转。而等待他们的也许丢掉了一份难得的机会,或者是心爱的人离开自己,等等。从人生角度来思考,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体验时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如果过于沉溺其中,反而更容易走入情感的漩涡,不可自拔。所以,这个阶段大部分会遗憾,甚至有一部分患者会因为患病而性格大变。
而对于我来讲,最不愿意看到的其实算是老年抑郁症群体了,本身固化的思维很难调整,再加上老年生活环境的对比,与身体机能的下降,往往更多老年人会在这个阶段痛苦的逝去。
当然,从治疗的角度思考,我们更愿意去启发更多的患者对自己的思维有所提升,所以在全民科普抑郁症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科普是很必要的。因为在自我认知真正了解自己时,接纳自己的时,我们才能大概率的去避免掉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病率。
而随着时间的沉淀,我们接纳事物的态度不断更新,这样只会让我们心理能量更加强大,所以,我也希望看到这篇分享内容的你,能有所启发...
当然,如果对焦虑、抑郁等话题感兴趣,也可以跟我私聊探讨,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希望大家能远离焦虑、远离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