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很不错的一个问题,被害妄想是精神症常见症状之一,但并不是精神症的特征性症状,也就是有被害妄想不等于精神症。如果要问什么样的被害妄想才算精神症,其实还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我来详细说一说吧。
被害妄想最常见于精神症,这一点大家是认可的,但其它精神疾病也是可以出现被害妄想的,比如我们最关注的抑郁症,本身也可能出现被害妄想, 但抑郁症出现的被害妄想会比较单一,以单独指向自己为主要表现,也就感到了不安全,悲观,绝望的感受。所以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的所有妄想内容共同的特点就是与持续低落的情感有关。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抑郁症患者更加消极,更加悲观,更加绝望。
如果足够细心我们可以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所有妄想都是指向自身的,包括被害妄想,而精神症的妄想最初也许也会单独存在,相对固定,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精神症患者的妄想会出现明显的泛化趋势,从对单一目标的妄想内容,逐渐向更多的人更多的方面发展。
但就被害妄想而言,比如最初只是觉得固定的某一个人要害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怀疑的对象可能就不单一是一个人,而是怀疑到周围的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人身上。这就叫做妄想的泛化,或者说,如果一个人的被害妄想呈逐渐的泛化趋势,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是精神症。当然也需要观察患者的情感反应是否协调,是否存在其它反常行为等等,通过综合的精神检查结果和日常观察,才能够确定诊断精神症。
我们说被害妄想不等于精神症, 但任何一个存在被害妄想的患者都是痛苦的,如果你感到有人时时刻刻的像害你,你会若无其事吗?就像那句网络流行语——总有刁民想害朕,有被害妄想的皇上也是个痛苦的皇上,而普通人不是更应该感到痛苦吗?
被害妄想的痛苦体验不言而喻,被害妄想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危害更加的严重,起码存在被害妄想的人,日常生活一定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而且被妄想支配的恐惧真的会打乱你的所有生活。甚至妄想本身就是进行性加重的精神症状。
简单的说一句话,得不到有效治疗的妄想,一定会越来越顽固,越来越泛化,越来越影响你的正常思维和行为,直到把你变成另外一个人。
睡眠和记忆障碍。精神病人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失眠,无痛苦体验,性格改变。原来是热情、乐观、合群、善于交往的外向型性格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情绪反常。精神病人的情绪改变亦往往是毫无原因的,即使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反应”,作和行为异常。如具有被害妄想的病人往往对妄想对象突然发生攻击行为。情绪高涨的躁狂症病人可有过分装饰,或“慷慨相助”或管闲事等表现。
最近一段时间我也收治了几例妄想性障碍的病人,在刚接触患者的时候可能不会发现病人有严重的精神表现,无论是从病人的接触还是从思维来看,都和普通人没有异常;但经过仔细精神检查我发现了问题,患者最初的表现就是觉得自己生了病,认为自己的肠道不舒服;他第一次去医院检查,做了肠镜、B超、便常规等等,结果并没有发现有异常的表现,医生也给予他明确的告知,告诉他没有严重的疾病;但病人没有相信医生的结论,而是去了另一家医院,做了比之前更加详细的检查,在得到相同答案后患者仍不甘心,告诉家人后要求家人陪同到更大城市的医院去进一步检查;其实讲到这大家会觉得这个人有些问题,但还不会想到他是精神疾病,他的家人同样没有认为这是精神疾病;在陪同患者就诊多家医院后,家属开始认为患者有些找事,故意的,家人也就在此后对病人的态度发生变化,变得不再重视病人的言论,对他所谓的疾病也不管不问;然而家人的这种轻视并没有打消患者的想法和行动,病人开始怀疑家人故意隐瞒自己的疾病,甚至检查过的医院也都是家人安排好的;病人一直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是所有人都对自己隐瞒,不想让自己接受治疗;在来精神科医院就诊前,患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被害妄想,怀疑家人、亲戚都合起伙来阻拦自己看病,甚至给自己下药,进行谋害,并为此多次报警,到公安局告状;看了这个病例大家觉得这个病人是不是存在精神疾病呢?
这其实就是我们刚才所讲述的妄想性障碍的病例,这类精神障碍以妄想为特征,就是我们病例里患者存在疑病妄想和被害妄想,这和问题中的母亲有共同的表现,这种妄想属于原发性妄想,多数病人可能持续终身;和精神症不同,这类病人妄想的结构性和内在性相一致,精神症的病人妄想内容经常不定,容易泛化,而妄想性障碍的病人本身认定的妄想内容会一直伴随疾病存在,很难被改变;妄想的存在不会干扰患者的总体逻辑推理,一般也不会导致行为紊乱;多数病人是在明显的异常人格基础上发展成为妄想性障碍。
1980年以后西方很多国家采用匹莫齐特治疗妄想性障碍,而且往往是单一用药,除此之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等对以妄想为主的精神病性症状有较好疗效。匹莫齐特剂量范围每日2~40mg,常用剂量在2~16mg。在治疗时一般需要先有一个疗程使患者信任医生并答应接受药物治疗,因为很多病人往往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拒绝服药;开始剂量从每日1~2mg缓慢增加,这样可减少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风险,提供治疗依从性。持续足量2周后,妄想会有显著的减轻,少数患者需要6周或更长时间,一旦患者对医生产生了信任,择其依从性会非常高,与其之前的拒绝治疗态度一样显著。
对于问题中您提到的情况我身为医生非常理解,因为我的病人和家属也面临这样的困境,如何劝说病人是最棘手的问题,首先我们不应该直接站到病人的对立面,指责他的不对,尽量站在病人的观点去看待他的言论,但不要跟随他的想法;妄想性障碍的病人因为性格存在缺陷,看待事物也比较偏激,较真,我们可以先和他站在一个观点,然后帮他分析他这种观点可能存在的误区,这样能让患者有更直观的体会;这类病人服药也是一个难题,很多患者就像我的病人一样,是因为出现了严重的紊乱行为由公安机关强行送入医院接受治疗,因为根据《精神卫生法》的规定,这类患者在出现冲动、伤害倾向或行为时,需要公安机关强行送入医院救治;也就是说您妈妈如果没有出现严重的冲动倾向,本身也不同意住院,是不能强行送入医院的,只有《精神卫生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的情形出现时才可就诊,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感谢关注。
您好,你说的躁郁症在精神医学中叫做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高误诊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症状表现非常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那么躁郁症患者会不会有被害妄想倾向呢?不单单是倾向,躁郁症患者是完全可能存在幻觉和妄想症状,当然也可能出现被害妄想症状。
在双相障碍患者中,不管是躁狂发作还是抑郁发作,都被视为严重程度比较高的病例,因为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社会适应在幻觉和妄想的影响下一定更差,更加难以维持本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在我们的诊断标准中,不论存在哪一种形式的幻觉和妄想,都被归在重度一类。
记得之前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双相障碍女性患者,她的发病时因为丈夫的意外去世,虽然她的大部分病程都表现为躁狂发作,但虽然很少,这十多年来总还是有过抑郁发作,甚至严重到出现过轻生行为的。
她的妄想很特别,总是说自己是警察,有人要害自己唯一的女儿,所以要保护女儿,甚至因为认为民警没有尽心配合自己保护女儿,而到市多次大吵大闹。可以说她的妄想围绕的内容就是自己唯一的亲人,亲生女儿。但恰恰就是她的被害妄想,加重了她情绪的波动和反常的行为,当然,也加重了她和尚未成年的女儿原本就不好的日常生活,更是直接增加了她需要住院治疗的次数。
这样的患者最好的选择是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目前国际上双相障碍指南中一类推荐的富马酸喹硫平和奥氮平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奥氮平对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潜在风险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药物不良反应,所以,从个人经验出发,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我推荐富马酸喹硫平单药治疗。
当然,有的时候单药治疗并不能有效控制患者持续波动的情感症状,所以这个时候同样作为治疗指南一类推荐的抗精神病药物 心境稳定剂的联合治疗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比如我的这名“警花”一直使用的富马酸喹硫平 碳酸锂的联合治疗方案,就非常适合以躁狂发作为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期和维持期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