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我的主业,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突显,抑郁症、多动症、自闭症的现象越来越多,且出现低龄化的趋势。
学生的心理疾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小学为什么不开设心理辅导课?答案就是:没条件!
1、没有专职心理教师。
心理辅导课,需要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上课。
师范院校的心理教师培养,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
现在的学校,几乎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
一般的兼职老师,是上不好心理辅导课的。
2、没有专门心理教材。
目前,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教材,开发依然滞后。
适用中小学生的心理教材,少之又少。
没有教材,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就无法系统进行。
3、没有多余课程设置。
现在中小学生的课程设置,满满当当的。
学校都以语数英等,小升初及中考的主要科目为主。
图音体、科学、道德与法治等等课程,能省就省,能不上就不上。
哪里还有时间上心理辅导课?
4、没有心理教育资源。
心理辅导课,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
一般学校都没有心理辅导室,及其他教育资源。
总的来说,我国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视和投入,还是不够的。
心理辅导课,能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促进心理健康,提高未来的生活质量。
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点赞、转发!
孩子心里有问题是不会主动去做心理咨询的,甚至不知道或不承认自己有问题。
首先,作为家长需要一边耐心地给孩子做引导,一边安抚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其次,和沟通后,孩子还是不愿意接受做心理咨询,家长要先去做咨询,因为孩子心理有问题,大部分是与家长有关系,比如:一棵树蔫了,首先考虑是树根出现问题,家长就是树根,所以先解决家长的问题。
最后,家长通过做心理辅导,需要快速成长起来,家长改变了,孩子才会慢慢改变。
然后,等到孩子接受做心理治疗时,可以考虑做家庭治疗,家长和孩子一起改变一起成长。很多家长的观念是孩子有心理问题就是孩子的问题,认为与家长无关,更不需要改变,这是错误的想法。
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非常重要,尤其是父母。孩子做了心理咨询后,父母必须要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和沟通。因为家庭环境就像个大染缸,家里每个人不得当的教育都会感染到孩子,所以,父母必须要重视起来。
看了你的问题表示关心问候
不知你的抑郁是那个程度?
我想你现在要做的,首先就是和家人沟好。你要如实告诉你的家人,如家人不相信,你可将医院检查的情况拿给家人看。以得到家人的支持,还有抑郁也需要家人的关心和陪伴。让家人了解抑郁这种病的情况,现在许多人特别是农村对于抑郁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你和家人的沟通很重要。
其次,你要调整心态,积极治疗。你要定期到医院相关科室进行治疗,尽快能使自己恢复健康的身心,能愉快上学。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一段经历,你还要尽快去上学,去享受这段美好的时光。
第三,寻求学校的帮助。如果家里人在你如实告知的情况下,还是不理解不支持,你可以寻求班主任老师、同学、学校相关部门的帮助,让有关人员和你家人沟通,这样,家人会对抑郁有进一步的认识,而且他们也会帮助你用积极的心态去治疗抑郁。
希望这几点能对你有所帮助。
祝愿你早日恢复健康,去拥抱美好的大学生活!
“抑郁”是一种情绪,可不知何时起成了一种“病”。
今天的学生不易,但以前学生更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可谓不难,但那时很少听说有人“抑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社会的选择十分少,高考像离心机,能进入大学仅是百里挑一,大部分直接进入社会,人生的轨迹突然改变,其刺激的强烈高于如今几十倍,可是没有听说哪个人“抑郁”。我的那些中小学同学,大多快乐,有时喝些小酒,打给我,我羡慕得要死呢!
高三何时懂得忧愁,不得而知,至于“抑郁”,更是不曾听说。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范进中举,须发尽白,也不曾“抑郁”,可见人是难得“抑郁”的。
可如今:官员抑郁了,总裁抑郁了,教师抑郁了,现在学生也抑郁了。可是不见农民抑郁,不见工人抑郁,不见街边小贩抑郁,看来抑郁还是高贵病。
学生抑郁,也必是学生高贵了,批评不得,老师批评学生是高风险行为,一怒之下,奋不顾身,可就悲剧了。
但“抑郁”是长时间压抑,这种一触即发,火爆脾气,好像也不能说抑郁。
所以高三的抑郁似乎是不存在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有步骤准备高考,早晚适当运动,放些明快的轻音乐。时间在流淌,青春在放歌,同学临别留言,快乐的拥抱,又哪来抑郁呢?
努力冲刺,不行,明年再来,又何来抑郁?
如果真的抑郁了,亲爱的,我建议你拥抱大自然,拥抱高山、大河、原野,听一段音乐,打两场篮球,或仅仅郊外长足。
家是港湾,不是坟墓,抑郁的情绪带回家,使个人的痛苦,变成家人的痛苦——这似乎不是一个善良的人的选择。
快乐的时候回家,把抑郁和忧伤留在户外。这才是明智的选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