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职场心理 > 职场压力

心理学误判原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听信“一面之词”)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听信“一面之词”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

一、缺少认真思考。一面之词就会相信,说明这个人缺乏思考的精神,什么事都是人云亦云,对事情本质没有自己的客观分析和判断。

二、信息来源少。判断一件事,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在信息和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变得模糊,这时候就很容易听信一面之词。

三,脱离了实践。真理来自实践,也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快节奏时代,许多人没有实践精神,经常听取一面之词,这不是个好现象。

四,过分的宠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太过于宠爱,就容易听信一面之词。

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以不要单纯地从个别人口中去了解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本质而客观地分析,才不会产生误判。

逆向思维的人是怎么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

认知框架君来挑战这个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逆向思维的人是怎么想问题的呢?这个提问,可以稍微修改一下,一个人其实可以有很多种思维,比如逆向思维,比如逻辑思维,比如系统思维。一个人采取逆向思维要怎么去想问题呢?

大脑里对事物形成了意象,这个意象会束缚心智里的认知,束缚思维。认为事物只能是那样子的,不能是另外一番样子。我们会以大脑里对事物形成的意象来思考事物,这种思考,往往带着很大的思维惯性。

逆向思维呢,有是就是要反过来想,把大脑里形成的意象给颠覆一下。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田忌赛马,田忌跟齐威王比马,一人出三匹马,大家按常规的就是先出最快的赛马,其次是第二快的赛马,最后出的是第三快的赛马。但田忌三匹赛马的整体实力弱于齐威王。如果按照常规的是必输无已。

采取逆向思维要如何去思考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逆向点是怎么呢?孙膑找到了【赛马出场的顺序】。逆向思考本身并不难,难就难在于寻觅那个逆向点【也是破局点】。因为那个逆向点,在心智中会理所当然认为是那样子的,因此,很难发现逆向的着力点。

在回过头来看,文章看始所讲的,大脑里的对事物会形成一个意象,这个意象会束缚自己的思维。逆向思维更多是要打破大脑里对事物固定的意象,要有那种试着改变一下,看看效果再说的一种探索精神,因为试着改变一下,真正去改变了一下,人的认知就会被事实给反转过来。试着改变一下赛马的顺序,但这个顺序一旦改变,人原先固有的意象就会被打破。

逆向思维表面上针对问题采取逆向思考,实质是指向自己心智中形成的意象,要有那种改变意象的能力。反思自己的思维【采取意象思考的那种思维】,对那种思维要意识到,然后,再采取相反的思维去打破心智中原有对事物形成固定的意象。

人类为何会产生偏见与误判

人们对人物或事物的认知,从感觉到知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一个十分复杂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加工提炼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细节出现偏差,都会导致认知上的偏移,或曰“偏见”。而认识上的“偏见”,则是“误判”的本源。

众所周知,人的基因、性格、经历、知识、经验、三观等等千差万别,故而,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等,不仅受个性的影响,也受着客观的人物或事物本身的影响。况且,人物或事物的表象对其本质的反映,不但是不彻底的,甚至只是假象。比如:人们观看魔术表演,常常会为魔术师的精彩表演所赞叹,尽管,每个人都知道“魔术,魔术,都是假的”,起码会在那一瞬间,误以为那就是真的,不然,你就不会赞叹。

而生活中的人物或事物,每天都处于变化之中,尤其是人物的善变,往往掩饰着他们的本质,而真理或却只有一个。加之认识主体本身的千差万别,对于人物或事物的认知,至多,亦不过是相对正确,而不是绝对正确。甚至,今天看来正确的认知,到了明天,很可能成为谬误。尽管,人们的认知,会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随着观念的转变而转变,但是,由于人物或事物的不确定性,从根本上说,“偏见”或“误判”依然是认知的常态。既如此,我们就不必太在意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了,努力做好自己足矣。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