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绪管理 > 焦虑症

弗洛伊德梦到竹竿(为什么很多老人只活到70多岁就去世了)

为什么很多老人只活到70多岁就去世了

人能活到70岁已经很不错了,你去墓地看看,别说70多岁,60岁左右就去世了的也很多。

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人活不到60岁更别说70岁了,尤其是男人,有很多眼看着要退休了享受生活了,结果有的差几个月甚至有的差几天,就是等不到退休那一天。

还有66岁也是一道关卡,俗话说“66(虚岁)不死掉块肉”,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俗话,真就有很多人在那一年得病或者去世。

我家里我的老公公是66岁(虚岁)那年去世的,人本来好好的,还出去遛弯,那天天气不太好刮大风,下午4.30分回家了,进屋洗了把脸说风大埋汰。然后说胃疼,找了两片胃必治吃了,进屋躺下。我的婆婆在厨房做饭,4.50分婆婆听到公公一声大喊,婆婆进屋一看,公公就翻白眼了。打了120,半个小时120来了,都没抢救,说人已经死了。公公就这样去世了,其实他回家说胃痛的时候,是心脏出了的问题,如果吃上硝酸甘油还有速效救心丸也许还能有救。但是可惜他没有这方面的常识,还吃的胃药,耽误了救治。

我的爸爸,66岁那年得的尿毒症,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总算把66岁度过去,刚搭边到68岁,正月初九就去世了。这就是应了那句“66不死掉块肉”了。

我的哥哥,在64岁那年得的肺癌,不能手术了,第一年住院四次,然后开始吃靶向药,维持了22月,也是在66岁(虚岁)去世的。

以上这都是举的我家人的例子,同学同事还有很多,真的是太多了,所以说能活到70岁真的很不容易了。许多英年早逝的名人,更是举不胜举,艺人梅艳芳因癌症40岁就了,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因癌症50岁去世了,最近去世的贝壳找房的老总左晖也是50岁就因为癌症去世了。演唱吉祥三宝的男主人国际广播电台的蒙语专家、歌唱家布仁巴雅尔因为突发心梗58岁突然去世,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59岁因心源性心脏病去世,相声大师师胜杰因为癌症66岁去世。真是太多太多了。

所以说黄泉路上无老少,能够平安活到70多岁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60多岁的老人,已经是夕阳西下了,要吃好睡好,保持好心情,现在生活这么好,争取多活几年,只要你活着,就是资本,就有效益。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并非等闲人”如何深入到这句诗的意境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这句诗出自元代高房山的《怡然观海》,全诗:

日日依山看荃湾,帽山青青无改颜。

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意思是说不是闲着的人,平时肯定很忙,不能闲下来;如果是真的闲人,也并非真正闲着的人,他们不是等闲之辈。

从全诗来看,首句说的是作者天天驻足在山前望着大海,山头上草木青青没有什么变化。其中“日日”和“无改颜”都是突出一个“闲”字,无改颜就是没有变化,一种静态,在青青的衬托下,就显出一种自然优雅之态,也就是闲。

第二句用了两个“问”,大海和青山什么时候变老呢?实际是说大海和青山永远不会变老,这是一种静态化,也是一种闲的姿态。清风说明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说你闲没闲着,也突出作者此刻的悠闲之态。

最后一句是对闲的总结,使全诗闲的意境达到一种,也是为闲最后定调。

作者的闲,是心灵的休息,磨刀不误砍材工,滴水穿石也从容。海山不老,我心独闲。

而清•虚云作的诗《无题》:“修心修道无此语,谈玄谈妙总是闲。从此何劳山下问,烹茶挑水听潺潺。”又是另一种闲,是禅的最高境界。是自悟自醒,不偏激,不执着。烹茶、挑水照样日日好心情。

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内心恬静闲情,隐士风范,逍遥自在,内心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达到统一。内外协调,追随自心,追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恬静生活。

闲,对古代文人而言,不是无所事事,荒废光阴,而是养精蓄锐,储备能量。山不忙,却能生出千树万花;水看似清闲,回眸时已奔流万里。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