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绪管理 > 情绪调节

强迫性抑郁症是怎么产生的(强迫症一直想怎么治疗它用了各种方法)

强迫症一直想怎么治疗它用了各种方法

药物治疗一旦确诊强迫症治疗上要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虽然强迫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表明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是造成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包括:①5-HT功能低下;②DA功能障碍;③Sigma-1受体不足;④谷氨酸含量升高等抗强迫药物就是针对这几个环节发挥作用来治疗强迫症的目前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而抗抑郁药物往往也可以治疗焦虑有些抗精神病药也可以治疗抑郁、强迫因为这些药物都可以作用于大脑的5-HT、DA等多种神经递质而这些神经递质和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均有密切的关系这样一说可能大家就好理解为什么抗抑郁药可以治疗强迫症抗精神病药也可以用来治疗强迫症了吧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抗强迫药物对治疗强迫症还是有着良好的疗效的[1]1.抗强迫药物治疗的原则1-1长期原则足量抗强迫药物治疗至少要3~6个月有些病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视为一个疗程结束才能进行疗效评估不能服用1~2个月就评估疗效决定换药因为强迫症的治疗起效比较慢和抑郁症不同抑郁症服药2个月就可以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了强迫症至少要3~6个月才行1-2足量原则」强迫药物治疗的剂量一般都比较大有时甚至是说明书上所说的最高剂量这是因为低剂量治疗疗效往往很不好因此要应用较大剂量当然每一位患者情况不同具体用药剂量要具体分析具体确定但是一般来说抗强迫治疗的药物剂量是偏大的1-3维持时间要长最大剂量的抗强迫药物取得较好疗效时一般建议维持这个剂量6~12个月左右再考虑减量维持2~3年2。强迫症的一线药物治疗首选的药物有:SSRI类的药物(5-HT再摄取抑制剂):①氟伏沙明;②帕罗西突③氟西突④舍曲林这4种药物是一线药物临床实践证明这4种药物疗效比较好这类药物的药理特点是增加脑内中枢神经系统的5-HT的浓度从而起到抗强迫、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分别说一下这几个药物:
1)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常用药量是150~300mg/天可以晚上一次服用也可以分两次服用这个药有一定的镇静安眠作用虽然SSRI类药物有5种但是这几种药物在疗效上是各不相同的兰释我在强迫症的治疗中应用的比较多个人体会抗强迫效果还是不错的对难治性强迫症也有比较好的效果跟这个药对Sigma(西格玛)受体作用较强有关系另外兰释也是儿童强迫症的首选药
2)帕罗西秃这个药也是我比较喜欢用的药物效果也是不错的这个药物用于抗强迫的话常用剂量是30~60mg/天可以一次口服这个药物抗焦虑的效果也很好帕罗西汀是阻断5-HT再摄取作用最强的药物升高5-HT的作用最强抗强迫、焦虑效果好与此有关系应用的一点体会:开始服用时先吃半片吃几天后再加到1片如果停药的话慢慢减量不可一下停用个别患者服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放到晚上服药个别患者用后会出现一过性的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服用的话需要定期监测血压
3)氟西秃用于抗强迫的话常用剂量是40~60mg/天可以一次口服该药是治疗贪食症、厌食症的首选药用于抗强迫效果也是不错的这个药的副作用常表现为消化系统的症状如腹泻等大多2周后消失
4)舍曲林:该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常用的剂量是150~300mg/天可以一次口服3。强迫症的二线药物治疗
1)氯丙咪嗪:又叫氯米帕明是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个老药老药不代表疗效不好相反该药抗强迫效果是很好的常用剂量是150~300mg该药的主要问题是副作用较大尤其对心脏的副作用较大尤其是在大剂量下副作用就更明显了在目前重视药物安全性的前提下该药的使用就越来越少了2。)文拉法新、米氮平、西酞普兰、利培酮等药物4。强迫症的三线药物治疗三线药物可以理解为增效剂对于难治性的强迫症合用增效剂有时会有一些较好的效果一般都是抗精神病药物注意:加用增效剂要在大夫的指导、同意下进行毕竟这一类的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大
1)阿立哌唑:常用剂量5~15mg/天分1次或者2次口服从临床上看有些患者加用阿立哌唑后效果很好当然不是适合所有的强迫症患者作为一种方法可以试一试
2)奥氮平:常用剂量5~10mg/天1次口服从文献和临床实践上看加用奥氮平对部分强迫患者还是有效果的
3)喹硫平:常用剂量200-400mg/天1次口服对部分患者有效果5。难治性强迫症的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是指经过氯丙咪嗪和至少一种SSRI类药物的独立足量、足疗程治疗并未获得满意疗效的强迫症一般来说多采取加量、换药和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的调整方法要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确定联合用药的话大多采裙强迫药物和增效剂联合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联合不同的抗强迫药物联合6。强迫症的药物治疗步骤:常用的几种方案
1)选择一线的SSRI类药物系统治疗
2)加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强化治疗
3)换另外一种一线SSRI类药物治疗
4)加用或者换用氯米帕明
5)换成艾司西酞普兰或者西酞普兰治、
6)其他治疗:例如电休克治疗
7)不鼓励进行脑神经外科治疗因为脑神经外科治疗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至于每一位患者服用哪种药物合适则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既往用药经历及服药后的效果、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副作用情况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后做出决定然后通过随访患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逐步走向康复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我个人认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强迫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
1)精神科医生有一部分精神科医生的特长就是心理治疗找这部分精神科医生做心理治疗最合适因为这才是最称职的心理医生其他精神科医生可能特长不是心理治疗但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像支持疗法、认知疗法等等;
2)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比如医院的心理治疗师等掌握临床心理学知识的人适合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等等首先解除对自己强迫症状的紧张和害怕焦虑对自己的症状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一定要顺其自然这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因为强迫症状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患者不允许这种症状出现非要和它对抗这反而是在提醒、强化自己产生强迫症状此时你越是强烈地强迫自己“不强迫”实际上就越是强迫自己去“强迫”其次是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带着症状顺其自然”这是森田治疗的核心强迫症状要完全消失比较困难患者和家属要接受强迫症状带着症状去生活学习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纳强迫症状焦虑严重时不要对抗强迫症状可以去反复重复想或者做一旦焦虑缓解建议及时转移注意力强迫症状会慢慢好转“顺其自然”不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为所当为”在平时更要去做有价值、有意义、富于建设性的活动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积极地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不理:不理是强迫症患者最为明智的策略如果强迫症状并没有引起患者的焦虑反应那么久而久之它就会因为感到“无聊”而告退了
2)不怕:对于强迫症患者其症状仅仅只是一种表象的东西真正在后面起作用的是他们的不良个性和思维强迫症患者的首要任务是其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这项工作首先就要从自己对症状的态度上开始所谓“不怕”并不是要抑制症状你要想:症状出现就让它出现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对我造成一点不利的影响也是暂时的、有限的、可弥补的如果我能不怕不与之对抗我的心理素质就会越来越强那么从长远来看我会越来越好我也一定会成功和幸福的可见“不理、不怕、不对抗”这“三不”态度中“不怕”是最重要的只有做到“不怕”才能做到“不理”和“不对抗”有些强迫症患者虽然暗暗对自己念叨着对症状不理、不怕、不对抗但他们实则是希望这么一念叨强迫症状就会立即消除所以在内心深处他们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不怕因而也就不会有什么疗效
3)不对抗:不对抗的意思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是症状出现后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按照正确的方向去行动和努力坚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顺其自然”不是让你想看就看而是要让你忍受着一定的痛苦坚持听课学习你可以通过认真思考、积极想象、善于质疑等让自己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一来症状就越来越不能对你的学习与生活造成干扰你对它的恐惧与焦虑也就会逐渐减轻“顺其自然”不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为所当为”在平时更要去做有价值、有意义、富于建设性的活动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积极地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患有强迫症,主要是强迫性失眠

三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咨询科

强迫症为什么用抗抑郁的药物治疗

强迫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各种强迫症状。,目前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因为该类药物都是作用于大脑的5-HT等多种神经递质,而这些神经递质和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均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治疗强迫症的药物和抗抑郁药是同一种药。

双相情感障碍是怎样形成的

谢谢邀请!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双相情感障碍,是我个人很喜欢的精神医学的一部分,个人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医学诊断思路的见证。所以,我来给你讲一讲双相情感障碍。

首先我们还是先来认识一下双相情感障碍,我们都知道了什么是躁狂和抑郁,而双相情感障碍就是躁狂和抑郁两种截然相反的心境状态交替或者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特殊疾病。

你的问题是双情感障碍是怎样形成的?双相情感障碍同抑郁症一样,都是由遗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多种因素叠加引起的。

1.遗传因素

我们在临床工作上可以发现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很多住院患者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会找到家族类似发作病历。在上海进修期间授课老师给出的双相障碍遗传数据是遗传度高达85%,多基因 遗传。单双生子双相障碍I型的同病率达 33%~90%,而双双生子约5%~25%。

2.生物因素

说到生物因素,影响遗传的生物因素很多,目前主流医学认可的神经递质可以从被广泛应用的抗抑郁药物上面发现:最常见的SSRI类药物的——5-羟色胺。时髦的SNRI——5-羟色胺和去甲肾。抗躁狂的金标准氟哌啶醇——多巴胺。还有乙酰胆碱和γ-氨基丁酸等等也都是对双相障碍发病起到影响的因素。

此外还有内分泌系统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以及部分患者的丘脑-垂体-生长素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甲状腺素亢进和减退的时候分别表现为躁狂和抑郁。

3.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应该是所有精神疾病的发病因素里都要谈到的问题,尤其疾病的每次复发与一些社会应激事件或者家庭系统的负件联系更加紧密。

双相情感障碍存在明显的诊断困难问题,尤其在80-90年代,据说大概有4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被误诊为精神,这也是与当时的医学研究水平有关,但不得不说的是双相障碍的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同样困扰的我们的美国同行。

曾经看到美国洛杉矶市的一个147名抑郁症患者的15年随访调查,其中有一部分患者最后被证实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名双相抑郁发作的患者,需要历经3名美国同行,耗时7.5年,才能最后改为双相障碍的诊断。

明确诊断是科学治疗的第一步,双相障碍的治疗药物选择和其它疾病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尤其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的诊断发布,以及由此带来的治疗选择改变,对于双相患者来说是巨大的突破。我们目前使用的ICD-10国际诊断标准中并没有做类似划分,但美国的DSM-5诊断标准和今年即将颁布的ICD-11最新国际诊断标准中都做出了上述改动,相信这些变动会为我们的双相障碍患者带来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治疗。

医学在不断进步,我们的认知也在持续更新,相信我们会更了解疾病的本质,更擅长去治疗,最终能够攻克疾病。希望我的回答对你的疑问能够做出让你满意的答案,还有疑问可以随时私信留言。很乐意帮助到你。

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个法医,本人大学学习的是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误入歧途”读了个法医研究生,现在算下来也是当了十几年的法医了。从工作到现在出过好多抑郁症患者的现场,数不胜数,可以说每年因为抑郁症人数是凶杀案件死亡人数数倍之多一点也不为过。我也曾经在头条写过一篇文章《抑郁症是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大》,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我可以看一下。对法医学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关注我,有什么法医学上疑问可以私信我!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吧。首先明确一个定义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也叫做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所处的环境不相称,情绪低沉而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有的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出现悲观厌世,可有企图或者行为。

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现在医学具体病因也是众说纷纭。首先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是有自己精神意志的。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人们工作压力大,心情不顺,所以很容易使人患抑郁症。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有很多人说,抑郁症是可以遗传的,从我出过的现场来看的确有抑郁症死者有家族遗传因素。

那么抑郁症到底有多可怕?

曾经跟很多抑郁症患者聊过天,大部分都来问我有什么不痛苦的方法没有,我说没有,任何想通过手段剥夺自己生命的方法,都是要承担心理和生理的双重痛苦,唯一的就是去精神科寻求帮助,吃抗抑郁药,积极面对病情。有些抑郁症患者发作起来,跟我说天空的颜色都是灰黄的,觉得在这个世界自己是多么的无用,而且睡不着觉,有些人甚至几天都不睡,很痛苦,想用了结生命的结束这一切。

所以抑郁症病人最可怕的后果就是。当然也有对自己下不了手,对别人下手寻求被判死刑的主,那就更可怕了。

网上其实有很多抑郁的案例,有明星有官员等等,比如张国荣、乔任梁等都是抑郁。

我讲几个我出过的让我印象深刻抑郁症的案例,不乏有年轻有为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也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产后抑郁的妇女。我简单讲一下。

案例一:死者为男性,某大学一学院的副书记,博士,三十多岁,也算年轻有为,家中妻子也是留学海归,二人有一女儿。某个周末在办公室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遗书说已经很久没睡过觉了,压力很大,死亡才是他的解脱。

案件二:死者为女性,某大学博士生导师,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家人积极寻求治疗,但是病人对药物一直很抗拒。某天深夜趁家人睡着,跳楼轻生。

案例三:死者为女性,育有二胎,一胎为男孩,5岁上幼儿园,二胎为女儿,三个月,正在哺乳。第一胎时候就有抑郁症状,她的父亲也是二十年前因为抑郁上吊,某天给她远方的母亲打了一个后就从楼顶一跃而下。其实就是产后抑郁。

所以抑郁症患者,不分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身份高低都有发病的可能。抑郁症家人一定要对患者多加理解,紧密看护,积极治疗,防止悲剧的发生。

好了,今天的问答就回答到这里。如果对法医学有兴趣,可以给一个关注,给我的回答问题点个赞,谢谢!!!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