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教育 > 大学生心理

抑郁症会变得很纠结吗(抑郁症患者为何)

抑郁症患者为何

三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咨询科

经常为一些小事纠结焦虑,这属于抑郁症吗

经常为一些小事而纠结焦虑的人,往往对自己没有信心,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有时还对自己的某种选择而感到后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是抑郁的倾向了。

最好不要轻易给自己戴上一顶“我抑郁了”的帽子,这顶帽子不是那么好戴的,但是,如果戴上却很难再摘掉。所以,请你不要把对“纠结”小成习惯了。习惯一旦养成,再去改变它是很困难的。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比如说“自卑”,有的人已经将自卑当成一种习惯了,只要有众人在场,他就马上就不自觉地往后退缩,总觉得别人都很优秀,自觉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一种自我压抑的自卑感油然而生。长期的自卑会让人优柔寡断、畏缩不前。这也是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诱因。

要改变小事不纠结,也是有好办法的。比如走到一个岔路口了,你开始想:我是走左边的路呢?还是走右边的路?左边的路比较近但是很嘈杂,右边的路虽然清净一些却又比较远。你是不是会纠结一阵呢?

出门前你看到天气不太好,可能会下雨,但也可能只是阴天。此时你又会纠结:我带不带雨伞呢?如果带上了雨伞,却没有下雨,大家会不会笑话我呢?如果不带雨伞,路上却下起了大雨,淋湿了那该多尴尬啊!

如果是我,对于前者我就首先考虑清楚:我有没有急事?如果有急事,那就走近道,如果没有那就走另一条道,就法当是散步了。对于后者,那就要看是道路的远近和路况了,如果出门就打车,只是偶尔有一小段路程需要步行,则不必带雨伞了,否则,那就毫不犹豫地带上。即使用不上雨伞,那也不是很重的物件,没什么可纠结的啊。

退一步说,就是回去的路上被雨淋湿了,那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回家换套衣服就是了。千万不要对自己的选择深感后悔或耿耿于怀,那是最不好的一种习惯——自我谴责。

还有一种人对于回家看父母(公公婆婆或岳父岳母)的时候,究竟带什么东西好而感到纠结。在心里反复念叨:这个不买不好吧?那样也应该买上吧?家里还有其他人该买点什么呢?买多了带不下,买少了不好看。怎么办呢?

你看,这是不是不该有的一种焦虑情绪?你为什么要想这么复杂呢?老人盼着孩子回家,不是想让孩子带上山珍海味,而是想看看孩子的笑脸,听听孩子的声音。是不是我们想多了呢?

总之,抑郁是一种坏习惯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改掉遇到琐事就纠结的坏习惯,就能够避免自己陷入到抑郁症的泥坑。所以,我说“好的习惯是素质,坏的习惯叫毛病。”改掉了坏习惯,就是提高了自己的素质的表现,这里所说的素质当然也包括人的心理素质了。

我这样解释,您是否会接受呢?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人患有重度抑郁症,平时却表现得正常这可能吗

一个人患有重度抑郁症,平时却表现的正常,这基本上不可能,因为这里的“重度抑郁症”应该是凭借诊断依据诊断出来的重度抑郁症,而不是量表测评的抑郁症,我经常见到一些抑郁症患者来就诊时就说自己得了重度抑郁症,我追问这个重度抑郁症是怎么获知的,一般都是回答“测试的”,要知道诊断重度抑郁症不仅要求症状标准,而且还包括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轻度的抑郁症,除了症状达到抑郁症外,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有一定困难,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有影响;

而中度抑郁症患者的附加条件为患者的工作、社交或家务活动有相当困难;重度则是患者几乎不可能进行社交、工作或家务活动。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重度抑郁症患者几乎不可能进行社交、工作和家务活动,所以基本上不可能表现的像一个正常人一样。

那么为什么仍然有人说自己是重度抑郁症,但是表现的却像正常人一样呢?这个就是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人诊断抑郁症,确诊,这些都没有去正规的医疗单位,而是网上测评,或者去心理门诊测评,这些测评只是一种量化的标准,没有诊断价值和确诊意义。因此,在就诊治疗的时候,最好能去专业的精神专科医疗机构,接受正规的抗抑郁治疗和心理治疗,尽早远离抑郁症,康复社会功能,回归家人的怀抱。该指导意见是由好心情平台王亚刚医生回复的,如有相关问题,可以通过好心情app与王亚刚医生沟通交流。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