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强迫症是指强迫性思维或者动作个人无法控制的反复出现,并造成精神痛苦。。心理指导:建议进行心理放松,注意自己的强迫思维和行为的心理治疗和预防,可以到心理科检查是否有心理焦虑问题。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也是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人们预感到可能出现不利情景时,如重要的考试(如果失败会有严重的后果)、难以完成的工作任务、患有某种疾病等情况时,会产生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的综合性情绪异常。焦虑是一种令人讨厌的、消极的甚至是危险的情绪,常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尤其是自经活动的变化,出现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皮肤苍白、失眠、尿频、腹泻等症状。精神病学中将焦虑定义为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的情况下,病人表现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致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被称为惊恐障碍,病人体验到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自经功能紊乱症状,一般发作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几乎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过焦虑的情绪体验,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这种适应性反应,是正常的焦虑反应,它和病理性的焦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①正常的焦虑中,人们所担心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病理性焦虑者的担忧是不真实的,其所担心的事物不会构成伤害甚至不太可能发生;②正常的焦虑中,人们所体验的紧张和恐惧感,与他们面临的真实的威胁一致,而病理性焦虑者所体验的紧张和恐惧感,与可能发生的危害不成没有直接关系,如病人认为自己可能患有胃癌,经过反复检查,虽然医生多次告知没有患癌症,但仍然紧张和担心;③正常的焦虑中,当威胁消失之后人们的恐惧反应会减弱或消失,但病理性焦虑即使威胁消失,病人的担忧仍然会继续存在,而且可能会对未来产生预期性的焦虑,如病人的消化性溃疡已经愈合,身体恢复了健康,但病人仍继续为他的健康担心。焦虑状态多见于很多心理或精神障碍的情况下,如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精神症、应激相关障碍、酒精或药物滥用者以及器质性病变伴发的心理障碍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精神方面:焦虑的核心特点是过度担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担心,担心和烦恼的程度与现实不相称;或者病人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只是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病人对外界刺激敏感,警觉性增高,易激动,注意力难于集中,难以入睡,睡眠中易惊醒。惊恐障碍病人表现为突然的强烈的恐惧,害怕失去控制或觉得死亡将至。2.行为方面:表现为肌肉紧张、运动不安、搓手顿足、不能、来回走动。肌肉紧张表现为感到一组或多组肌肉不舒服的紧张感,严重时感到肌肉酸痛,如紧张性头痛、肩背部疼痛等,有的病人出现肢体震颤。惊恐障碍病人常因为担心再次发作而产生回避行为,如不敢单独出门,害怕人多热闹的场所等。3.自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皮肤潮红或苍白、口干、便秘或腹泻、出汗、尿意频繁等。有的病人出现、早泄或紊乱等。惊恐发作时还可表现呼吸困难或窒息感、堵塞感、濒死感等。焦虑的患者往往有甲状腺疾病、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脑炎、脑血管疾病、脑变性病等器质性病变的存在。对于没有心理应激因素、平时精神状态良好的人,应该警惕焦虑是否继发于以上疾病。还有许多药物如、因、、阿片类物质、激素、镇静催眠药以及酒精等,长期使用或戒断、或量大而中毒后也会引起焦虑症状,这些也是在诊断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关注天天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知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补充。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