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教育 > 大学生心理

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社会性心理特点及相适应的管理方式)

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社会性心理特点及相适应的管理

何为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在学前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儿童心理年龄特点指的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常规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卫生习惯、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通俗一点说: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根据3-6岁的儿童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小班——创适宜环境,建平等观念

3-4岁的小班幼儿处于学前初期阶段,孩子们从不同的家庭中来到幼儿园,生活范围有所扩大,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再加上集体生活的要求与家庭不一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这个时候的情绪作用比较大。因此,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宛如家庭的环境是保证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前提。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以和蔼可亲的妈妈、亲近可人的姐姐等幼儿熟悉的角色身份出现,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创设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对孩子的要求也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并与孩子们共同讨论。

案例:地板的“新衣服”

小班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天,面对光亮的地板,我和孩子们展开谈话:小朋友,我们的地板与上学期有什么不同?孩子们环顾了一下,就纷纷举手:“老师,地板变亮了!”有的说:“地板变新了!”“是的,暑假的时候,地板穿了漂亮的新衣服。”我说,“保护地板的新衣服呀?”引导幼儿讨论,让他们知道搬椅子要轻拿轻放的道理。我们老师就对此要求进行了观察指导,第一周下来多数幼儿就养成了习惯。在此过程中,个别幼儿偶尔会出现状况,对此,我们会用轻松的口吻说:“看!x小朋友搬椅子的姿势真好看!”有榜样示范,幼儿会纠正搬椅子动作,随后我会以微笑、点头或大拇指以示表扬。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幼儿才会心甘情愿地听取与遵从老师的建议,会遵守那些有益于自己和整个集体进步的规则制度,慢慢地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亲切的教态、宽松的氛围、一致的教育步伐,会促使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中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4-5岁的中班幼儿处于学前中期阶段,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开始接受任务,具体形象思维表现突出,模仿的能力较小班有所提高,形成一定的有意意识。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是孩子们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響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教师的身体力行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案例:我会模仿

我们要求幼儿饭前便后洗手,分餐前,我们会主动和第一批的孩子们一起进盥洗室洗手并做正确示范,一系列的动作无意间给了孩子们榜样的示范。有一次,我教室地上的椅子倒了没人扶起来,地板上还有脏东西,于是我边扶椅子捡脏东西边说:“无论谁看到椅子倒了都要扶起来放整齐,不然会绊倒人的。还有,不能随地乱扔东西,这样太不卫生了。”说着我将地上捡起来的东西扔到垃圾桶里。果然有的孩子开始摆椅子,有的捡起地上的垃圾。这时,我抓住时机在全体孩子面前表扬了他。在接下来的一日常规中,我总是在让孩子们做事情之前,自己做好榜样来引领他们,这也许就是身教的力量吧。

俗话说:话千言,道万言,不如做个好样子。儿童是从观察中学习,而不是从说教中学习。中班幼儿的自制能力还有限,教师的榜样作用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三、大班—综合奖励机制,陶冶幼儿人格

5-6岁的大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阶段,他们好学、好问,个性初具雏形,抽象思维能力萌发,开始慢慢掌握认知的方法,对于大班幼儿的常规管理我们采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并根据实际情况临时调整的办法来实施。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存在着一定的利与弊,但是幼儿园的孩子毕竟年龄小,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案例:小惊喜

平时我们会给表现好的孩子们奖小贴纸,有的孩子没拿到,过了几天,他对我说:“我妈妈给我买了一大叠贴纸,比你的漂亮多了。”那么小贴纸对这样的孩子就失去了意义和作用。因此,在大班幼儿常规培养的过程中,我除了会准备小贴纸,还会准备一些小玩意,这样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时不时地我还会给孩子们一点“小惊喜”,某一天当午睡起床的时候,会突然发现枕头下面有一个小玩具获额头上有一个贴花等。当孩子们惊奇地来问我的时候,我会说:“我想啊,可能是你今天吃饭吃得很干净吧。”或者“也许是你今天上课回答问题很响亮!”,给孩子们一个神秘的感觉。渐渐地,孩子们期待上了这种“惊喜”的到来。一段时间没见到“惊喜”会问我们:“老师,今天会有‘惊喜吗?”我们会回答:“我也不知道,可能这段时间x事情做得不够好吧。你们再努力点,就会有‘惊喜了”。这时,孩子们会按照那周的要求认真地去做。

经过有意识地培养,综合利用各种奖励机制,并根据不同幼儿的情况调整奖励机制,我班幼儿的午睡习惯、进餐习惯、盥洗习惯、倾听习惯在三年来有了较大的进步。

让常规培养工作从儿童的无意意识开始慢慢成为有意意识,让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三年的幼儿园常规培养有衔接。研究表明,一个好的习惯需要21天才能养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需要更加认真、细心地去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特殊的情况特殊对待,特别的幼儿加强教育和指导,并且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家园共力,齐心协力把班级常规工作做得更好。

作为小班幼儿老师,如何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

1.营造温暖、放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鼓励小班幼儿的话语和激励话

小班幼儿激励语:

如何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

1. 幼儿突然入园分离导致心理不适应,产生不稳定情绪和行为。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他们免受各种各样的伤害呢

谢邀:小班的孩子才三岁左右,处于人生对事物认知的萌芽阶段。刚学会说话,穿衣服,对坏事情分辨能力弱。孩子太小了在幼儿园受到,如果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对其施加精神上的压力,孩子回到家是不敢说的。只有家长勤于关心,发现孩子有异常性就不要忽略,一定弄清楚原因。教育孩子有什么话,



回家跟爸爸妈妈讲。家长是孩子的监护者,要担负起保护孩子的守护神,让孩子不要受到伤害!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