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教育 > 青少年心理

分离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包括(幼儿的分离焦虑分为哪几个类型)

幼儿的分离焦虑分为哪几个类型

跟随哭闹型、严重哭闹型、不断唠叨型等。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是指宝宝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情绪。心理医师称:适龄宝宝离开父母和家庭进入幼儿园小班游戏和生活,进而迈出了其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直接面临着与家长的长时间分离,宝宝经受着分离焦虑所带来的痛苦。幼儿分离焦虑既与焦虑症有着共同点,又有着这一年龄段的独特之处,它与儿童焦虑症的表现有一些相似。

幼儿园分离焦虑的几种表现

幼儿分离性焦虑的表现因人而异,有些幼儿表现出胆怯、怕生、有的不哭不闹,上课游戏都能正常进行但是只要一有闲暇时间就会表现出怯懦的表情,有大哭大宝,不肯吃饭,不肯午睡,不肯入园的表现。

分离焦虑怎么解决

应该降低亲子依恋的强度,让孩子尽其所能,积极引导。幼儿分离焦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通常是孩子对大人父母过于依赖的表现。要耐心倾听幼儿说话,以便真正了解他们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和真实感受,主动加强家园联系,掌握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找到幼儿的优点和缺点等等。让宝宝不要从心理上排斥老师,这样老师就可以接近宝宝并引导它。让孩子形成一种新的依恋关系。

两岁宝宝分离焦虑症的种种表现

分离焦虑症最主要的表现是分开之后宝宝哭闹不止、情绪低落,这个时候可以试着转移宝宝注意力,每次出行之前跟宝宝说自己要上班,让宝宝有心理准备,而不会突然的离开,导致宝宝情绪低落。

家长分离焦虑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你是说孩子跟家长分离的时候产生的分离焦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吗?简单的说,首先表现的就是拼命的哭闹,希望通过哭闹能让妈妈喊回来。在这个阶段里他拒绝吃饭喝水。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是恐惧。当他尝试了很久之后发现妈妈不能回来,然后就进入下一个阶段绝望。在这个阶段,孩子不再哭喊,盼望妈妈回来。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是绝望,不信任,缺乏安全感。过了这个阶段就是第三个阶段,孩子又重新开始尝试,寻找能够建立依恋的对象。比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但有些孩子在父母离开之后,拒绝建立新的依恋对象。如果孩子能够寻找到新的依恋对象,这个对孩子的人格也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孩子拒绝建立起新的依恋对象,那么这个孩子在人格上会有一个很大的缺失。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不要长时间的分离。特别是在三岁之前。现在有些爸妈认为孩子三岁之前没有记忆,可以把他们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来抚养,到三岁的时候再接回来上幼儿园。三岁之前是没有记忆,因为在三岁之前我们还没有形成语言逻辑表达能力,还不能把发生的事情用语言描述出来,但是发生的所有事情的记忆都在我们的身体细胞里。比如这个分离焦虑,这个孩子即便是在出生之后不久被送走,也会在他成人之后深受影响。这个人充满了不安全感,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感。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