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
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人的心理特性一直是哲学家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这段时期,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以及18世纪末法国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都试图纠正中古时代被神学歪曲了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符合科学的解释.
培根的归纳科学方对整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认识来源于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联想的概念,这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法国百科全书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一书中干脆把人说成是一架机器,这些虽然不免有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但都有进步意义.
19世纪中叶,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的威信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步生根.这时,作为心理学孪生科学的生理学也接近成熟,心理学开始摆脱哲学的一般讨论而转向于具体问题的研究.这种时代背景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这一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冯特是一位哲学家兼生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知觉心理过程,所用的主要是生理学的实验技术,所以他称自己的这种研究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
至今现代心理学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讨论有过几次大的反复.最初,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构成的,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把心理活动分解为一些心理元素.例如,对一本书的知觉是由长方的形状、一定的大小、绿色的书皮等感觉成分相加而成的.
这种看法无疑受到当时化学发展的影响.化学采取了分析的方法,化学元素才不断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后人才把冯特的心理学体系称作元素心理学或构造心理学.冯特晚年还开展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这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先导.冯特在莱比锡招收了欧美各国大批进修生,他们学成归国后,分别建立心理学系和心理学实验室,使这门新兴的科学得到迅速推广.
冯特所创立的心理学只兴盛了三、四十年就遇到困难.问题出现在“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这个定义上.因为要承认这个定义,首先就要求承认意识的存在,但是,这不是心理学界所有的人都能同意的.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首先向冯特的心理学提出挑战.
华生指出,心理学如果要成为一门科学,能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处于平等地位,就必须来一场彻底的革命,就要放弃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华生说意识是主观的东西,谁也看不见、摸不到,更不能放到试管里去化验,这样虚渺的东西决不能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
他认为科学的心理学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上面.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可以客观观察的,因而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它要探讨一个使有机体发生了什么,在什么环境下产生了什么行为.至于头脑内部发生的过程,由于只能推测,不能肯定,所以不必给予理会.华生在心理学界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行为主义运动.
20世纪40年代前后出现了新行为主义,强调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最大胆的尝试是把行为主义原理用于改造社会.他写过一本小说《沃尔登第二》,是以日记的形式描写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斯金纳把这种社会设计称作“行为工程”,并把这样一个社会的实现寄托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社会危机四起,人们开始怀疑美国的社会制度,向往一个理想社会,于是这本书便不胫而走.
行为主义在美国影响很大,从20年代到50年代.行为主义一直统治着美国心理学.现在看来,行为主义的理论太简单化和绝对化了,不能因为头脑的活动看不见,就否认人的思维和意识的存在.同样,在物理学中,原子、分子、电子也不能被肉眼见到,但仍可以用仪器或其他工具进行研究.人的思维等心理活动同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毕竟要研究人的心理的内部过程.再者,人的社会活动极为复杂,不是简单的行为工程所能阐明的.
在行为主义兴起的同时,在欧洲又出现了两大心理学派别,一个是格式塔学派,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它反对冯特的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意思是整体、完形.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人脑的内部过程,认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所看到的东西并不完全决定于外界,而是在人的头脑中有某种“场”的力量把刺激组织成一定的完形,从而决定人看到的外界东西是什么样的.当时,物理学中正流行着“场”的理论,格式塔学派则认为人的大脑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所以物理规律可以同样适用于人脑的活动.
格式塔心理学对猿猴的智力进行了研究.克勒观察了猿猴如何把几只木箱叠起来,爬到木箱顶上拿到悬挂在屋顶上的香蕉.猿猴还能把棍棒连起来取得被栏杆挡住的食物.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和动物解决问题是靠突然发生的“顿悟”.
格式塔学派反对冯特学派只强调分析的做法,而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这种强调整体和综合的观点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科学研究不应只从分析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中的相互关系是更重要的一面.
精神分析学派来源于精神病学.它给予心理学以巨大的冲击,以致在讨论心理学对象的时候不能不提到它.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利用催眠术和自由联想法让精神病患者回忆往事,以找出致病的原因.他发现患者的幼年经验,特别是儿童与父母的情感关系非常重要.他还发现做梦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矛盾,所以分析病人的梦也是一种治疗方法.
弗洛伊德认为,一方面人的内在生物性的是最基本的冲动;另一方面人的社会习俗、礼教和道德又约束着这种原始冲动的发泄,将其压抑到无意识中去.意识的内容是理智的、自觉的;无意识的内容多是与理智、道德相违背的.当理智与无意识的矛盾激化,就造成神经症.为了治病就需要对病人的无意识进行心理分析.这就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根本心理动机都是无意识的冲动.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人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根本作用.至于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则只是显露在表面的一些孤立的片断.近年的新精神分析已不再那么强调生物冲动的作用,而更为重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发病率很高,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很容易被接受.
在心理学的发展上,苏联心理学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是有区别的.谢切诺夫以大脑的反射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稍后的别赫捷列夫写了《反射学》一书.接着,巴甫洛夫专门研究了条件反射.他的条件反射学说促进了美国行为主义的兴起.巴甫洛夫学说对苏联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其理论基础之一,也直接影响了新成立以后我国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心理学.
在,现代心理学开始于清代末年改革教育制度、创办新式学校的时候.在 当时的师范学校里首先开设了心理学课程,用的教材多是从日本和西方翻译过来的. 1907年王国维从英文版重译丹麦霍夫丁所著《心理学概论》.1918年陈大齐著《心理学大纲》出版,这是最早以心理学命名的书籍.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系.
这时,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都被介绍到来,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新成立后,1951年便成立了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几所大学和各师范院校都设立了心理学专业和教研室.
父母对孩子的性格有多大的影响,我绝对影响是非常大的。1、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一直听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其实这个观点是很正确的,因为从小耳濡目染的,如果自己的父母性格好的话,孩子就会从平时的父母的行为中学习待人接物或者其他的方面,如果父母就是斤斤计较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很容易有习得行为,性格也会比较暴躁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的。2、如果父母的性格比较好,一般孩子的性格差不了如果父母的性格比较好的话,那么孩子就会从父母的得到足够的爱,如果父母性格比较好,又愿意主动学习和小朋友玩耍的话,那么小孩子无意是幸福的,孩子也会顺顺利利的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无意是幸福的。有一个朋友妈妈的性格就是特别好,所以孩子也是深得妈妈的真传,性格特别的讨喜,虽然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的坎坷,但是还是可以乐观快乐的生活。3 、如果父母的性格比较暴躁的,孩子一般情绪也是不好的父母性格不好,比较喜欢打骂孩子的话,那么孩子一般自己情绪控制也是不好的,长大之后很容易成为自己最为讨厌的父母那样的人,孩子在家庭氛围内生活总是和父母打交道,如果父母习惯性用批评的语气和孩子们说话,用贬低的语气和孩子交谈的话,那么孩子很难建立自信。其实很多的父母不是不爱孩子,就是不会表达,不知道如何把这份爱意传达给孩子,所以造成了误会,孩子以为自己的父母不喜欢自己,如果他们不喜欢自己,那么自己就会不喜欢自己了。所以为人父母就是一场修行,这个修行的过程的父母先要做好自我修炼,才可以等到孩子的转变。父母改变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构造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 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他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冯特首创实验内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