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和儿童期的孩子相比,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原来那个整天只知道顽皮淘气,和爸爸妈妈话说不完的他们,突然话少了,并且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这便意味着孩子和父母情感交流的大门主动关闭了。而当家长想打开孩子紧闭的心扉时,恐怕真的很难了,除非家长把青春期教育有关知识学透学活,重塑自我,才能以全新的形像面对孩子。具体该怎么样做呢?下面我给家长一些建议供参考。第一,青春期孩子抑郁是假象,孤独是必然,其实就是家长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在很多家庭里,家长根本没有自己的育儿理念,从幼儿期开始,就一成不变地对孩子进行强势管理,只要孩子不听话,家长要么训斥,要么责罚。到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就已经读不懂孩子内心想什么,需要什么,该怎样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思想更为复杂,情感更加丰富,毅力更加薄弱,自控力变的更差,这时家长便无法接受孩子慵懒的行为,更是经常性张嘴就唠叨或责备孩子。试想,不要说孩子了,就是一个成人每天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焉能对父母有好感?可以说,家长缺乏教育青春期孩子的能力,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或爱好,才是导致孩子内心孤独压抑的根本原因。第二,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父母,青春期孩子家长必须要清楚,让孩子喜欢才会愿意和你接近,才愿意和你交流。我讲一个故事吧,我在儿子上六年级时,因为工作而去了外省。之前,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工作一直由我主抓负责,我们俩无话不谈,但是孩子进入初一后,突然开始变的孤独和压抑,甚至连学校也不想去。这时我就意味着孩子的成长出了问题,于是便放下工作,返回到孩子身边开始。为了防止孩子妈妈总是唠叨和无何止地责备孩子,我选择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我带着孩子一起住了过去。看到孩子每天心里总想着玩电脑游戏,我就和他商量,如果再像原来那样,你夜里偷着玩电脑游戏,这对你的身体绝对没有好处,干脆爸爸给你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吧,你中午和晚上放学后到家,先玩半小时,然后我们再一起吃饭。儿子听了特别高兴,我就带他一起买了电脑,按着约定主动让他玩游戏,没用多长时间,孩子便愿意和我说话聊天了。第三,当孩子确信你能理解并尊重他时,会能不断观察中尝试与你沟通交流。哪有什么话都不愿意和父母说的孩子啊,只不过有时孩子嫌父母唠叨,甚至没有道理地管他们的闲事,才在烦不胜烦的情况下,选择了逃避面对父母。就如我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我离开他一年多,在这期间他认为我不爱他,放弃了陪伴他,内心对我是有怨恨的。因此在我回到他身边时,最初他也对我不理不睬,可是当我满足他的需求时,他发现原来爸爸并不是不爱他,而是真理解他。在观察我一段时间后,终于主动找我聊天谈心,说出自己内心的苦闷。在那一段时间里,我只剩下等待,面带着微笑等待。我相信我每天坚持这样做,定会让孩子最终确信我不会像妈那样对待他,更不会再次为了工作而置他于不顾。第四,多陪孩子出去看看电影,假期里出去旅游,邀请他的好朋友一起活动,给孩子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与陪伴,如果总是关起门来在家里说教,保证会让孩子感觉到厌烦,因为你总张嘴就是那种训斥与不满的语气,总是喋喋不休的唠叨,还有总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自然会让孩子连呼吸都感觉到不通畅。基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至少要采取陪伴与放手相结合,既当孩子没有玩伴一起可玩耍往来活动时,就需要家长主动带孩子出去走一走,玩一玩儿,找孩子感兴趣的事去做。如我在陪伴儿子的几年里,每当有新上映的大片时,我就会邀请他去看电影,而儿子则显的特别兴奋,每次看完电影后一段时间里,他的情绪都表现的很开朗。再如邀请孩子出去旅游,只我们父子俩,在出行的过程中让他当我的向导,而我只是适当给孩子一些建议,以此锻炼他的主见和独立能力,这样一来,孩子的能力都展示在你面前时,适当赞赏则能让彼此都开心愉悦。第五,在孩子学习问题上,往往会成为矛盾的导火索,孩子最反感强迫式学习。当我看到孩子才初一就有厌学的苗头后,我就对他讲,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学,咱干脆就不用学了,受那个罪做啥呢。你可以明确告诉老师,说我不想学了,我爸爸也允许我不学了。当孩子听我这么一说时,他反而用感激我目光看着我,并说,那怎么可以,你放下工作,租下房子,我可承担不了那么大的损失,我还是学吧。我说那好,那我就和你一起学,我每天辅导你的功课,白天我背课,晚完成作业后我给你辅导。说到就做到,当孩子看到我真是每天认真学习他的课程,认真给他讲解,并且我站在白板前讲,他可以躺在床上听时(青春期生理发育会导致孩子经常有生理疲惫感,因此,我才会让他躺着听我讲课),孩子真的被感动了。就这样,我相伴走过了他的初中,到了高中后便独立进入良性的生活与学习自我管理状态。结束语:说到底,青春期孩子并没有想像的那般复杂,只是家长太过于头脑简单了,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你不学习青春期教育的有关知识,不能彻底改变你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做法导致的。如果你不学习,谁都帮不,也恰是因为你不重视学习,可能会和孩子一直僵持下去,亦或者彻底改变孩子对学业的态度,早早让孩子逃离家庭走向社会。很多青春期孩子原本都很聪明,也不是品质有多糟糕,只是因为家长的错误育儿观念,你拙劣的态度导致你改变了孩子成长的走向。所以说,想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你需要多一点谦卑,放下对孩子所有遥不可及的期待,做好的你的陪伴与保障,获得孩子信任之后,才能有限融入教育元素。
在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有亚健康的生活状态,但是还有些人情况比较严重的会出现一些精神疾病。在所有精神疾病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了。 抑郁症发病通常都是在无形之中的,情绪低落、焦虑、失眠、自我否定、负罪感,这些负能量的字眼,在抑郁症患者身上都常常出现,抑郁症甚至会让患者有轻生的念头。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将情不自禁的将这几句话挂在嘴边,如果自己的家人或是朋友有这些口头禅的话,一定要注意给他多些关心。第一句“没意思”抑郁症患者,每天想的会比正常人要多,又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也不舒服,所以心也是空空的。不知道该干什么,也觉得干什么都没什么意思。无聊对于他们来说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不管自己干嘛,都是空落落的,好像这个世界就剩下了他一个人。周围的一切都是与其格格不入,也不知道该去哪,所以总是一个人闷着,也不愿意跟别人交流。外面发生什么,也全跟自己没关系,因为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无法集中在任何事情上面。第二句“烦死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自身的调节能力比较弱,遇事容易炸。一些很正常的小事,就能让他们感到崩溃,心情十分的烦躁。不知道怎么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所以平时很喜欢将烦死了挂在嘴边。长时间的消极,事情都以坏的方面去想,让他们失去了对待事情的耐心,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时间稍微长一些,就急躁起来,不想再继续下去。也认为就算坚持了也不会成功,所以也就不想做了,烦死了也是他们对这件事情的厌恶感。这是抑郁症患者常有的口头禅,若你身边也有,请多给他们关爱。第三句“都是我的错”身边的一些抑郁症患者,通常都是很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也害怕给别人带来过大的负担,所以都喜欢独处,不喜欢走进人群。他们害怕被别人指责,别人稍微遇到不顺心的,就认为是自己造成的。活的十分的小心翼翼,很怕自己做错事情,不能融入到别人的生活当中,也不愿意别人参与自己的生活。第四句“我太没用了”抑郁症患者大多对自已持有否定的态度,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看别人都是很优秀的,就是自己,好像是个个例。仿佛是来到这个世界凑人数的,完全找不到存在的意义。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所以不时的就会冒出,我好没用这句话。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但是对于抑郁症患者,他们是无法找准自己的定位的,所以常常会说我好没用。这几年,抑郁患者的新闻越来越多,我们对于抑郁患者的态度,也在逐渐变化,新闻下的评论,从从前不少的不理解、指责甚至谩骂,到现在几乎一边倒的理解、安慰与挽留,也可见公众对于抑郁症这种疾病的逐渐了解与包容。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误解、歧视,和放弃治疗。如果发现有抑郁倾向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需要告诉孩子。特别要告诉孩子他的那些症状是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比如情绪持续伤感、焦虑、郁闷;心情烦躁,爱发脾气;觉得对不起所有人;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细节,难以做决定;做什么都没有兴致;爱睡觉或者失眠;吃很多或者不想吃东西;懒得交际,喜欢在家独坐胡思乱想;自残,有想法或企图;各种身体的疼痛等等。一些学生患者因为不清楚自己得了抑郁症,只是觉得自己精神状态不好,身体不舒服,学习效果差心怀内疚,人际不良心里紧张不安,持续一段时间无法摆脱,就可能因绝望而觉得活着没意思,其实是因为疾病的症状所致,抑郁症治愈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孩子了解了自己的一些不良状态表现是疾病症状后,会降低焦虑和烦躁感,才可能积极配合治疗,尽早从疾病的困顿中走出来。告诉孩子他得了抑郁症的同时,还要告诉孩子重要的三点:1.抑郁症是能治愈的,早治早好。告诉孩子,会给他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解决。2.得抑郁症不是他的错,他只是生病了而已。不要让孩子因为得了抑郁症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觉得花家里钱,拖累父母。如果有负罪感,就不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延误病情可能导致病情加重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费去治疗,孩子更痛苦,家庭更沉重。3.得了抑郁症并没有什么,要继续勇敢地生活。的抑郁症患者有9000万,得抑郁症的人很多,只要坚持治疗就会走出来。同时,家长在家中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生活。多陪伴、关心孩子,多倾听孩子的倾诉,多带孩子一起爬山、游泳、慢跑等户外活动运动,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