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偏爱法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范茨创立的一种研究婴儿知觉的方法技术。他运用此方法的目的在于考察婴儿能否在视觉上区分两种刺激。即是否具有视觉分辨能力。在研究时,婴儿平卧于小床上,并可以注视出现在小床上方的两种刺激。两刺激呈现时其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儿童的视线无法同时聚焦于两个刺激,只有稍稍偏动头部,某个刺激才能完整地投入视线中。研究者在实验时,可以从这个特制装置的上方向下观察婴儿眼中的刺激物映象。一旦发觉婴儿注视某侧的刺激即按动相应一侧的按钮记录婴儿注视该刺激的时间。本方法的假设在于,如果儿童能够在某个刺激物上注视了更长的时间,说明他对该刺激有所“偏爱”,也就表明他区分了这两种刺激。
孩子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再到小学期,成长的重点依次是:身体、认知/语言、情绪/社会性。三者都需要,同时三者在三个时期依次侧重。0-2岁,婴儿和学步期,身高比出生时增长75%,体重是出生时的四倍。大脑发育将达到成人的70%,神经元和突触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开始初步的条件反射和模仿。做爬、站立、走等动作,主动的知觉(听觉、视觉、联合知觉等)。12个月开始说话。2岁时词语可以达到200个。在情绪和社会性上,与父母建立安全型依恋。对人初步的信任萌生。2-6岁,幼儿期,孩子成长重点为认知(包括语言)。1.区分外表和真实能力增强;2.注意力持续改善;3.再认、回忆、情节记忆和自传式记忆增强;4.对错误观念的理解增强;5.会顺数、倒数和简单加减;6.词汇量达到10000左右,使用许多复杂的语法形式,理解字母和读音有系统相关。使用自创的拼字法。同时,在情绪的社会性上,这段时间,孩子比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孩子能解释和预测别人情感反应的能力增强,更多依赖语言表达共情,习得许多与道德有关的规则和行为。性别成见观念和行为持续增多,理解性别恒常性。这段时间,阅读和舞台剧非常重要。6-11岁,小学期,情绪/社会性是孩子成长的重点。自我概念开始加入人格特质和社会比较;自尊分化为等级结构,并下降到更现实的水平;自我意识到的自豪和内疚,感受到个体责任感的制约。9-11岁,自尊上升,做成败归因时能区分能力、努力和运气。能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看待自己。责任感和独立性更强;分配的公平性推理从绝对平等发展到论功行赏再到平等和慷慨。能从第三方角度看待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能辨别道德规则与社会常规。孩子有了友谊,所以这个时期,群体活动非常重要。无论在哪个阶段,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双方的陪伴,对孩子安全的依恋和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父母任何一方都不可缺少。教育的专业化,不是把孩子放手给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这些只是补充,重要的是,以孩子成长生涯为视角,各个阶段有的放矢。
男女在性心理方面,差异点多。01,在对待爱情上,男人靠视觉,女人靠感觉。02,男人是因性而爱,女人是因爱而性。03,男人是爱上爱情开始,爱上女人结束。女人是爱上男人开始,爱上爱情结束。04,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爱情的,女人是用上半身思考爱情的。05,在对待上,男人来得快,去得也快,女人是来得慢,去得也慢。06,女人娶到家,男人的心思转移到事业上去,而女人的爱情之路才刚刚开始。07,男女结束,男人对女人的热情下降,而女人对男人的热情上升。08,对待感情,男人用理性解决问题,女人用感性解决问题。
正确,代表皮层的觉醒,跟刺激的新异性有关.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
眼、耳、鼻、舌、身、意是人的六根,接受外界信号:眼观色,视觉;耳听声,听觉;鼻闻香,嗅觉;舌尝味,味觉;身触,心觉;意思法,抽象思维;眼只能见前面、左右三方;耳能周听十方,包括远近,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鼻只能嗅闻;身只能觉触,了知逆顺苦乐之境,与物合有知觉,离开却无。舌能尝味,能言说一切诸法;意根静默,一切诸法无所不包,所谓只有做不到,没有想不到。人的六根本具各自功能,遇到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就会起作用,无所谓高下,各有其局限。尽管意根诸法无所不包,但离开眼、耳、鼻、舌、身也是无所作为。人造业善恶有三:身业:身体的一切造作,如杀、盗、淫是恶;不杀、不盗、不邪淫是善。口业:囗上的造作,如妄语、两舌、恶囗是恶;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囗是善。意业:第六识的思维,与心识相应,如贪、嗔、邪见是恶;不贪、不嗔、不邪见是善。世间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结果,只要降伏一个,其余会依次断灭,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嗤之以鼻;浅尝辄止;正身清心;毫不介意……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