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是比较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临床表现为抑郁相和躁狂相。引起记忆力下降的原因很多。一方面与病情发作有关,例如抑郁相。另一方面可能与药物反应有关。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对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具体分析,严重者建议及时就诊。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心理治疗。识别和改善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供危机干预,调整婚姻家庭中不利的心理因素,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知识,以提高治疗疗效,提高社会适应性及改善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
治疗流派有支持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和短程精神分析治疗,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采用综合治疗。
①急性治疗期控制急性期症状如兴奋、抑郁等。建议调整服药,服用来士普、德巴金和启维来平衡病人精神状态。也可以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疗程:一般6-8周;②巩固治疗期巩固急性期治疗效果,防止症状波动。
疗程:抑郁发作4-6月,躁狂发作2-3月,药物剂量一般维持原剂量不变。③维持治疗期防止复发,恢复社会功能。在仔细观察下逐渐减少非心境稳定剂剂量。
维持治疗应持续多久尚无定论,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因人而异,治疗方案个体化。
多次发作者,可在病情稳定达到既往发作2-3个循环的间歇期或维持治疗2-3年后,边观察边减少药物剂量,逐渐停药。在停药期间如有复发迹象,及时恢复原治疗方案,缓解后给予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期发病年龄早,有阳性家族史者应维持治疗。
感谢邀请,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症是我们精神科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虽然在疾病发作时可能会有相似的症状,但两个疾病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疾病诊断都不相同,在临床病例分析时两个疾病也经常需要鉴别诊断。青春型精神症该病经常被称为瓦解型,特征性症状包括性行为和(或)言语,伴有平淡和不恰当(不协调)的情感。如果存在任何的妄想或者幻觉,也倾向于特点并不是围绕一个主题。患者一般发病年龄较早,持续性病程,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是:言语增多,内容荒诞离奇,想入非非,思维凌乱,甚至破裂,情感喜怒无常,变化莫测;表情做作,好扮弄鬼脸,行为幼稚,愚蠢,奇特,常有兴奋冲动,患者体能活动亢进,也有意向倒错,如吃脏东西,吃痰,吃大小便等。幻觉生动,妄想片段,常零乱不固定,内容荒诞与患者的愚蠢行为一致。病程发展较快,虽可自行缓解,但治疗和维持不及时,不系统也容易再发。复发状况要考虑到患者的维持用药,家庭和社会的维系因素,以及个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等。情感障碍又称心境障碍,既往称之为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或心境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与异常心境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心境异常典型表现为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行为增多的“三高”症状,或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的“三低”症状。其实情感障碍和心境障碍还略微有所不同,以前的情感障碍狭义上只包括重性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在心理学定义,心境是指持久且恒定的内在情绪体验的状态,而情感是指一段时间内情绪状态的外在表现,故现在情感障碍更广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要符合两条标准,本次发作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标准,既往至少有过一次其它情感障碍发作。如本次为某种类型的抑郁发作,则既往需有至少一次轻躁狂、躁狂或混合性情感障碍发作。问题中我们看到有前驱期这个词,在出现精神症显著症状前,患者常常有一段时间表现不寻常的行为和态度的变化,由于这种变化较缓慢,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或者这些变化不太引人注目,一般并没有马上被看作是病态的变化,有时是在回溯病史时才能发现。这一段表现可能是精神症患者的前驱期表现,临床可归纳为“前哨综合征”类型。1.非特异性变化----特异性的精神病前症状----精神病。2.特异性变化----对此变化的神经症性反应----精神病。3.前哨综合征,这些症状自动缓解,并不直接发展至精神病。主要的前驱症状按出现频度递减:注意减退,动力和动机下降,精力缺乏,抑郁,睡眠障碍,焦虑,社交退缩,猜疑,角色功能受损和易激惹。其他临床表现为:猜疑或偏执观念,焦虑,易激惹,恐慌,不安宁,人际关系差,工作,学习,家庭活动中遇到麻烦,社会活动交往困难,呆坐,寡言少语,无故发脾气,一种难以理解的说话,不那么切题,不能自控,精力不足,缺乏主动性,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胜任正常工作,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 而上述表现均为精神症前驱期的临床特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疾病发作初期可能仅为言语、情感、行为活动方面的轻微异常,一般不易被察觉,患者也不会有精神症前驱期这样严重影响社会功能的表现。 综合考虑精神症青春型患者社会功能受损较严重,虽有缓解可能,但比例较低,大多数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疾病再次复发,每次复发也会使原有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加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疾病发作时除了出现相应的情感症状,还可能伴有一定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时往往容易与精神症混淆,但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幻觉、妄想表现会随着病人情绪稳定,情感障碍好转而减轻,甚至消失,但精神症患者往往在幻觉、妄想这样的症状上残留,而且精神症患者即使是青春型也不会在情感障碍症状上那么丰富,情感反应不协调,思维逻辑障碍等都有明显区别。
双向情感障碍的写法是错的,应为双相情感障碍,“相”是指临床相,即临床表现。在在世卫组织2018年6月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中,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病名也已被“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s)所取代。双相障碍分为:双相Ⅰ型障碍(bipolarⅠdisorder)双相Ⅰ型障碍是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循环出现的双相障碍。.双相Ⅱ型障碍(bipolar Ⅱ disorder)双相Ⅱ型障碍是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循环出现的双相障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无论是躁狂发作还是轻躁狂发作,都不能诊断为躁狂症。躁狂症这个病名已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中删除,其症状不能进行独立诊断,无论是躁狂发作还是轻躁狂发作,都应诊断为双相障碍。
您好,我是心理学研究僧,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喜欢的话可以点下关注。一个人再怎么中二,他的心理和精神基本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双相障碍属于精神病,两者从本质上有很大区别。一、什么是双相障碍一种常见的重型精神病,多发于18到25岁左右,男女患病率无太大差异。患者一般表现为两个情感相(躁狂相、抑郁相)交替出现。二、双相障碍的表现躁狂发作时,患者对于睡眠需求大大减少;思维奔逸,感觉说话速度跟不上思维速度;自视甚高,易激惹;自我感觉良好;可能做出冲动消费、商业投资,以及沾花惹草频繁出入风月场所,也有可能无理取闹伤人毁物。抑郁发作时,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如早醒),又可能嗜睡。白天思维速度缓慢,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行为意志降低,三餐都不愿意吃,不讲卫生,像蜗牛一样懒;生活兴趣降低,愁眉苦脸,如同生活无望一般。自我评价极低。可能自伤。三、双相障碍的分类双相障碍分型很多,除了常见的一型(重躁狂)、二型(重抑郁,可能只有一次轻躁狂发作)之外,还有快速循环型,环型心境障碍等亚型。也存在伴发精神病性症状的可能,此时应当与情感障碍、精神症等鉴别。四、双相障碍的成因双相障碍的患病率是个迷,原因主要在于二型双相的存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称其为'软双相',因为对于轻躁狂病史不明确的病人来说,想要鉴别'抑郁障碍'和'双相二型存在相当的实际操作难度,但也不是无迹可寻。事实上,自从双相障碍诊断门槛放宽后,诊断为双相的人数剧增,诊断的可信度可能要打个问号,抑郁症,人格障碍,适应障碍,神经症等都有可能被误诊成为双相障碍,从而打上一个糟糕的标签。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