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教育 > 青少年心理

恐高症:是源于心理还是感知?_为什么站在高处总感觉要往下掉

恐高症:是源于心理还是感知?

为什么站在高处总感觉要往下掉

是一种自我保护,你试想一下,如果当你爬到高峰或是站在摩天高楼上时,往下看,突然内心一紧,是不是也会幻想着自己跳下去坠落的恐惧情境。但自己从来没有的打算,为什么脑海里这么乱?

根据国外调查,有一半以上的人站在高处往下看时,都曾经产生过跳下去的想法,或者认真思考过如果自己掉下去了会发生什么。也曾看过一个报道说,有对夫妇刚搬进31楼高的新房,每当女主走进阳台或者是挨倚着窗边时,就有一种想要跳下去的冲动,夫妻俩很担心觉得有点严重就去看了心理医生。大夫说这属于“高楼综合症”,部分人在高楼环境下会缺乏安全感,出现心慌乏力的症状,在有恐高症、性格喜静的人身上尤为明显。


幻想跳下去

为什么在高处想往下跳?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与生俱来有一种自卫求生的本能,也就是说,当人类发现对生命造成威胁和危险时,会本能的产生一种不良情绪来警告自己远离危险。从生理上来说,是人脑中的恐惧惩戒系统发挥了作用。

这种求生的本能有多强大?它反应迅猛,而且在危机时刻不受大脑意识的控制。


这个怎么解释?国外曾经有个报道是这样的。

父女俩在车库外修车,父亲在修理过程中出现意外,被大车压到胸腔呼吸困难生命岌岌可危,这时女儿发现了,用了这辈子从未爆发出来的全身力量将压住父亲的车的一侧抬了起来,父亲向外使劲挪出最终获救。这件事在小镇里广为传颂。

令人惊讶的是,汽车专业人士说,女儿当时抬举爆发的力量相当于举起2吨重的东西。事后,父女得知这个情况也大为惊讶。女儿说,我根本没有想到力量这么大,看到父亲被压在车下,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将车抬起。想想,如果在平时,就算是举重冠军,遇到2吨重的东西时估计也为力。

跳下去

回到这个问题上,人类遇到危险时本能先行,为什么不受意识控制?

意识的产生是这样的:大脑皮层需要接受传入神经信号,经过分析和综合最终才能做出“理性”判断和反应,这种反应相对本能反应较为缓慢,并且受到学习、经验和自身能力的制约。因此,意识明显滞后于本能。  

现在,我们用意识和本能来解释为什么站在高处想往下跳。

正常情况下,意识和本能本来可以很好的协同调控人的行为。来到空旷的高处时,人的视野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水平方向缺少实物参照,下方物体又会产生巨大的形变。身体平衡状态在瞬间被打破,身体需要根据这些变形的视觉信息来重新调整姿态,因此会发生重心的摆动。这种摆动信息传到大脑中,会立刻拉响警报:你在干什么?是不是想跳楼?不要冲动!但是,在那些容易让人感受到危险的情况下,比如站在特别高的地方,人首先是本能的自卫反应(保证自己避免做出不当行为),之后才可能正确理解所处的状况并做出理性判断。这种意识迟缓的感知判断会导致对安全信号警示的误判:


安全信号警示——“站那么高小心掉下去摔死”;

误判——“你站那么高是想找死啊”。

于是就产生了站在超高处居然有往下跳的冲动。

这种想往下跳的冲动,也称为“高处现象”(the high place phenomenon,HPP),事实上是在强化人的生存本能。所以有过这样想法的人也不必惊慌,不是什么心理疾病。

兔子有恐高症么

优质

驾驶一架战斗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驾驶一架战斗机,在无垠的蓝天里,自由翱翔,白云伴随身边,大地、河流、山川、田野、房屋在脚下展开美丽的画卷,广阔、壮美。像鸟一样轻盈矫健,带着鸟的视野观察世界,有时比鸟飞得更高、更快,唉,痛快!

有的人为什么会胆小

胆子很小的人,从心理层面上来,是缺乏安全感的人。胆小是因为恐惧,而恐惧是因为自己感觉到不安全。恐惧本身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很多恐惧现象的存在,是因为缺少足够的关注,没有得到应有的存在感,没有基本的安全感,所以会心生恐惧。再往深了说,就是缺乏爱。没有足够的爱的滋养,人的本身便是匮乏的。

那么足够的爱、基本的存在感和安全感从哪里获得呢?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做提升,给自己贫瘠的心灵,慢慢注入力量,多参加社会团体活动,扩大自己的圈子,结交不同圈子里面的有趣的朋友,多给自己展现自我的平台和机会,抓住这些机会,展现自己,你就会收获满满的存在感。被周围志同道合的朋友所抱持,你便拥有了安全感,在这样的群体中你和与你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互相鼓励,支持给对方应有的关爱你的心灵便由此而更加丰盈起来长此以往,内心的风影便会带来内心更多的力量你会看到自己拥抱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保持自己到了那个时候你还会胆小恐惧和害怕吗?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看见这个小孩,给她需要的爱,给她温暖、鼓励和支持,走进她、拥抱她、安慰她,给她力量,陪着她慢慢的成长起来,她就是上天在你今生成长的道路上,所能给你的,最好的礼物!!!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刘元元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是否所以的恐惧都产生于无知

我个人理解恐惧的产生确实与无知有关联,例如一个考生平时不努力,在考场上因为没有真才实学,面对试券一脸茫然,內心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又例如考古学者对某个山洞没有摸清楚情况之前谁也不敢冒然深入洞穴。老话说,艺高人胆大,有丰富知识,有一身功夫的武夫,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心里没有恐惧感,而那些不学无术的人遇到复杂的情况就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这一切都是无知的表现。


为什么有些小朋友喜欢快速旋转的眩晕感

我孩子小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特意学习过。小朋友出现这样的经历可能是感统前庭觉的失调引起的。对于第一次听说这个专业名词的人来说好像有点理解不了。我给解释一下。

感统协调能力就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过程。其实在我们的遗传基因里都有感觉统合的能力。从婴幼儿时期到老年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做感觉统合。也就是说感觉统合是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小朋友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十分普遍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统合能力就会有所增强。或者通过有意识的训练这种能力就会很优秀。

什么是感统:包括咱们熟悉的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还有触觉。还有两大感觉是我们平时不会说到但又特别重要的就是前庭觉和本体觉。对于视、味、听、嗅、触咱们都很熟悉就不多说了。着重说一下前庭觉和本体觉。前庭觉:位于内耳中也就是大脑后下方脑干前面一个微小的雷达式感应器。他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还有触觉各种感觉的信息,并做过滤经过辨别后再传入大脑。目的是不让大脑大忙碌,好让大脑集中注意力,所以前庭觉的失调对孩子的注意力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前庭觉还有协调身体与地心引力关系的作用。也就是说能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平衡,平衡感不良就会造成身体操作不稳定也就形成的好动不安的情况,除开了这些前庭觉还包括了所有和语言发展的器官,所以前庭觉失调一定会影响语言的发展。本体觉:本体觉的接受器分布在我们全身的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组织中,是一种神经系统。他的作用是使肌肉正常伸缩,使关节能够自由的活动同时感知自己肌肉所处的位置、包括肢体的方向、幅度、速度等静态或者动态的躯体动作要素。同时本体觉也是高度复杂的身体应变能力,也就是大脑能够充分的掌握身体的本能而且本体觉是发展最慢的,除非前庭觉和触觉没有丝毫的问题,那么本体觉才能正常。像我们生活中简单的吃饭、穿衣、骑车、做操等这些动作动需要本体觉。

感统失调的表现:(这里也着重说一下前庭觉和本体觉。)

前庭觉: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旋转、摇椅子,容易胆小,恐高,平衡感较差,学习新鲜的事情较弱,学习能力相对弱,最主要是语言的发育较迟缓。

本体觉:动作笨拙、手腿无力,容易摔倒,走路不稳,控制力量比较难。比如关门太用力、写字用力过轻或过重,方向感不太好影响空间感知能力比如玩拼接不知道转个方向再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站没站样、坐没坐样总是东倒西歪的。不喜欢旋转或跳动的游戏。

感统失调的原因:

1、先天影响:从一开始就有感统失调的问题怀孕期间妊娠反应严重,孕妇营养吸收能力差,胎儿营养不良或者早产。如果是剖妇产可能导致孩子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失去第一次触觉上的接触机会。

2、环境影响:活动空间狭小,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爬行不足,家长过度保护限制活动一切活动,比如说走路怕累着,抱着走。吃饭全靠喂。家长太忙缺少对孩子的关心陪伴与情感的交流包括对孩子的触摸爱抚等等。再有就是现在孩子缺少同伴群体,经常在家与电子产品为伴。

怎么训练:

感统训练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最好不要单独列出来训练某一方面。现在总结一下针对咱们小朋友前庭觉的失调有效训练方法。1、床单摇蓝,就是让孩子爬到床单或者毯子里父母抓起四个角摇摆,逐渐增加速度和幅度。2、大滑板,是刺激前庭觉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一般家里没有空间放大滑板。3、蹦床。4、跳台阶,就是咱们小的时候玩儿的游戏,两替一上一下跳台阶。4、走马路牙子。5、拍球6、手推车,就是让孩子双手撑地,家长抓住孩子的双脚向推小车一样往前走,孩子双手交替带动身体前行。7、荡秋千。

希望我的解答能满意,有什么更好的解答我们可以私信。[赞]


你是愿意驾驶战斗机还是更愿意去操作无人机

使用无人机进行袭击已经是美国打击敌方的常用手段,这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由于在战场上的种种便利,无人战机成为美军近年来下血本发展的军事项目。据五角大楼透露:预计到2015年,美军军用无人机的数量将激增到1400架左右,几乎与目前美军主力战斗机的数量相当。为何美方热衷于无人机?有人将无人机部队戏称为“影子部队”,知名军事专家傅前哨分析说:能得此绰号与无人机与生俱来的优点密不可分。傅前哨:简单来讲,无人机和有人机突出的优点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脏。傅前哨说:无人机吃得苦中苦,可以到达别人到不了地方,而且不会出现飞行员伤亡问题。傅前哨:无人机适合执行三种类型任务,一个是深入深放空区,或者活力密集的地区,如果去有人驾驶的飞机有可能会被击落,有危险,无人机的好处是飞行员不会牺牲。第二个优点是可以执行很枯燥的任务,长时间在某一个区域飞行或者是巡航飞行,外界景观简单,相对枯燥。第三,中大型或者小型无人机可以执行一些很肮脏的任务。比如在核生化的环境中飞行,有人机比较危险,而无人机就简单了,回来清洗就行了。尽管无人机有着诸多有人机无法具备的优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在战争中带来的法律和道德等问题还是引发种种争议。此前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曝光的美国的一份文件显示,可在未经国会授权的情况下,使用无人机击杀与“基地”组织有联系或参与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的境外恐怖分子,其中包括美国公民。美国在无人机的问题上陷入了法律和道德的困境。傅前哨:有人将无人攻击机或者是无人侦查攻击机,称为是“空中的机器”,而且这些冰冷的机器往往会带来无辜的伤害,打死一名塔利班组织成员,连带会误伤几十名无辜的百姓,因此联合国组织呼吁停止研制这种的机器人,因为这些机器人是没有有道德的,让它自己完全去实施攻击是不现实的,即使有人控制,由于作战环境,使用环境不同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尽管使用无人机袭击在道德上诟病,但美国对无人机的热衷丝毫不减。远程操控无人机打击具体怎么进行?无人机操作员又有什么感受?

!《联网作战》一书的作者彼得辛格介绍说,开机、监控、发射、瞄准目标、按下发射导弹按钮,这就是无人机操作员的日常工作。辛格:5000多年来,参战意味着同一件事情,去一个很危险的地方,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可能再也见不到家人了,与之相比,操作无人机则是坐在电脑屏幕前,向敌方目标发射导弹,杀死敌方作战人员,然后,一天结束了,你就开车回家,20分钟后,你坐在餐桌边,和孩子说起家庭作业。27岁的前美军无人机操作员,布莱登·布莱恩特说,这不是在玩电脑游戏,而是要面对血淋淋的现实,有一次,布莱恩特在按下发射导弹按钮后,突然看到一个阿富汗孩子闯进了袭击范围,他立刻向上级报告了这一情况,但话筒那边却说“别管他,那只是一条狗”。两年前,服役6年的布莱恩特拒绝了将近11万美金的挽留奖金,坚持要离开这个不见血的无人机操控室,辞职后,布莱恩特拿到了一份文件,上面记录着他的战绩,作战时间6000个小时,杀死1626人。拿着这份文件,布莱恩特感到十分反胃。他说,这血淋淋的结果与他当初以为这份职业能够拯救生命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布莱恩特:我简直大开眼界,看清了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被告知,所有行动都是精准的、干净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离开美国空军的生活,布莱恩特常常酗酒,精神抑郁,他表示,自己起初认为这份工作很有意义,但之后越来越怀疑:被远程“杀死”的人都是恐怖分子吗?其实,布莱恩特的感受并不只属于他一个人,在美国,很多无人机操作员都因心理的煎熬而陷于困境。资料显示美国空军中约有8.5%“飞行员”在操纵无人机。但受不了这种生活而退出的“无人机飞行员”是普通飞行员的三倍。这种工作通常被认为“肮脏、危险又无聊”。军事专家傅前哨说,像布兰登·布莱恩特这些人虽然无法亲临现场,却真正将生命操控于股掌之间,他无法感到鲜血的惨烈,却要注视袭击对象几小时直至他们归于黄土。而下班后,布莱恩特还要尝试回归平常人,这种的生活令他变成了一个“破碎的人”。傅前哨:往往需要一天之内在战争和和平环境进行转化,心理上往往会承受很多的压力,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就容易拿人生命开玩笑。因为他在模拟舱里一样,或者像操控游戏一样,本身没什么危险,在远离万里之外发射导弹打某一个目标,这是很容易的事,按下按键或鼠标就轻易完成了,这在中大型无人机中确实是存在的。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往往会带来重大的问题。

抑郁症可怕在哪里

抑郁症有多么可怕?

我身边一个患抑郁症多年的朋友,曾告诉我说:

是在情绪正常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好了,可是没有。自从患上这个病,你就得终身与之为伍,药物、心理辅导都是不可避免的,哪怕哪天医生确认你的抑郁症状没了,再过几年依旧有复发的可能。

是一种丧失感,当抑郁症状来袭的一刻,你对自己的身体、大脑失去了控制,开始出现幻听、解离,不知道下一秒钟,你会面对什么,也不知为何前一秒还在开心的笑着,后一秒陷入崩溃、哭泣、暴躁...

他们总劝你“别想太多,会过去的”,你知道他们出发点是好的,可你偏偏无法做到“不想太多”、“也过不去”。安慰的话语,听不进去一句,甚至会觉得他们在可怜自己,心生厌恶。

随着病情加重,你越来越发现,好好工作生活变得越来越难了。你也好想爱这个世界啊,可是你提不起一点力气。

也许有天,你会在一个平凡不过的午夜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不幸”被救,被送往医院,那并不代表你重生了,它只是代表你又要同抑郁症继续生活了。

我不知道你看这段话有什么感受,我当时的感觉是,一种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令人窒息的绝望。

很多人意识到抑郁症的严重性,是在张国荣、乔任梁、崔雪莉这些名人死后。以正常人的脑回路也许无法想象,好好一个人,有赴死的勇气,怎么就不能试着努力活下去呢。

事实上,抑郁症要有那么简单应付就好了,它可不是普通的抑郁情绪,是一种病啊,是持久性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是那种对一切事物甚至是命运瞬间失去掌控的无力感。亲人还在等候,你却只能听见耳朵里无数个声音在劝自己放弃。

可能你听这些词会觉得很抽象,但你只要想象一下没有灵魂,不知道喜乐,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人,就可以了。

所以我觉得,抑郁症最可怕的点,就在于无法摆脱的“幻听妄想”,对生命的无力感,导致最后的死亡。

  1. 幻听妄想,令人崩溃

幻听是什么?

老是听见有人在喊你,可回过头一看,又找不到人。如果你出现了这样的症状,去看医生,医生会告诉你说,好好休息,可能是压力太大了,或者就是听力受损之类器质性损害。等到过阵子,你修养以后,这种幻觉也就慢慢消失了。

抑郁症患者的幻听,和普通人很相似,但是他们听见的多数却不是友善的声音,是诋毁、指责、贬低自己,恰恰是内在悲观压抑情绪的反应。这种幻听会反复多次发生。不过相对于精神症患者,他们有幸运的一点,每一次发作的时间并没有很长,几乎都是断断续续的,也不会像他们一样受幻觉中那个声音的指引做出一些伤害别人的事。但是,这种症状可怕之处就在于,哪怕有一次,就可能把人推向崩溃的边缘,甚至在无意识下结束自己的生命都是可能的。

妄想又是什么?

抑郁症患者的妄想一般涉及自罪、被害、贫穷或灾难、危险迫在眉睫等观念。

比如,打碎一个杯子,正常人可能不会苛责自己,只是会提醒自身下次要注意。而在抑郁症发作时,他们则会过度自责,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甚至觉得自己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无法饶恕,应该被严重的惩罚。一个在普通人眼里再微小的点,都可能成为他放弃世界的理由。

2.生命的无力感,推着人走向死亡边缘

你也许难以想象,自己眼中那五彩斑斓的世界,在抑郁症患者眼里,却是一片灰色。严重的患者甚至看不到任何颜色。就像是老式的电视,只能看到黑白的影像。

视觉上的失去还仅仅只是一部分,味觉的丧失也也在慢慢逼近。调查显示,多数抑郁症患者都会有厌食症状,吃任何东西都是苦的,尝不出任何味道。在接触外界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很多喜悦。可在抑郁症患者的世界里,由于视觉与味觉方面的丧失,早就失去了快乐的源泉。但是与之相比,他们的时间观念却特别强,能感觉到0.1秒量级的时间流逝。

一个处于灰色世界的人,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喜怒哀乐都不受自己控制,不知害怕为何物,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这种对身体甚至命运无力把控的感觉,将他们一步步推到了死亡的边界。

总结:

我很喜欢一句话,沉沉的黑夜,便是白天的前奏。对于抑郁症的他们来说,或许就处在前者的状态下吧。

我曾问过那个朋友,她失意的时候,最想别人做什么。她只是说,不要说太多,静静陪着我,抱抱我就好。如果你真的要说,那就说句“别怕,有我在“。

所以,不管抑郁症有多可怕,如果你真的在乎他,请一定要抽出时间,陪伴他走过那些暗淡无光的岁月。

处理不好亲密关系,很焦虑是什么原因呢

每一个在婴童时期亲密关系中受过伤害的小孩,成年后都会在亲密关系中不自在 或者说处理不好吗? 为什么我觉得只有我,别人也受过伤感受过分离焦虑,可别人没有我这么严重??

为什么站在高处总感觉要往下掉
标签: [db:tag]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抑郁症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