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常常出现幻觉。精神症的原因很多,可有环境原因,遗传因素等因素都可能影响。
对女生会有好奇、渴望和追求等心理,但并不是所有男生都有同样的想法这是因为在男性的身体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性成熟会出现爱慕异性的心理和反应,同时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男性也会对女性产生好奇和渴望的心理
此外,男性与女性性别不同,天性、兴趣、社会经验、文化背景等也都不同,因此不同的男性对女性心理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青少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感在发展,他在不断学习独立、自主,要成为一个独立个体。他们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立的看法,经常会用一种反叛的互动来对待老师或者家长。
12岁
周末孩子不再喜欢和父母待在一起,喜欢和同学一起出去玩
可能会不认同父母的审美观,不喜欢父母帮他们买衣服
不喜欢和父母走在一起,喜欢走在父母前面或者后面
13岁
孩子开始希望父母尊重自己的隐私
更在意自己的外表
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
14岁
在公众场合他们会和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认同父母的做事
可能会挑战家庭的价值观
15岁
想要拥有独立和自由,不喜欢被父母管教
注重朋友情谊,觉得朋友比父母重要
孩子对于父母觉得他们缺乏独立自主能力而感到生气
16~18岁
对迈进人生的下一步感到焦虑,同时又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做到
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他们开始感到焦虑
于父母来说,了解孩子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理解孩子出现的一些行为变化,实时调整和孩子的相处以及教养,对帮助孩子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是非常重要的。
我家对过住着一户70多岁的人家,他家有个孙子今年14岁,整天闷在家里,每天睡到上午12点才起来。不出门不和人说话,多半是抱着手机过日子。她爸妈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照顾他,通常都是爷爷给他做饭吃,因为奶奶身体一直不太好。今年冬天爷爷摔坏了腿,卧床好几个月没起,她妈妈请了假,在家就为侍候他。最近爷爷的腿,拄着拐杖能走路了,又开始爷爷为她送饭送水。爷爷家到他家有300米左右的样子,一瘸一拐的一天要跑好几趟。
他就是不出门,他怕别人说他话,开始的时候,还出来跑跑玩会儿,因为有人说他,“你小小年纪怎么不上学了啊?”经常有人这样问,他不愿面对,觉得没话说,索性就不出门了
刚不上学的时候,(他爸妈用尽心思说服叫他去上学,可怎么就是不去)他给爸妈说,我不上学,我跟你们打工去,好!去吧!一连找了几个工作,每个工作都不超过五天,就不干了。
回来在想折,一天他给说,我爱吃煎饼果子,叫妈做煎饼果子吧,我跟着干,于是,就买家伙什和车子,一切就绪,他随妈妈“一路飘香”到学校机关大门口,开始做起了小生意,三天过后,不行了他说:太热了,老在那站着太没意思了,不行,我不去了。妈一下子没辙了,刚买的工具,花了将近小一万块钱了,怎能说不干就不干了,妈妈气得嚎啕大哭,也不敢教训他,因为她害怕她走极端,他惯用的法子,就是去厨房拿菜刀抹脖子,头撞墙,不上学也是用的这一招,特灵!
于是,再商量还得让他说接下来咋办?“天热了,咱买雪糕吧!”好!买雪糕那得买制造雪糕的机器呀!
买来机器,跟着老妈去买雪糕,这次还行,比煎饼果子撑的时间长了些,22天!妈呀又不行了,又不干了,太累了,一天到晚没得玩了,一点都不自由,撤!
哎呀!把家里人气的一点法子都没有。从不上学到现在一年多了,每天睡到上午,等他爷爷送去饭他才起床。你说愁人不!!
任凭你说破大天,我自归然不动。小活孩打死他去,不能吧!
这个孩子从小就是这样,不和同伴在一起玩耍,不善言辞,上这几年学,才把家人气得要疯掉!上二年级时,和同学发生矛盾,(一般情况下,都是同学有点压他)不去了学也不上了,怎么着就是不去,换学校,好!只要你去上学,换学校就去办转学手续,经他同意愿意去哪个学校上,就去那个学校上,OK!手续办完,入学学习,刚上半年,有一回,老师在班上批评他了,作业没完成,字还写得了草,当着同学面,难为情了,又没法见人了。
不上转学!这次家人坐下来商量一个完美的好方法,让跟着,这个法子可行,他高兴坏了。
在学校做生活老师,一边照顾他,一边在学校食堂做饭,一个月还能挣个小钱花,挺好!这次应该可以了吧!应该稳定了吧!这次好歹上了一年零二个月,又犯病了,老师说他了,有失面子了,又没法见人了!坚决不上了,彻底不上了,厨房拿刀抹脖子,头撞南墙血直流,一死抗衡!家人们屈服了,投降了,随了他的心愿,以致于今天的状态,再无法沟通,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一家人恨不得,爱不来,为此忧心忡忡,着急上火,一点办法没有。
这类孩子是不是我们常说的心里疾病,心里封闭,他就是不和人交往,不和人说话。目前,他们家人还不认为这是病态,爷爷说和他爸爸小时候一样,难不成是遗传,现在孩子爸爸没什么异样!反就是也不爱和人交流,打工回来从不出门。
但愿孩子再长大一些,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完自己的一生!
本问题我写的有些拉杂,像记流水账似的,没有语法修饰,平铺直叙娓娓道来,友友见谅!
1、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间里。
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爸爸妈妈,他心里也会知道他们就在那里。
专家说,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积极“回应”,但绝不是要事事“满足”。
2、满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儿童精神病科医生托马斯博士告诉我们:
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
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
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
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3、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
孩子发火,第一个办法是转移注意力,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
4、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
说“不”的策略:不要干巴巴地说不,要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
即便孩子听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
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
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时可以给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5、正视他的缺陷
如果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耳朵形状有问题,或者性格与行为很偏激。
家长一定不要否认这些事实,而是积极和他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接受现实。
在这方面,去找专业人士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小孩子一般会把专家(比如医生)的话当回事。
6、批评,对事不对人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比如,孩子弄坏了妈妈的首饰,这样说是对的:
“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没权利玩的东西,就会发生这样糟糕的事。”
而这样说是错的:“你太坏了,你怎么能弄坏我的首饰呢?你成心不让妈妈戴了!”
第一句明确告诉了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并没否定孩子的人品。
第二句话则为孩子定了性,会使他很沮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7、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让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他会更积极主动地做事。
不要过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说话,替孩子做决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这件事,也许孩子可以自己做了。
不要说的话:“你不行,这事你做不了!”
让孩子“尝新”。有时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仅仅因为“他没做过”。
如果事情不是危险的,就放手让孩子尝试。
各位家长朋友们,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当我们孩子心理有问题,不阳光的时候,可以试试这7招哦!如果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孩子,可以和我们河南幸福之家教育联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