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因为大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脑能量分泌不足引起的,是属于心理脑功能性的疾病。治疗强迫症首先需要找对方向,强迫症等神经症都是心理因素导致,首先以心理咨询调整为核心,对于个别特别严重的或者发病初期,可以辅助药物治疗。
强迫症并不是精神病,病人由于觉得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不正常,往往误认为患了精神病;不能控制和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才不负刑事责任。强迫症是有自我思维意识的“当然犯法”。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500-1000万,患病率约为5‰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
首先你要觉察,你的这个担心是自己主观想象出来的,不是真实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跟着这种担心去分析思考,而是接受不安的情绪,不分析了,不管这个忧虑了,直接把注意力放在眼前当下的事情上,坚持做自己的去。
逐渐逐渐的就能走出这种不安。
具体可以学习一下森田疗法,这是改变强迫症非常好的一种方法。
关于强迫症的病因目前认为与以下几点有关:
遗传因素:本疾病有家族聚集性,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高,与普通人群比较OR=4.0。同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5%~85%,异双生子为15%~45%。
神经生物学因素:严重的器质性脑病(如脑外伤、癫痫等)、影响基底核功能的疾病(如风湿性脑病)均可导致强迫症状。研究发现强迫障碍与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密切相关,该环路的直接通路有异化功能,纹状体的尾状核是原发的病理脑区,并进一步推测丘脑功能异常可能是本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还有不少证据支持强迫障碍患者的5-羟色胺功能异常,如尾状核中5-HT2A受体复合物增加、SSRIs类药物对本疾病治疗有效等
心理学解释: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疾病是人格发展固着于强迫性格,焦虑情绪通过防御机制而形成强迫症状;认知理论则认为患者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功能失调性信念,即责任感和对威胁的过度估计,完美主义和对不确定的无法容忍,重要性和对想法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