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出了一个杀母亲的;半年前出了一个杀老师的;前几天出了一个打老师的;迎新年之际又出了一个杀父母的……应该被敬畏、被感恩的人一个一个反都成了被打杀的对象——我们的社会究竟得了什么病?我们心里充满着什么?我们丢掉了什么?
初三的孩子年龄大概在14、15岁的样子,正处于青春期,做事容易冲动,但我认为因为父亲制止孩子玩游戏,就讲父亲打伤,绝不是“冲动”两字就能说得过去的。
首先,在这个孩子眼里,游戏是排在第一位的,谁阻止我玩游戏,我就打谁,父亲也不放在眼里,怀疑有游戏成瘾的倾向。游戏对孩子影响真的太大了,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自制力,而游戏又极具诱惑力,有些游戏充满了刺激、暴力的因素,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智,让孩子变得浮躁,分不清现实和游戏。
其次,14、15岁的孩子动手打父亲,是从小就没有教育好的结果,问题并不是出现在现在,我们小区有一个阿姨的儿子30多岁,将两套房子都输掉了,还得父母离婚,60岁的亲和女儿女婿一家在小区里租房住,这个儿子前不久又来找母亲,说自己患病了,再喝中药,想让母亲搬过去和他一起住到廉租房里,伺候他(这个男人还没有结婚),阿姨是既心疼又生气。
现在孩子变成这个孩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与家庭教育一定有关系,从小没有教育好,长大了才会变坏,所以,家长应该反思。
恕我直言,这个年龄的孩子做出打父亲的事情,不太好管,如有可能,借助外界的力量帮助,比如心理咨询师,老师,或者他敬佩的、与他关系好的人,看看能不能有效果吧,沟通交流,了解他的内心真实想法才能打开教育的突破口。
先回答您第一个问题,孩子情绪波动大,父母应该怎么办。
1、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试想之,如果我们的朋友不小心把我们收藏已久的一个古董弄坏了,我们会心平气和的告诉他“没事儿,没关系”吗?显然不会。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可能你觉得丝毫不重要的一本书、一个玩具却是孩子无比珍视的。或许那本书在孩子心中就等同于你那个古董。所以孩子在闹情绪的时候一定要耐下心来去寻找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接受。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有情绪波动才是正常的。如果孩子遇到事情都选择自己压下去,才反而是最可怕的。当孩子有情绪时,大部分父母往往会不耐烦的问“你又怎么了!”此时则会加重孩子的情绪。当接受了孩子的情绪才能搭建起来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孩子才会觉得我的父母能够给我一个表达情绪的港湾。
3、表达。13—15岁的孩子在表达上往往都会很无助,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和父母表达或者不好意思和父母表达。这时候就需要父母耐下心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说:“怎么啦宝贝,你好想有一点不开心,可以和妈妈说说嘛?”然后一定要允许孩子向我们表达,不管孩子说什么都不要打断。孩子倾诉完以后,不要首先指出孩子说的哪里不对,而是要先肯定孩子。可以告诉他:“如果是我我也会生气的”或者“当年我也是和你一样的”。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孩子觉得“原来我的爸爸妈妈和我是一个战壕里的”。
4、榜样。老话说:“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在遇到问题时用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来梳理表达孩子必然也会模仿学习到。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情绪一定要柔和一点。可以告诉我们的孩子:“爸爸妈妈今天遇到一点事情,所以需要时间来沉淀消化一下,我们一会儿再聊”。这样孩子再遇到问题时就也会像父母一样处理。
至于迷恋手机,也是同样的道理。换位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迷恋手机找到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再接受孩子对手机的喜好,和孩子耐心沟通告诉他如果妈妈那会有这么好玩的手机妈妈也会迷恋的。但是…允许孩子将在手机上看到的新鲜好玩的事物分享表达出来。给孩子树立榜样,与孩子约定哪个时间段谁都不许碰手机等行为。
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染上了网瘾,而对于网瘾少年的家长,有10条建议可以帮助孩子戒除网瘾。1、向孩子说明白,订规矩,网络是学习工具,而不是游戏机。2、多陪伴,多引导,多与孩子在一起。3、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制力。4、改变一下上网环境,把放电脑的位置调整一下。5、让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6、让孩子适当帮父母做些家务活,参加一些家务劳动。7、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网瘾”的标签。8、父母要沉着面对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不要病急乱投医。9、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一个中心”、“两个点”10、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