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怎么避免被抑郁症传染(与有抑郁症的人交往有危险吗)

与有抑郁症的人交往有危险吗

是这样,抑郁症本身不会给患者带来加害别人的可能,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你在与一个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不管他是否有抑郁症,难道不应该有一点儿防范意识么。

如果是多年的熟人或朋友甚至是家人,不要因为他罹患抑郁症而疏远和猜忌他,这样会让他强化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就是个“危险分子”了。而应该比从前更加的关注和关心他,给以适当的照顾和帮助。

最后,再一次告诉大家:抑郁症患者没有暴力倾向,千万不要歧视他们!

精神病传染吗

精神病传染吗?

常规理解,精神病可能遗传,并不传染。但事实上,确实有二类精神疾病可能互相传染。先来看一些案例:

案例一:某小学的学生,先后出现精神异常,首发病例为一个女性,称自己看到“鬼”并晕倒,随后有39名同学都看到“鬼”,其中有34名为女生。

案例二:某地区数名男性称自己的“重要器官(读者自行脑补,确实如你想的一样)”缩回去了,为此焦虑、恐惧,于是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担心自己的......(此处省略三个字)也缩回去。

案例三:患者于某,1周前其爱人出现精神失常,表现胡言乱语、骂人,感觉周围邻居都想通过各种害自己;1天后于某也出现类似精神异常。背景资料:患者丈夫患精神症,一直服药治疗,患者于某无精神疾病发作史,也没有家族遗传史。性格上,于某性情温和,顺从,依赖性强。

案例一、二属于同一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癔症的集体发作。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一方面,这些患病人群往往具备癔症性的人格基础(自我为中心、受暗示性强)。另一方面,环境因素:通常癔症机体发作的环境常见于学生、等,这些人往往具备着相同的年龄和文化背景,而且彼此之间感情比较亲密。

虽然癔症可能传染,但并不代表一定传染,这类人群往往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缺少对事物的高度判断的能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受暗示性,也就是说,遇事容易紧张、焦虑。这类人群往往看到别人患病后,会不自觉的寻找自身的感受,并将这种不适感放大,于是,就可能造成了相互之间的传染。记得上学时有这样一篇英文笑话:一位老人采了一些蘑菇,虽然害怕蘑菇有毒,但还是做了菜,吃了进肚子,而且在自己吃下的同时,也给自己家的小狗吃了。几个小时后邻居跑来告诉老人,她家的狗死了,老人很快就出现肚子痛、呼吸困难,后来邻居告诉她,小狗是被车的......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却说明了“心理暗示”的强大作用。

案例三,虽然看起来和一、二有些类似,但它属于感应性精神病,同样是被传染获得的

案例三中,丈夫确实患有精神症。但妻子由于自身性格过于依赖丈夫,顺从,且发病特点与丈夫很接近。其实单凭这两点,还不足以诊断感应性精神病,后面还有治疗:往往这类人群会随着前者的病情好转而好转,而更加奇怪的是,被感应者丝毫没有得到用药或其他治疗。

通常,发病的原发者和继发者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彼此之间感情深厚,而且原发者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对继发者的思想有重要影响,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值得庆幸的是,不论是癔症的机体发作,还是感应性精神病,都属于短暂的发病。尤其后者,当把被感应者与前者隔离后,患者可能自愈。所以回到题主所举的例子:有一条街,从北往南大概十几家,那些人相继成为了精神病,一家至少一个,多数是女性,男的只有两三个。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我们说的癔症的机体爆发。这些人群,更适合的办法就是改善他们的不良认知,而不是单纯的药物治疗。

抑郁症患者会传染家人吗

抑郁症患者会传染家人吗?比喻一个人正天抑郁情绪波动,生边的人肯定受到影响,…………我渴望患者能够克服自己痛苦,学会常常喜乐,……感染家人一起分享快乐。祝福所有的朋友都一点快乐,少一此烦恼。

旅行是治愈抑郁症“良药”吗

特定自然风光环境中,旅行确实能收到短暂的治愈抑郁症的疗效。若想根治,必须通过各种综合疏导,方能减轻病源。

外出旅游虽好,综合调剂全身心的亢奋,快乐,心情舒畅。但是,旅游不是万能的,只能在短暂的空间,起点游玩病缓解的功效。

一个人长期封闭在孤独,自闭,胡思乱想,梦幻,约束自我的空间。偶尔通过旅行自然风光,在自然生态环境在陌生的山川冰河中,突遇降雨,游客们纷纷奔跑避雨,突发的场景,能瞬间引起斗志,自然而然加入避雨大军。尤其是在旅行深山古道时,见到游客们相互关心,搀扶共进,团队意识的完美写照时,克服心里孤独负担,自然而然加入团队,是共同前进的唯一办法。此时,治愈病情的最佳良药,起到了关键性功效。

但是,远离了旅游自然景观,重回生活老环境中,这种病情还是会或多或少复发的。所以,旅游只能给抑郁症病人,带来病情相应的缓解。

急!咨询一下抑郁症病人住院没有陪护,不准

根据病人病情程度,抑郁症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抑郁症。重度抑郁症患者有自残、的危险,都会被要求住院治疗,待病情好转为中度后,危险明显降低,方可在家疗养。

通常的观点是,抑郁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亲人的陪护,给予积极的关爱,亲人的支持、帮助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为什么不让陪护,不让探视?家属与医生沟通没有,医生的理由是什么?

有些抑郁症患者,致病原因之一恰好来自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人际关系(如家庭不和、家暴、离异等)成为诱发因素。医生通过与家属交流就已经心中有数了,只是没有讲得太直白而已。如果让家人陪护或探视,就意味着没有隔断来自家庭的不良刺激,是不利于治疗的。

家属应当注意什么?建议如下:

一、找接诊医生深入沟通,明白医生的理由,有助于心中有数,打消疑虑。

二、既来之,则安之,把患者交给医生,要信任、尊重医生,无须太担忧。虽然暂时不能陪护、探视,但须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遵照医嘱给予配合。

三、症状缓解后肯定会用上“家庭综合疗法”,家人如何做好思想准备呢?家人可以预约心理医生,专门咨询如何对家人自己进行“家庭教育”,避免哪些不良刺激,倡导哪些积极行为。

四、家人积极进行自我训练,改善家庭人际关系,改进处事风格,一旦需要陪护、探视,就要拿得出,用得上。症状减轻后,患者将回到家庭,一边治疗,一边工作或学习,家人要提供宽松、温馨、充满爱的环境。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供图的朋友!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抑郁症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