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如何识别抑郁症的症状(有抑郁症,最近常常做噩梦)

有抑郁症,最近常常做噩梦

你有抑郁症,最近经常做噩梦。看起来焦虑症状也非常明显。经常爱出汗是焦虑症状的躯体化反应,出完汗之后体温会下降,就会感觉很冷。有抑郁症是需要到医院精神心理科检查治疗的,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

抑郁症早期会出现什么症状

陶先生是国内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致力于提供专业的知识,也欢迎私信提问。

注意。很多不同的“症”都会有相同的症状。但是核心思维是不同的。以下原文:

抑郁症初期的症状其实并不是心情悲观,心情悲观很有可能只是简单的哀伤。陶先生总结抑郁症不为外人所知的五大核心思维。(附,诊断)

1、自罪观念(自我贬低),抑郁者往往自己看轻自己,认为自己品行低下、或者能力不足,甚至会自己认为自己“应该遭到报应”。

2、敏感、宽容。初期的抑郁者往往对别人的行为非常敏感,经常从别人的言论之中感受到自己的罪大恶极。

3、容易内疚。抑郁者会记住自己的每一个过错、并在脑海中不停地回忆,而对自己的善行视而不见。

4、接受能力“低”。哪怕是承受很小的过错,都能让抑郁者惶恐不安很久,

5、自我攻击性强。不满足于思想上的自我攻击(自我贬低),会出现自残、甚至自伤行为。

如果要自行诊断抑郁症,可以使用SDS抑郁自评量表,结合一些躯体症状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

千万不要相信网上随便写的量表区分标准。陶先生发现他们很多都是错的。可以看陶先生曾经的某个介绍抑郁量表的回答。

除此以外抑郁症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比如经前期抑郁、破坏性抑郁等。但是有以下几个核心特点:

1、典型的抑郁心境。2、影响了社会功能。3、躯体痛苦。

注:陶先生实在是回答了太多抑郁的问题了。容易被折叠,大家可以看我的其他回答,详细地了解抑郁的诊断。

注:过去一周内,出现下图的症状。按照常模的标准,53分以下为正常、53–62轻度抑郁、63--72中度抑郁,73以上重度抑郁。(把总分80换算为100分)

如果没有以上的五个核心思维,那很有可能不是抑郁的抑郁症,而是其他心理根源引发的悲伤、或者有可能是抑郁表现。

抑郁的最大特点是:抑郁不会随时间消散、始终缠绕心头。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或对心理有兴趣,可以关注我、关注淘心理。

儿童抑郁症是什么,有哪些症状,父母该怎么

儿童抑郁症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

儿童青少年学生中大约有37%左右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

国内郭兰婷等发现10-12岁儿童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3.1%。抑郁障碍也是的主要因素,国内对1393名11-18岁儿童 少年的调查发现:观念发生率23.5%,未遂发生率2.6%, 其中 33.3%为多次未遂。

这一连串的数字都揭示着儿童抑郁症的高患病率和高率,所以各位爸爸妈妈,孩子的心理卫生还是需要重视的。

儿童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和危险性高,必须及早诊断和治疗。如果能够及早发现,那么爸爸就能够给到孩子有效的心理干预,陪孩子从深渊中爬上来。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

生理上:

1.以各种身体不适为主诉,儿童由于意识不到情绪变化,因此跟医生诉说的常是躯体症状,而非抑郁情绪。

2.躯体症状,常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或头昏、头痛、疲乏无力、胸闷、气促、胸痛等各种躯体不

适。

3.其他。有研究表表明,儿童抑郁症患者幻觉较成人抑郁症患者明显。

心理上:

1.情感低落, 心境恶劣。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常自述感到压抑,“不愉快”、“没意思”。

2.自我评价低,自卑感及无助感强。自认为脑子笨,自卑感强,自责自残,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对日常娱乐活动和学习丧失兴趣, 不愿上学。另外, 抑郁症患儿常表现为抗挫能力差。

3. 逐渐产生观念。

行为上:

1.情绪激动、易怒。研究表明, 儿童抑郁情绪不一定通过言语表现出来, 有时可能突发的表现为发脾气、易激怒。

2.经常哭泣。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受限制, 因此常通过哭泣表现出来, 且不易接受安抚。

3.思维、言语迟缓。思维速度缓慢, 反应迟钝, 思路闭塞, 语速明显减慢, 主动言语减少。自觉“脑子糊了一样”, 学习能力下降。

4.运动迟滞,有攻击行为。行为迟缓, 不愿与他人接触, 不愿外出, 不愿参加平常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少数患儿的行为表现为不听从管教、对抗父母、冲动行为、攻击行为或违纪行为。

当爸爸们发现孩子有类似的行为的时候,那么该怎么办呢?

1、爸爸的家庭治疗

很多爸爸,都是“死理性派”,见到孩子出现这些情况,第一反应是托关系找这个找那个专家给孩子解决问题。

当然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但是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这种想法,才导致孩子出现问题?

因为你一直“就问题”而论,而不是“就人”而论,孩子根本感受不到你的温柔和爱,那么内心又有什么力量呢?

心理治疗中有一个流派叫家庭治疗,他们认为儿童抑郁症就是由家庭成员之间的功能关系问题 (如距离、亲密或支持 ) 所致的,孩子在家庭中的不适应就会导致障碍。

也因此,在家庭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一般是通过选择适当的互动和交往模式, 重新建立一种更加适当的家庭功能。

例如男童家庭中父亲缺位,母亲控制欲过强,那么治疗师就会要求爸爸归位,重新实现爸爸的功能,改变整个家庭的结构和互动。

又例如治疗师会要求爸爸跟妈妈在孩子面前,尽量避免吵架;要求爸爸做个榜样,放下权威和架子;要求爸爸用心聆听孩子的需要,陪孩子完成每一个任务。

我们都明白,如果孩子出了问题,那么大部分都是家庭的问题。作为爸爸一定要坚信,世界上没有那种难以沟通,天生厌学的孩子,有的只是不被理解的孩子。

他们的各种反应:厌学,抑郁,自闭,都只是一种求助信号,而作为爸爸的你,就需要用心去感受他们,耐心聆听他们,找到他们求助的根本内容,从而做出干预。

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 经过家庭治疗的 32名重型抑郁症青少年在家庭、意图和无助感等方面都明显减少, 与母亲的关系也显著改善,81%的青少年症状得到缓和。

所以希望爸爸们,你们能够真正用心去体验孩子的内心,感受到孩子的煎熬,明悟到孩子的求救。

希望你能够用真情实感来给予孩子回应,而不是一味单纯地用理论知识去面对。

2、寻求助:让孩子好起来

当然,任何一个疾病的诊断都是不能够马虎的。除了症状标准以外,还有病程标准、鉴别诊断等等的过程。所以在还没有专业人士确诊前,爸爸们请不要给孩子随便贴标签。

当然,一旦确诊以后,除了家庭的陪伴以外,还需要专业人士的干预,因为专业人士能够更好地“对症下药”。

当孩子被确诊的时候,父母的情绪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继而产生各种焦虑。

我举个例子,像孩子得了儿童抑郁症后,其实会严重影响学业成绩,而成绩如果差了,就会给予抑郁情绪一个强化和反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而在这个循环中,孩子痛苦,父母也会被卷入进去,他们看到孩子的情况会更加焦虑,从而焦虑的情绪又再度刺激孩子。

总结

爸爸需要的,是给予孩子真情实感的反馈,而不是用你的死理性和理论知识,套路孩子。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和状态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1.大部分时间感到抑郁或者悲伤

2.对几乎所有平常感兴趣的事物都失去了兴趣或者从中获得快乐的能力

3.在没有节食的情况下出现明显的体重变轻,或者体重增加,或者每天都有明显的食欲变化

4.夜晚入睡困难或者变得比以前更加嗜睡

5.注意力减退或者整日恍惚不安

6.每天都感到疲惫或者精力减退

7.时常感到无价值的、极端的或者不合理的内疚感

8.无法集中精神思考,在旁人看来个性变得犹豫不决

9.反复想到死或者有的念头(可能会有执行的计划)或者尝试

抑郁症真正痊愈后会是什么表现

抑郁症一定是可以治愈的,不过我不太清楚你说的痊愈是个什么样子,如果说的是彻底根治,今后不再复发,那么可能有一些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是很难达到。但如果说的是完全缓解抑郁症状,相对来说还是很容易达到的,所不同的是不知道什么还会再次出现疾病的复发。

抑郁症临床治愈可以达到什么水平?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抑郁症是完全可以消失所有抑郁症状的,消除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所有影响,恢复所有受损的社会功能,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是完全有能力回到原本的生活中去的。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抑郁症康复后都是可以回到原本的生活中,上学,上班,正常从事家庭生活。

很多人对于精神科治疗抑郁症是有些偏见的,片面的认为抑郁症药物不良反应很大,而且药物治疗的效果没有保证,今天好了,明天还会再犯。可他们实际上因为医学规范治疗确实很快就缓解了抑郁症状,恢复到了发病之前的状态, 至于今后还会不会复发,和很多因素都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 比如有没有坚持遵医嘱药物治疗,实际上很多患者在抑郁症状完全缓解后是很容易自行减药,甚至最终私自停药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病好了,药就不用吃了。
  • 比如家庭环境和周围的环境是否适合,很多人可能存在一些情感方面的问题,或者来自家庭或生活环境的其它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对于患者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有些时候甚至会诱发抑郁的再次发作。
  • 比如来自工作的影响,我们知道任何人长时间从事过度劳累的体力劳动,或者精神高度紧张的高危工作,都会加大焦虑和抑郁的负面情绪,抑郁症患者当然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会说抑郁症患者最好不要选择压力太大或者特累容易劳累的工作。

其实还可能遇到很多别的诱发因素,比如严重的创伤事件或丧痛等。所以很多患者本次治愈出院,之后还会不会复发,我这个医生还真说不好,因为出院后,我没办法保证他会接触些什么,会承受些什么。

抑郁症如果痊愈,是不会变成另外的样子,而是会完全恢复到原本的样子,完全回归到原本的生活中去的。有些人说抑郁症康复后的人总带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仿佛看空一切。在我看来,这又是有色眼镜,是曲解,是带入,是你以为,你认为。我觉得对于抑郁症来说,最好的不是变得更好,而是变回原来的自己。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抑郁症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