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有抑郁症的人是不是胆小如鼠(生活在一个心理扭曲的家庭该怎么办)

生活在一个心理扭曲的家庭该怎么办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家庭根源 据中华教育资讯网 据我们的观察和分析,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考试焦虑,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扭曲,情绪不稳定,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上述种种现象,我们对之进行了归类,大致可分为: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情绪类问题、人格障碍类问题及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 1、学习类问题占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大部分。 尽管近些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在困扰着广大青少年,加之父母的望子成龙心理,对子女寄予的过高期望,使青少年的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据1998年北京《中学生时事报》的相关调查,34%的被访中学生说,有时“因功课太多而忍住想哭”;58%的接受调查的同学说,“父母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调查表明,45%的被访中学生感到当前的学习压力太大,近半数的人经常担心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受责备,57%的中学生为“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多种症状出现。 考试焦虑在青少年学习类心理问题中占突出地位。大部分孩子都有考试焦虑情绪,只不过是严重的程度不同而已。考试焦虑可以使孩子产生一些身体上的障碍,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睡不好觉、吃不好饭。考试焦虑严重的孩子,常常在考前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如果经常有严重的考试焦虑,可能导致孩子形成胆怯、紧张、不安的个性心理特征。 2、人际关系类问题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从而引起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在孩子小的时候,亲子关系的矛盾关不突出。可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父母的日渐年长,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愈来愈困难。尤其当孩子处于青春期而父母处于更年期之时,问题更为突出,部分孩子会产生压抑和抑郁,部分孩子则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 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言而喻。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随意贬低孩子价值的不良态度会使孩子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与同学的交友和相处,可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质量。孩子们都希望在同学中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2、情绪类问题 根据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先生对7050名中学生的调查,“对同学忽冷忽热者”者占44.1%,“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者占35.8%,“做作业情绪忽高忽低”者占73%,“对学习的劲头时高时低”者占81.9%,“心情时好时坏”者占71.2%,“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者占32.8%。这些数据,活生生地证明了当今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性。情绪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所造成的,父母的性格特征、养育、教师对待孩子的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性造成影响。 3、人格障碍类问题 人格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本质,也是各种精神症状和反映产生的基础。人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它是以人格结构与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人为其特点。在目前的青少年人格障碍里,依赖型人格和性人格较为多见。依赖型人格的突出的障碍是缺乏独立性,缺乏自立性,没有主见,遇到事情手足无措,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常处于被动的地位。一般情况下,依赖型人格开始于幼年时期,到青春期后表现得较为明显。孩子身上体现出这种人格特征主要是由于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而形成的。型人格的特点是内向,孤僻胆怯,不爱与人交往,应变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良,往往不能适应新环境。 4、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 有关的资料表明,孩子的青春期正在不断地提前到来。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态的改变,青少年的性生理存在着越来越提前的趋势。据北京市的调查,北京男孩子的首次遗精年龄已经从60年代的平均16.6岁提前到90年代的13.7岁,女孩子的初潮从60年代的14.5岁提前到90年代的12.2岁。身体发育提前而性心理的成熟则存在着相对后延的趋势,这二者之间的,带来了许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比如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与此同时,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然而尽管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的家庭根源 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发展人的心理,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第二,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 2、 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目前的家庭关系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是当今最为普遍的家庭关系。这两种家庭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夫妻间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的合作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预定了家庭的基础特征,特别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体贴的基础之上,那么就会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中的人道主义、诚实、忠厚等品质。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冷漠、疏远、互不信任,那么将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让孩子变得冷酷、自私,会妨碍他们培养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夫妻对孩子心理和性格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家庭的心理气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孩子生长在充满矛盾、父母成天吵闹的环境里,家庭气氛里缺乏宁静、和平、幸福、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结果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创伤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稳固的关系,因为它具有不可解除性,现代的夫妻关系的稳定性正受到越来越有力的冲击,而亲子关系因其血缘关系而不可替代。同时,亲子关系一经产生,就具有永久性,这是任何外力也无法改变的。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与正确相处,亲子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学会具体人际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父母对他们采取热情、温和、尊重抑或冷漠、急躁与轻视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与人的交往。亲子间不同的交往对孩子的个性、道德与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无数的研究结果证明,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家庭中的亲子交往有直接的关系,人的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缺乏精神上的亲近,则常常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3、家庭教养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何种教养,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影响很大。有学者指出,目前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教养。 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过分溺爱的教养主要体现在父母在同孩子相处时缺乏爱的分寸,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事事都替孩子操办。这对于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会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的稳定性差等特点,还可能养成自制力差、感情脆弱、不合群、动手能力差等特点。 严厉粗暴型的教养同样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教养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它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父母是否爱自己的想法,令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对于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神经错乱,心理失常。 4、家庭教育内容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如何,往往也决定了他们自己所采取的教养。青少年人格的确立、习惯的形成和兴趣的培养,无不受到家庭教育的内容的制约。总体而言,现代的家庭教育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生活习惯养成、消费观念、劳动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现实中,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从特定角度看,我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 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 家庭教育内容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家长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方面,而且某些时候表现在家长无意识对孩子进行了不良影响。比如,家长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导致心理失调,信念迷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有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

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人,要怎么锻炼自己

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人,要怎么锻炼自己?人人要有安全感,做善事。安全第一,百年大事。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人要好好锻炼自己,要怎么锻炼自己?要细心,要有灵性,对待一切事物要有高智商

一遇到事情就会紧张,身体会发抖,心跳加快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人的身体是非常智能的,所以即便在我们没有刻意去做,或没有意识到有什么发生的时候,身体也会尽忠职守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保护。

而朋友你提到的紧张,就是自我保护的一种。

紧张,自然会身体发抖、心跳加快,这是因为伴随着紧张程度的增加,肾上腺素也增加。所以首先可以确认的是,朋友你出现紧张、因紧张伴随发抖和心跳加快,这是很正常的。

紧张并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觉察到了一些风险”。就好比我们看着正持刀走来的歹徒,我们也会紧张、心跳加快。

那接着会发生什么呢?

接着我们就会拔腿就跑。而紧张、心跳加快、身体发抖,其实就等于是在“预热身体”,为逃跑、逃命、远离危险做准备。

朋友你遇到事情就会紧张,这可能需要先去检查一下身体,因为在我们身体状况确实不好的时候,是会容易紧张。

再者,也要结合究竟遇到哪些事情会紧张,去分析自己现在有哪些应激障碍。即,对什么事情敏感、哪些事情可能会带来你的反应。

同时,这也代表了朋友你可能长时间处于敏感、缺乏安全感、退缩的状态,所以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整。

总之呢,这并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只是解决起来也需要一些时间,毕竟它所对应的就是成长本身。

而同时呢,如果朋友你确实想要早点解决的话,我个人觉得“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可能更好。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你身边胆小内向的男生都娶什么样老婆

楼主你好,就我来看在我身边的那些胆小内向的男生一般是找不到女朋友的,更不提老婆了。首先胆小内向的男生一般都是不自信的,他们大都是平凡无奇,在学习上没有建树,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无趣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没有什么擅长的,也没有什么是特别喜欢的。其次胆小内向的男生都是不敢主动追求女生的,从实践经验来看,追女生还是得要男生主动点,你不主动永远抓不到机会,(除非你是优质男生,但大家可以看看哪个优质男生是胆小内向的)。最后要说的是胆小的男生都不敢表现自己,不敢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对未知的事物不敢尝试,永远活得循规蹈矩的,所以注定他们会成为最不起眼的一个,又会有哪个女生在意呢?

有的人为什么会胆小

胆子很小的人,从心理层面上来,是缺乏安全感的人。胆小是因为恐惧,而恐惧是因为自己感觉到不安全。恐惧本身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很多恐惧现象的存在,是因为缺少足够的关注,没有得到应有的存在感,没有基本的安全感,所以会心生恐惧。再往深了说,就是缺乏爱。没有足够的爱的滋养,人的本身便是匮乏的。

那么足够的爱、基本的存在感和安全感从哪里获得呢?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做提升,给自己贫瘠的心灵,慢慢注入力量,多参加社会团体活动,扩大自己的圈子,结交不同圈子里面的有趣的朋友,多给自己展现自我的平台和机会,抓住这些机会,展现自己,你就会收获满满的存在感。被周围志同道合的朋友所抱持,你便拥有了安全感,在这样的群体中你和与你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互相鼓励,支持给对方应有的关爱你的心灵便由此而更加丰盈起来长此以往,内心的风影便会带来内心更多的力量你会看到自己拥抱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保持自己到了那个时候你还会胆小恐惧和害怕吗?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看见这个小孩,给她需要的爱,给她温暖、鼓励和支持,走进她、拥抱她、安慰她,给她力量,陪着她慢慢的成长起来,她就是上天在你今生成长的道路上,所能给你的,最好的礼物!!!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刘元元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抑郁症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