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焦虑症会生下不健康的宝宝吗(焦虑症不吃药能好吗)

焦虑症不吃药能好吗

大部分焦虑,只要做到自我调控,自我了解,自我探索,基本上,问题会慢慢消除。其他的,可以通过一个完善的人际圈中的好友来改善自己的问题,另一些,则需要专业的咨询来进行处理,最后一部分人,由于他们的焦虑症表现比较复合化,复杂化,持续时间太长,导致更多的问题等等。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夫妻一方有精神症,孩子会有什么问题吗

关于精神症会不会影响到孩子,会不会给孩子的精神也有一些影响,这个问题其实很不好回答。我想试着一点点的展开这个问题,希望对题主能有些帮助。

首先认清什么是精神症(下面简称精分)

在学变态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也着重讲了精分。它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障碍,具有感知、思维、情绪、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主要特征就是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性和脱离现实。一般情况下可以维持清晰的意识和基本智力,但某些认知功能会出现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常常缓慢起病。通常在10-30岁之间的某段时间出现症状。在发作期患者自知力基本丧失。

精分在过去100年的时间里,才被我们逐渐的认识,起初把精分认为是早发型的痴呆症,字面理解就是未老先衰。以因为精分患者的行为会表现出与正常人的很大的差异,又称他们为多面相的精神障碍。

如果家里有人特别是父母一方是精分,那么对于另一方,肯定会有所顾虑,尤其是对孩子的影响,因为精分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会出现各种与正常行为差异的怪异行为,当孩子目睹了父母一方的这样的行为,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我们下面再说一下精分的症状

  • 错觉:他们会非常相信某些想法,但是在现实当中并没有出现其所想的东西。比如有些患者会突然感觉周围的人都要害他,他看谁都像要找到他从而加害于他。这样就出现了被的错觉,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 思维和语言混乱:可能会把毫无关系的几件事情联系在一起,使得他们自己也感到迷惑,从而无法与别人交流,他们没有逻辑的转换话题,这就是出现了思维和语言的混乱。

  • 幻觉:指的是想象一些在现实当中并不存在的物体、人物或是事件,且自己深信不疑。比如他们可以闻到别人闻不到的味道,没有东西烧焦而说闻到了焦糊的味道。总的来说,他们的5种感官都会出现幻觉。

那么,我们知道了精分的主要症状,从这些表现上可以看出,在发病的时候,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更分辨不出正确和错误。从这一点上来看,如果正好在精分患者发病的时候被孩子接触到了,孩子正是在认知的过程中,这些相悖的行为会让孩子的认知出现偏差。所以根据精分患者的特点,给有孩子的家庭几点建议。

  • 0-3岁的婴儿阶段,建议孩子的认知学习尽量和正常人多一些,与精分患者可以做一般的喂养、关爱的接触,但是在认知的领域,希望能够接触更加正确的引导。

  • 在孩子青春期前后,特别注意他的情绪变化,不给他太多的压力,减少他的焦虑情绪。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变化或是异于常人的行为,要及时找到相关医生就诊。

  • 在精分患者发病过程中,尽量少让孩子接触到病人,特别是学前阶段的孩子,他们还不能正确理解一些行为。

  • 当孩子大些了,能够知道父母一方的行为与常人的不同时,可以慢慢的将患者的情况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也能认识到,从而可以正确的看待这个症状。

  • 精分患者如果及时的采取治疗,坚持不懈,尤其在没有发病的时候,做一些适当的调整,精分是可以治愈的。我老师的一个学生就是,连老师都没有想到那么青春的一个大男孩曾经是精分患者。但这需要家庭和自己付出努力和坚持。

关于题主担心的,怕孩子也会在精神上有问题,其实只要做好必要的防范,给孩子健康快乐的环境,孩子受到大人的影响少些,在精神上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就在压抑的环境下生活,如果有外人嘲笑或是不理解,自己不能正确处理,大人也没有及时关照到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精神上才会出现问题。大人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好了,我的回答就到这里吧,不知道对这个题主有没有帮助,祝愿他的家庭幸福,孩子健康。

“泡泡育乐园”有很多的育儿知识与大家分享,同时有专业的睡眠顾问和心理咨询师可以给妈妈提供帮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关注公号留言,泡泡与更多的妈妈一起,致力于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如何克服对孩子的焦虑症,总担心自己的孩子

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育儿焦虑。著名的心理学家帕丁森曾经对这种现象有过专门的研究,他认为所谓的育儿焦虑就是当我们成为了爸爸妈妈之后,因为第一次为人父母没有经验而担心孩子会脱离自己的掌控的一种行为。

从养儿育女开始,其实焦虑就和很多妈妈如影随形了,只不过每个人的表现程度都不一样而已。

这些无穷无尽的焦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1、育儿焦虑其实是家长自身的心理的反应

很多爸爸妈妈自己本身就有一些自卑或者是攀比的心理,这些心理碰到了养儿育女这件事情就被放大了,养育子女也就成了一种导火索。

2、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不像上一代人有很多兄弟姐妹,也承担着帮助爸爸妈妈照顾弟弟或者妹妹的责任,如今的爸爸妈妈普遍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此也缺乏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的这种宝贵资源。由此就产生了焦虑心理。

3、家长的攀比心理也是导致育儿焦虑的重要原因

当自己看到其他人照顾孩子比自己照顾的好,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除此之外,很多妈妈还总是喜欢从其他人身上找安全感,只有当看到别人不如自己的时候,才会安心。但是实际上,大家都不愿意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久而久之,在无穷无尽的攀比中,妈妈就很容易变得焦虑。

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帮助各位妈妈们缓解或者走出焦虑。

1、正确看待育儿焦虑

就像是刚才提到的,每个妈妈都会经历育儿焦虑的这个阶段,所以大家也不要过于紧张。很多时候,对育儿焦虑没有正确的认识,非但不能顺利的度过,反而会加剧这种心理。

正如德国的一位精神病学家所说:没有焦虑的生活才是最恐怖的生活。焦虑很常见,育儿焦虑也只是其中一种而已。遇到问题就恐慌和害怕甚至退缩,只能是助长了焦虑的歪风邪气,对于解决问题来说没有丝毫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战胜它。

2、多学习一些育儿知识

说到底,之所以焦虑,还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我们发现,有很多看起来并不焦虑的妈妈,他们说起育儿知识来那是一套一套的,因为他们了解了孩子成长的规律,知道应该怎样育儿,所以充满了自信。

我们的妈妈如果想要顺利的度过育儿焦虑期,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学习,广泛的涉猎育儿知识,这样,孩子再哭的时候我们就能知道孩子到底想表达什么,孩子如果生病了我们也知道应该第一时间做什么。所有的焦虑都是因为不自信,而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因此,学习育儿知识、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才是缓解育儿焦虑的最好办法。

3、不要总是和身边的人谈论起焦虑

许多妈妈都喜欢在有空的时候和邻居甚至同时吐槽,说自己有多焦虑,很多朋友也会侃侃而谈,说自己是怎样应对的。当自己听到其他人云淡风轻的说这事情的时候,压力自然也就会倍增。

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少向别人展示出自己的焦虑,而应该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会的东西现在学会了,原来不知道宝宝想表达什么意思现在知道了,知道了就是在进步,就是在成长。转变了思维之后,妈妈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得心应手,焦虑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10年前有焦虑症重疾险能投吗

10年前有焦虑症是否能投重疾险,还需要看实际情况。大多数情况下,焦虑症患者是无法投保重疾险的,比如某重疾险对于焦虑症的智能核保结论就是无法投保。但是,因为焦虑症已经过了10年了,那么可能已经痊愈,因此建议可以走人工核保,通常情况下,如果焦虑症已经痊愈,而且近几年来没有复发过,宽松点的重疾险还是不会轻易拒保的。

抑郁症体质的妈妈更容易生出自闭症的孩子吗

曾经有一个小女孩,大约5岁左右,身体发育很正常,但是在幼儿园几乎不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平时爸爸妈妈带出去,也从不关注其他小朋友,见到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她并没有表现出很想参与其中的愿望,哪怕小朋友手中拿着一些很好吃零食,很可爱的玩具,她也没什么反应。与亲人和周围的人几乎没有目光接触,家里来客人,她也没有表现出怕生或是很开心的样子,有没有人反应都是一样平淡。平常爸爸妈妈喊她,不知道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开始以为是耳聋,经诊断发现是自闭症。

孩子为什么会得自闭症,和妈妈是不是抑郁症有关系吗?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来和你说一说。

从全球范围看,截止2013年,大约有2170万人患自闭症,其中,我国大约有164万人,平均每166名儿童中就有一名是自闭症患儿。男孩的患病率是女孩的5倍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很容易被误解为一种情绪问题或心理问题,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行为等多方面。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其中,大约四分之三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者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1.语言障碍

自闭症患者在语言方面发育迟缓或者发育障碍(后者较多见),通常在18个月~2/3岁之间即可诊断。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障碍,患者通常在2~3岁仍然不会说话(注意区别一些晚开口的儿童);部分患者则出现语言倒退现象,即2~3岁时可以正常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逐渐丧失语言能力,终身沉默。

2.社交障碍

自闭症患者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例如,与一般人缺乏眼神交流;在幼儿园或公共儿童场所不与同伴玩耍;看见小朋友们兴致勃勃的玩,自己却没有任何参与愿望。

同时,患者表情贫乏,缺乏对父母拥抱、爱抚的期待,也没有享受到爱抚的愉快表情,甚至有时候会抗拒。

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其他人是同样的态度。

部分患者可能可以进行短暂的语言交流,但他们实际上并不了解这些语言的意义。

3.兴趣狭窄

自闭症患者的兴趣和一般人相比比较狭窄。正常儿童喜欢的玩具,他们大多没兴趣,而偏向一些非玩具性的事物,尤其圆形的物品,比如转动的电风扇或盖子。并且持续时间可以达到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

4.行为刻板

自闭症患者会有一些刻板性的重复动作,比如反复跳、反复拍手、反复转圈等等。

同事,患者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程序一成不变,比如说穿的衣服牌子、盖的被子、外出时走的路线、睡觉的时间等等

若这些行为模式被改变或制止,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烦躁情绪,甚至反抗(部分患者有暴力倾向)。

自闭症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先天因素影响比较大,但后天环境也会引发症状。

1.遗传因素

自闭症的发生被证实与多种染色体(7q、22q13、2q37、18q、Xp以及某些性染色体(47、XYY、45、X/46、XY嵌合体等)及大脑的异常发育有关。双生子研究显示,自闭症在同双胞胎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在异双胞胎中则未见明显状况。也就是说,同双胞胎或亲兄弟姐妹之中,如果有一方患有自闭症,另一方患病的几率也比普通人高。此外,兄弟姐妹之间的再患病率大约在4.5%。这些,都提示着自闭症存在着遗传倾向。

国际报道的自闭症候选基因有PRKCBI、CNTN4、CNTCAP2、STK39、MAOA、NRP2、CSMD3、DRD1、SLC25A12、JARDIC、Pax6、clock、neurexinl、immune gene等。其中,NRP2在汉族自闭症患者张存在遗传多态性。

也就是说,自闭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2.病毒感染

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发现,如果孕妇感染某些病毒,胎儿患自闭症的概率增大。比如,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等,这些病毒可能是经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发生反应,干扰了胎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而导致自闭症的发生。

因此,对于孕妇要细心照顾,身心全方位保护。尤其一些不明事理的婆婆,不要总是拿自己那套放在儿媳妇身上,导致孕妇抵抗力下降,增加病毒感染几率。作为丈夫的,更应该知道爱护自己的妻子,不能让自己的愚孝和害了自己的家庭和子孙后代。

3.免疫功能异常

夫妻双方有酗酒、烟瘾、服药史、抑郁症;孕妇在孕期发高烧;胎儿早产,先天畸形;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均可能增加自闭症发生的危险。因此,怀孕前,夫妻双方都应该进行全方位的体检,确保、子的健康(尤其是)。

4.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有研究发现,大部分自闭症患者来源于非正常育儿观念的家庭,例如,在情感上对儿童冷暴力;婆婆强势干预孕妇正常生活,造成孕妇情绪低落,免疫力下降,同时丈夫又不作为,不懂得护妻子。

5.其他因素

一些其他的外在因素也会增加自闭症的患病率,例如重金属、杀虫剂、添加剂等生物异源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及病理性改变。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自闭症更多的是先天性的因素,遗传因素在很大的比重。

那么,抑郁症体质的妈妈更容易生出自闭症的孩子吗?这里,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心理学上将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并无“抑郁症体质”一说。

1.多血质型:活泼好动、善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情绪变化快、体验不深。

2.胆汁质型:坦率热情、精力旺盛、易冲动、性子急、脾气暴、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绪变化快但持续时间不长。

3.粘液质型:情绪稳定、反应慢但灵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变化、善于克制、较安静。

4.抑郁质型:性格沉静、体验深刻持久、反应慢但准确性高、感受力强、多愁善感、优柔寡断。

然而,这四种,主要指的是人的性格特征,其中的抑郁质和抑郁症没有半点关系。

如果题主想要表达的是:抑郁症患者是不是更容易生出自闭症宝宝。那么,上述关于自闭症的成因已经表明,自闭症和抑郁症是两个不同的谱系,不论是妈妈患抑郁症,还是爸爸患抑郁症都会增加胎儿患自闭症和抑郁症的风险,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同时,也说明了孕妇应该受到更多的关爱,而不是一味的强调让孕妇自己调节心情。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