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并不是成年人的事情(抑郁症病的时间有多久)

抑郁症病的时间有多久

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抑郁障碍还包括心境恶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思维迟缓、注意和记忆减退、自我否定、胃口变差、活动减少等。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疾病排行榜的第四大疾病,保守估计,全世界共有3.5亿抑郁症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全球抑郁症患病率已达到11%。而据对抑郁症的研究结论,有三分之二的抑郁症患者有过消极念头,有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张国荣、卓别林、“憨豆先生”、崔永元、范晓萱等都患有抑郁症,而且越来越多的演艺界人士公开了自己的抑郁症病史,政商界人士更是直接以跳楼表述了自己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观,这个世界怎么了?  抑郁症通常与性别、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影响、早年创伤经历、疾病和药物有关。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于男性一倍以上,其原因可能来自内分泌的不同和社会应激事件的差异。抑郁症可以遗传,父母若有1人患病,子女便有25%的可能患病;若双亲患病,子女患病率会升至50-75%。如果一个人比较不幸,在生活中遇到较多的挫折,例如离婚、患病、丧亲、经济困境、竞争压力较大,那他发生抑郁的可能性自然会增加。有过童年受虐经历的人会倾向于否定自己或否定他人,成人之后,遇到挫折便容易一蹶不振,全盘否定,甚至企图以来求得“重新洗牌”。研究发现,许多疾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比如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风湿病、痴呆早期等,据称罗宾•威廉姆斯去世前饱受帕金森病和抑郁症的困扰。很多药物也可以使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常见的有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药物中含有该成分)、皮质醇、口服避孕药、毒品等,吸食毒品会造成神经中枢的损害,有些者在戒毒后仍会残留顽固的失眠、抑郁等症状,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毒品的使用率远低于其他国家。抑郁症的表现前面已经提起过,但是不是有了抑郁表现就一定是患了抑郁症呢?答案是否定的。抑郁情绪是常见的情感成分,是一种复合情绪,包含了悲伤、羞愧、痛苦等情绪。正常人也会有抑郁的情绪体验,但症状较少、程度轻微,持续时间不长,通常可以自己克服或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走出来,而且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善,情绪也会相应改善。只有少数人由于个性、遗传和创伤事件过于剧烈等原因,反复努力都难以走出抑郁状态:即使有好的事情也感觉不到快乐,睡眠障碍日渐加重,兴趣减少、精力减退的症状难以改善;自我评价降低,甚至开始否定自己,有消极念头;体重往往也随之减轻,并且诸多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影响了社交和工作,就足以诊断抑郁症了。  患抑郁症后,患者好像进了一条单行线,情绪较差,自责、否定自己,本能降低,声音变轻、言语较少,动作缓慢,记忆变差,注意难以集中。严重者会出现抑郁性木僵,表情姿态僵硬、甚至口水都不会咽下,任由其流出。有些抑郁症患者难以忍受低落的情绪、反复的自责和挫败感,主动结束了生命。  所以,大家不光要警惕自己有无患有抑郁症,也要注意自己的亲朋好友在较大的生活压力和挫折后,有无抑郁的表现,这方面光靠自己还不够,“医不自治”,最好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或觉得自己情绪有些异样后主动求医,由医生用专业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这样才能尽早发现抑郁症,及时进行专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说到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大家普遍担心西药的副作用和成瘾性,其实,西药治疗是有针对性的,成分单一,起效快,只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用药物,其副反应往往是可以耐受的。至于成瘾性,更要因病情而论,只要合理应用药物,辅以心理治疗,是不必担心成瘾的问题。事实上,通过研究发现,中药和中成药里的有效成分,往往和西药的有效成分类似,或者就是同一成分。现在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疗效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  虽然抑郁症有自限性,不经治疗也会在半年到一年之内自行缓解,但抑郁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事情,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会有一些患者熬不到病情缓解便自行了断,疾病过程中患者的消极意念会得到强化,从而影响到患者的人生轨迹。而且抑郁症会反复发作,如果第一次发作时不足量足疗程治疗,以后复发的风险非常之大,反复发作几次以后,恐怕就要终生服药了。  在我的从医过程中,常常会想起一位女患者,她患了抑郁症后了解了这个疾病,带了好几个抑郁患者,包括她的母亲来就诊,并督促她们坚持服药,在她的帮助下,这些抑郁症病友的病情都稳定了下来,生活工作步入了正规,她和病友们后来一直就近配药,偶尔会到门诊来问候我。前年夏初某日我接到一个陌生,对面是她妹妹,哭泣着告诉我她离世的消息。她去年过年时病情复发,兴致全无,生活、就诊都没了主动性,整日在家不肯见人,自责自罪,觉得自己不值得再治疗,不肯求医,后来跳楼结束了生命。听到这个噩耗我非常震惊,也非常悲伤,她帮助了这么多人,但当自己深陷抑郁的泥潭时却好似变了一个人,那些她以前一直坚持的正确观念都离她而去,如果当时家人能再关注一些,能带她或代她到医院咨询,她恐怕也不会走到这一步。在此之前,我还对抑郁症患者有比较乐观的看法,在此之后,我也变得更加警惕,对抑郁症患者的家属反复强调各种注意事项,提供各种咨询。毕竟生命可贵、人生无常,希望各位都能远离疾病的痛苦,且行且珍惜。  行文中,焦点访谈也在播出抑郁症特别节目,由于抑郁症,很多人失去了以往美好的感受,我们也因为一些亲朋好友的决绝离世而感受到极大的悲伤,感受到人生的无常,谨以此文,献给我那位女患者,献给离世的艺术家,献给所有还在和抑郁症战斗的患者和医生。

得抑郁症会死吗

抑郁症不是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所以,正常情况下,得抑郁症不会死。

但是患了抑郁症,会有许多消极的负面认知和情绪,很难受时,会有自残自伤的念头,也会做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存在一定的生命危险。

如果不及时疏导和干预,症状会加重,生命风险会增高。

长期焦虑、抑郁,不看医生,靠自我调节会自

我现在状态就是长期的焦虑,有抑郁,我对象说让我去看医生,我也拒绝了,我是因为对现实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才造成了现在这种很糟糕的状态,现在的我总觉得自己没有钱,也没有爱,也没有人疼,所以比较孤单孤独,别人连对你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所以我觉得这是我抑郁的最重要的原因,我无力改变现状,如果能离开的话,早就离开了,也不可能说是现在这种状态。我觉得可能人适应环境,可是我没有适应了,所以我又无力改变它,我又无力改变自己,很无奈。

正常人怎么患上抑郁症的

要想知道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确定的说不容易,但是总是有些导火索引起来的。

对于抑郁症的认识

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原因,没有谁敢盖棺定论,没人敢斩钉截铁说出确定的原因。所以成因复杂已经被医学界公认。这里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受教育、价值观、思维逻辑、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遗传关系。

详细解读几个方面

其实抑郁症可以理解成身体、精神(心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如果两大方面缺少一个方面也不会发病。简单理解为个体的抑郁素质,受到环境影响,双重因素最后决定了病发。那我们说身体素质是一个定量不变,那么可以改变的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你的周边环境,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社会气氛。这让你的心里踏实安然,发病的概率会很低。反之高压、快节奏、会引发焦虑抑郁。往往焦虑与抑郁是互相纠缠不清,互相作用。

那再来说说另一个方面,那就自我本身的思维逻辑。这个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将事物转化成精神信号的好与坏。他是一个中间环节,好比我们小时候玩的传话游戏,从第一小朋友说一句话,经过十个小朋友传达之后到最后一个。再来看看,所表达的意思已经面目全非。所以怎么让传话的人达到准确传达才是关键。话题回来,怎么让自己思维转化的信息负能量较少或者说对事物理解对自己的伤害最小这是根本。

接着说这里面原因复杂,这种思维很大程度是受心理因素影响。有心里学家推断根源源于童年,童年是对这个世界首次接触,也是心灵最为脆弱,最没有防御力的时候。当然还有家庭环境,比如父母的关系好坏是不是爱意满满,家里的气氛是不是和睦融洽,对童年的你是不是疼爱有佳。(误区在于,疼爱不是溺爱,这里是有技巧和学问的,比如不要老是对孩子说家里没钱而抱希望让他懂得省钱,这样会让他感到自卑,要让他懂得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自卑对于走上社会也是抑郁导火索。育儿和心里学这是准妈妈必须要学习的)。再者父母的社会能力也能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孩子,包括为人处世,社交态度,生活态度。以及情商高低所以父母角色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父母这方面失职,成长的小伙伴或者朋友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类似作用,这就看运气了,如果运气差反而遇到了伤害,那对他为人处世和精神打击挺大的,也许从此人生变得黑暗。这也紧紧是抑郁的冰山一角而已

如何对待抑郁症患者

对于抑郁患者,作为正常人我们要对其关爱,不要和计较,不要打扰他,能够陪伴就好。不可以教育他,和他讲道理也是违背的,觉得开导鼓励都是多余。这时的他极其敏感脆弱,我做的就是看护,观察,陪伴。不要给他增加任何心里负担,包括一句加油都是负担。抑郁症的身体症状也是颇多,有心跳加速,心率失常,包括腹泻、干呕、胃部不适,身体无力等。别难为他们,他们很难受。很痛苦很脆弱。女性更年期就是个例子,内分泌失调导致抑郁,身心都受摧残。有的女人到了跟年期面目全非换个人是的。这就是患病了,所以没有人想变得不正常,如果他表现得不正常已经顾不上在乎自己的修为等,那就可能病了。对于这种身体因素引起的抑郁焦虑,光靠外在环境也是解决不了问题。让她500w她也好不起来。

关爱抑郁症患者

尊重他们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不去强迫,不去指责,不去消极。要去关爱,要去陪伴,要去包容这是我们该做的,他们真的痛苦,不痛苦谁还会去,到了这个份上那叫痛不欲生。不是单纯的小心眼想不开。没那么简单,他的悲哀常人永远不知其背后的原因。

还是那句话,黑狗不算可怕,可怕是不相信黑狗存在,这个世界需要爱与被爱!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