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焦虑症听别人说话都不舒服(假如家中有一个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亲人,你该)

假如家中有一个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亲人,你该

  •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形成多是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所造就的,若想彻底走出来光靠药物是很难做到的,唯有心里辅导加上患者身边亲人的帮助以及患者本人的配合才能以最快的时间恢复正常, 抑郁症焦虑症早期症状大多以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呈现,患者会出现,头晕眼花,头痛,胸闷气短,心脏疼,拉肚子,恶心呕吐,厌食,沉默寡言,等等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感,严重的会出现濒死体验感觉,以至于患者不明所以往往会大声呼救或者多次拨打120急救甚至多次往医院跑做各种检查以至于浪费很多时间与金钱,最要命的是患者本人在此期间情绪有些不稳定,有的变得特别敏感多疑,负能量特别多,以至于跟家人身边朋友的关系一般很紧张,其实抑郁症焦虑症完全是可以彻底康复的,关键在于用对方法, 我本人曾经就是一个抑郁症焦虑症患者,而且是重度,多次体会到濒临死亡的感觉,所以对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朋友的遭遇很是深有同感,,如今自己走出来了,也希望自己经历能帮助更多的朋友,需要帮助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给我留言或者私聊,空闲时间愿意与大家互动,,,

我知道自己有抑郁症,深陷其中却无法自拔,

谢谢邀请。得了抑郁症,你要坚持吃药,不能轻易停药,因为病情反反复复会加重。你勇敢的来作为一个求助者来提问,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现在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有抑郁症,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随着社会发展,压力越大,这种病更是常见。所以不要害怕。你身体疼痛是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并不是大病,所以也不用过分担心。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勇敢一点,与抑郁症共存,接纳你自己以及你的全部,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每次告诉自己,我要勇敢的活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疼爱你的家人和朋友。

你们的焦虑症是怎么康复的

我每次都是用药调整过来的。既然能称为“焦虑症”,就不是焦虑状态能比的,我是扛不住,受不了那种落地一根针心脏都要多跳好几下的滋味儿。

不愿意回忆,感觉焦虑症像恶魔一样,束缚着自己的手脚,肢体僵硬,莫名的恐惧心慌,自己又不知道这症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每次发作我都足不出户,不敢出家门,心慌气短,一点安全感都没有。电视不能看,手机也不能看,只能在服药中期待状态好转。

最难受的是晚上睡前,躺心脏就“哐哐”猛跳,适应过程就是左侧卧或者右侧卧,躺一阵心脏跳的就不那么严重了,接下来就是平复心情,争取让自己早点睡觉。如果不是知道自己有这种躯体化症状,一定会觉得自己心脏出了严重问题。症状和心脏病很相似。

有一次睡觉前楼上的孩子好像是把玻璃球弄到地板砖上跳,我吓得坐起来喘,深呼吸好一阵才算安静下来。

不玩手机也好,不看电视也罢,状态没好药物的副作用先来了,那就是食欲增强,为了从半死半活状态走出来,也是拼了,饿了就吃。好在一个星期左右药物就见效了。不再那么难受,症状开始慢慢减轻,二十多天后,就好了很多。

这病糟心的就是,心事多了压力大了就复发,所以平常自己尽量调解心态,这病,十辈子不见都不想它。

自己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自卑焦虑

我能想象的到,这样的人其实是在想获得认同感,也许是在原生家庭里,被父母认同的太少了,甚至是总被父母打骂,渐渐长大后变成了一种讨好的心理。

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往根本上说是没有自我,也可以说自我是支离破碎的。

自我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父母的认可,安全感也是一样。

我们这一生都在学会处理好独立和依赖的关系。很多与父母处不好的关系的人,往往也会刻意梳理人群,外人看来是很独立,但只有当事人知道原因,ta不知道怎样与人舒服的相处。

太过依赖的人,往往是在别人身上渴求父爱或母爱,即便已经长大,但心理依然是一个婴儿。而且ta会拒绝长大,想一直保持孩子的状态,享受被宠的感觉。

在心理学上,这是一种退化的现象,但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就不是正常状态了。

而一个人自卑、焦虑,又去讨好,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ta会把ta的标准降得很低,在职场老板或同事要求ta做一些份外事,不敢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去干。

因为ta怕别人脸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

可职场往往是会压榨人的,别人会以为你愿意做,所以不停的给你找活,你感到累了,但不能抱怨。

你感觉到你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不敢去向父母反抗的自己。

原生家庭带给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个社会有很多人是为别人活着,看别人的脸色,得去迎合别人。

自己内心很痛苦,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感到累了早早睡去,以便应付第二天的工作。

这样的人往往工作能力是很好的,因为ta们总工作啊,智商是没问题,问题出在情商上。

ta们不敢自信的拒绝别人,不敢委婉的拒绝别人,因为ta们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我只有通过别人给我的认可,我才能知道我的价值。

但是这个矛盾不攻自破,在没有别人时,你难道就没有价值了吗?你有怎样的价值,是你自己赋予的,不是别人给你定义的,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完全是根据你每一天的言行决定的。

你是有选择的,被动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其实被动选择是你主动选择了放弃,主动选择了依靠别人的评价来肯定你自己。

人要自信一些,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就为自己活一次。蔡康永出了一本新书《为你自己活一次》,光看书名,我觉得就有很多人想去看这本书。

我们多数人都没有在原生家庭那里,得到过足够的爱和温暖,我们往往是通过后天的努力,通过学习开启了智慧,明白了道理,才知道自信是自己给自己的。

我们是我们人生的掌控者,我们没有活在任何人的阴影里,那些要求你必须为他做事的人,当你感觉到你的工作量已经饱和了,你可以选择拒绝。

你选择拒绝,不代表你冷血,相反,你让他知道了,他是一个很自私的人。他不顾及你的感受,不去了解你的情绪状态,他随意指使你,企图控制你,但你可以不受他控制呀。

人确实会通过获得什么,而成长,但也可以通过拒绝什么,而变得更有边界感。

拥有边界感,是人成熟的标志。你需要先不断的爱自己,把自己内心调试得很平和,人在内心平和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你可以看到别人的需求,但你可以不去满足别人的需求。要去主动接触那些真正对你好的人,那些对你不好的人,你可以远离,也许那些对你不好的人里,有你的父母。

但你不需要背负着孝道去接近他们,武志红在《愚孝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里写到:这些被过分索取的孩子,难道就不知道父母的行为过分吗?为什么他们反而会发展出对只知索取的父母,进行无限付出的愚孝呢?最简单的答案是,这是他们能接近父母的唯一有效。

但是你不能只通过这一种去获得所谓的爱,这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你只有先自己成长成熟起来,去好好地喂养你内心缺失的爱。而不再像一个乞丐一样,向那个只是让你去付出,却给不到你足够的爱的父母那里祈求他们给你爱。

你要做你自己的“父母”,才会让自己真正变好。而这是你要不断地用爱心,智慧和时间去修炼你自己,完善你内心,滋养你的心灵,你就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说话声音很小也不自信,而且很在意别人想

可能你只是不善于表达,渐渐地自己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你可以试试挖掘自己的兴趣与长处,增强信心,学习他人的说话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改变途径,以前我也是有见到陌生人就少说话的情况,后来接触到了一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如何幽默地聊天,这成为我人生一重要的历程。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