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家里老人有抑郁症还不看病怎么办(抑郁症,没人相信,不能看医生,该如何自救)

抑郁症,没人相信,不能看医生,该如何自救

既然我看到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信。抑郁症无论是否确诊过,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至于不能看医生,某种意义上我还是赞同的,首先,心理问题就医的前提必须是你情我愿,不管您是主观排斥,还是外在条件,显然您此时是不能就医。其次,医生只是辅助的工具,如果您把希望寄与医生,恐怕您已经开始放弃自己了。放弃自己比放弃治疗要恐怖一万倍,您同意吗?(当然我仅就心理问题而言,外科等还是要及时就医)最后,自救需要一定的方法,但庸医通常只给您药物处方。

尽管我没有专业医学背景,也无各类头衔加持,甚至都没有权威认证,但我完全真心的渴望帮些忙,而不是倒忙。分享一下我自救经验的几个阶段:

全面认知自我情绪

这是前提,通常被认为这阶段最难。分两步:正如“望闻问切”,医生初诊一样。调整抑郁先也要掌握病因,很多导致抑郁因素是长年累月积攒形成的,这些因素无非是情绪一类的,情绪无非是好的与不好的,试着分列下好情绪如爱、快乐、热情等,坏情绪如抑郁、焦虑、恐惧、怀疑、生气、悲伤等 ; 接着需要回忆第一件事引起情绪的成因,譬如:儿时家庭矛盾父母吵架造成恐惧、孤僻、易怒。高考失利、事业失败造成抑郁、怀疑等。

让自己变的中立

这阶段要不偏不倚,中立的看待情绪,常人常以有色眼镜看人,常以偏概全、以点代面。要让自己明白我们喜欢或讨厌的只是当时特定场景、特定认知、特定事件下的情况。譬如,儿时挨父母揍,并非父母不爱我们,只是那一刻他们在气头儿上。父母告诫我们读书有用或读书无用,也是以他们的经验与认知形成的观点,并非读书真的有用或没用。这个道理都可以举一反三。

为自己铺路架桥

之所以导致抑郁,除了自己不经意的就会往事物悲观消极的一面想以外,(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典型的抑郁症代表)最主要的就是自我免疫太强。我们已经清楚情绪有好的和不好的,但我们就是不愿意这两种共存在一个人的体内。为什么呢?好比生理上身体即能分泌睾酮,又能分泌皮质醇。我们只渴望得到好的,并极力抵御不好的。殊不知,矛盾本就是共同体,一味排挤、压制、抵御不好的,只能导致内分泌紊乱,阴阳失调。那么,我们不妨做个比喻,好的是左心房,不好的是右心房,而我们要做的仅是在左右之间铺条路或架座桥,好让我们可以自在通行。仅此而已。

完美的人生

这里已近我个人经验的尾声,当我们意识到某种不好情绪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任它、由它,看穿本质,不被它所困,才能成就我们个人的完美人生。既不是你爱的人的,也不是爱你的人的,只是自己的。

如果重症抑郁症患者不承认自己患病,作为父

这个还真挺少见。真正的抑郁症患者一般都是承认自己有病的。送孩子去医院确诊吧,如果送去有困难,可以拨打心理120,请求帮助。

朋友抑郁好几年了,基本宅在家,人很聪明,

呵呵,我以前状况跟你一样。

我之前是程序员,一直就是很内向,没什么交际没什么娱乐,每天就活在敲代码的世界里,反正整个人就那种不会说话不想说话,很木无聊的那种,俗称 宅男。

一次与老爸的聊天中,辩论很激烈。老爸说别人外面跑业务很好收入也很好,前程似锦的。哟!看不起我咯!我一气之下,放弃我技术类工作,转入销售业务员。

当时去了旺旺公司上班,周围的人都是能说会道,短短一个月我也就融入里面去,其实不是我自己改变自己,而是周围的人与环境让自己去适应。后来也在旺旺公司当了个主管。。。不会让我老爸看不起了。

所以,最后换个环境接触另一个环境的人,慢慢的自己也就有所改变了。

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到你。

抑郁症,不吃药不打针能不能好

谢谢邀请,抑郁症不吃药不打针能不能好?我是医生,按照我的了解,我只能说可能好,但几率很小。

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敢吃药治疗抑郁症?

社会上很多人(包括患抑郁症的人和没有患病的人),都在说,吃上抑郁症的药,就是一辈子,甚至有人说不是抑郁症吃上药都变成抑郁症,这是彻彻底底的错误言论。

抑郁症不是绝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精神障碍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疾病,所以即使是真正完全消失,也需要坚持一段维持期治疗,为了人为的将抑郁的复发几率降低到最低,为了我们今后不再复发。

很多人觉得吃药就是病没好,如果完全好了就该停药,因为服药确实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但事实并非如此,医学上很多慢性病都需要长期服药,比如高血压,即使血压控制较为理想,医生也会建议你坚持服药,为的就是保持血压的稳定。其实抑郁症是同样的慢性疾病,抑郁症状消失后的维持治疗也是为了让我们远离抑郁症,而且这种维持治疗也不都是长期服药。一般首次发作的维持治疗是6-8个月,第二次抑郁发作的维持治疗是2-3年,只有三次以上的维持治疗才建议长期服药治疗。

我国的抑郁症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抑郁症患病国,抑郁症患病人数接近一个亿,但同时让人震惊的是我国抑郁症患者中接受规范药物治疗的人数只有患病人数的十分之一。大部分人都有题主这样的想法,不吃药能不能好,吃了药停不掉怎么办?停药了再犯怎么办?但抑郁症不是我杜撰出来的病,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也是国际医学界的共识,这是医学,不是随口胡说。

有一件事你可以去验证,你身边或者网上的人说的每一句话,什么抑郁症不是病,抑郁症不能吃药,吃了药不是病都有病,你问他,敢负法律责任吗?他只会说我为什么要负法律责任?而医生说的话是科学,是医学常识,是敢负法律责任的!

换个角度,听了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延误了抑郁症最佳治疗时机,这个责任只有你自己来负,而听了医生的话错了不是还可以告医生吗?而且可以说所有的医生给的建议,都是基于医学知识给的,是负责任的。

希望你能接受药物治疗,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抑郁症治疗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祝你健康。

你们家的老人有没有生病不愿意去看,自己给

人到老年之后,身体情况和心理情况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不同的老年人身上虽然程度不同,却可以引起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的相应改变,导致老年人出现行为异常和思维异常。

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的发达便捷,我们也知道了更多关于老年人行为异常方面的报道。甚至在网络上出现了,所谓“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的讨论。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人生进入老年阶段个人生理和心理的改变密不可分。更和所谓的好人、坏人没有直接关系。

我们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个体状态及其所处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进入老年阶段后,一方面外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头发花白、身体萎缩、皮肤褶皱松弛并出现老年斑、行动迟缓不协调、视力听力触感下降”等等身体及其功能上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心理上随着神经系统组织及功能的退化,老年人思维也出现改变,如对外界的反应能力降低,个人感觉“衰老、空虚、健忘、孤独”等,表现为“思维异常、情绪多变、话多爱唠叨、睡眠不协调、智力下降”等。在以上两个方面加上家庭及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些老年人出现心理、行为上的异常,个别老人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通过以上表述,我们了解了老年人自身出现问题的原因。真对这些因素,我们就可以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年纪大了以后老年人要有一个正确对待老年生活的心态,简单来说就是“人不能让自己闲下来,要有事情做”。有关研究表明:与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比较,城市中退休老人在退休前身体素质普遍强于农村老人,但退休以后身体退化速度普遍快于农村老人,持续一段时间后身体素质普遍弱于农村老人。原因可能是城市老人退休以后完全闲了下来,甚至无所事事。而农村老人一直从事劳作没有变化。由此可见退休后一定要找到一个自己合适的社会活动或在子女及家人的推荐下参加一个适合老年人的活动,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减小机体衰老的速度,又避免了老人退休后脱离社会产生的心里孤独、空虚等有害思维。其次,子女要支持老人走出家庭,再次融入社会,不要以家庭事物繁忙、老人年老体弱出门不放心等理由拒绝老人走出去的合理要求。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子女要多陪伴老人、多和老人进行语言交流、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让老人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其三,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社会上老年人口成倍增加,全社会应共同行动起来积极应对这种变化,为老年人营造更有利于老年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空间,让老年人的晚年更幸福。

关于“你们家有没有生病不愿意去看,自己给自己诊断为绝症的?怎么办好?”这个问题,我认为每一个老人有每一个老人对待晚年身体疾病的特点,有的老年人总认为自己身体有病,不断的出入医院看医生;有的老人即使身体患有某些疾病,却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拒绝治疗;还有一部分老人过度相信一些所谓的保健品和保健项目,不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从而延误了病情。不论老年人对身体健康有何种不正确的想法,都需要子女和家人去正确引导。子女和家人要想办法,让老年人走进医院,让老人和医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医生要从老年人和疾病的角度,让老年人搞清楚自己患有哪种疾病以及需要怎样的治疗,打消老人对身体、疾病的心里顾虑和担忧,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家人也要增加对老人的关心,多去陪伴老人并且一定要和老人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掌握老人的心里需求和心里动态,创造必要的条件,为老人有一个充实幸福的晚年做好准备。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