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困难境地都依然不会抑郁,而有的人没有原因就得了,因为抑郁症是疾病,不是单纯因为心理因素患病的。
就像你说的,有些人处于什么样的困境都不会抑郁,而有的人没有任何原因还是会发病,这一点就无法单纯用心理学知识来解释,因为如果是单纯的心理疾病,起码要存在心理、精神压力、或者精神刺激。
真正的抑郁症的病因,在医学上还没有定论,但目前的医学界广泛认为抑郁症的病因是遗传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多种因素叠加而成。
遗传因素
抑郁症的遗传不同于我们既往认识的遗传疾病,而是一种遗传易感性,就是说遗传的是更容易患病的几率。就像你说的面对同样的问题下,为什么有的人会发病,有的不会发病。这一点前苏联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和寄养子研究都证明了遗传与是否发病,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一般说与抑郁症患者关系越接近,患抑郁症的几率越大。所以说“遗传” 并非是绝对的,只是发病概率提高了,也就是我在前面说的遗传易感性。但要确定的是遗传易感性只是一种遗传倾向,与真正的遗传不同。
生物因素
抑郁症是存在明显生物学特征的医学疾病,这一点是医学界通过数百年的研究和经验积累的结果,这一结果也被医学界广泛用于抗抑郁药物的研发之中。比如目前主流抗抑郁药物,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SSRI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是一种可以使人感到愉悦的神递质,而SSRI通过阻断神经细胞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的过程,使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水平明显增高,从而达到使人感到愉悦感觉,减少抑郁症状的作用。
这一点也是明显有别于心理疾病。
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是心理疾病的主要病因,主要包括童年负件、应激性生活事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刺激”)、婚姻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
其中要着重提出的童年负件对于成年后的发病率影响尤为重要。曾经有研究表明,存在童年负件的人成年后患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至少5倍以上。
而这一点往往是家长最容易忽略的,因为式教育是棍棒下出孝子,而且我们的父母总是忽略对于童年经历的保护,为今后的精神障碍提供了发生发展的优质土壤。
所以说抑郁症是医学疾病,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抑郁症患者也不是什么小心眼、矫情、想不开。
相较于我们日常遇到的困难,孩子的成长过程更重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定更好。
怕啥会有啥,真正敢于面对,也就不怕了。
抑郁症,究竟在抑郁那些方面?一个个攻破,都是压力大,没得到所希望的抑郁吧?
如果是念头想的痛苦,索性就让它想,盯住念头,看它到底能想多坏。
跳出来看,不要完全被陷入进去,这样释放内心痛苦后,就不压抑了。
如果在比较,感到没别人过的好,现实不成功,就当在充电。。。
即使看别人成功,担当的责任也重大,他们在消耗电发光,总有一天,也有电不足的时候。
其实啥也带不走,成功又能如何?都是过眼云烟,就当看电影。。。
只要自己感觉过的好就行。成功者,要付出很多,自己又不想付出那么多,这份简单快乐,别人还羡慕了,是不是?
想想都得到了,还没真正享受却离开了。
不要攀比,就没有抑郁和痛苦,只要活着,就比死去的人幸运。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自责、自罪、自我厌恶、自我否定,自我抵毁、自我贬低、自不如人、自我评价低、敏感多疑⋯⋯在遇到到重大挫折和丧失件(如父母离异、去逝或自己下岗、失业、失恋、身患严重的疾病如癌症及无法治愈的其它疾病⋯⋯)将原因归罪于自己、超强的自我约束、道德自律性特强,对自己要求极高、一般表现为优秀、听话、懂事等,甚至卓越到华裔科学家张首晟这样的特殊人才。
那么这些自责、自罪、自我厌恶、自我评价低认知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呢?
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研究及马丁.塞里格曼提出的习得性无助模型分析,形成原因应与早年经历有关。
父母早年对孩子的严苛的教育如打骂、惩罚造成了孩子自我满足与外在惩罚的心理,从而内化为“一切错误归因于自己、应该受到惩罚”的思维模式密切相关。当然这种教育可能来自于家庭也可能来自于学校,也与文化有关。
举例来说,在的传统文化中婚前性形为是绝对禁止的(是传统文化不是现在),情结(比如前几年有女研究生为了证明自己是专门到医院作了证明,晒在网上征婚),男权社会更不允许(就是绝大多数男性对另一半的要求也是)等原因造成女子失贞会严重的自责、自罪、自我厌恶、甚至发展为抑郁症而!一一这里讲的是文化的影响。
另外一个原因来自于家庭早年教育及后期学校持续的类似教育。要求孩子学习好、听话!为了这一切甚至父母釆取乞求、耍赖、苦肉计等让孩子感到内疚的办法迫使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
更有甚者,不惜釆用诈尸式教育(指的是父亲或家中其他成员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却又偶尔在某些看不惯的事情上指责孩子和母亲。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交给母亲养,之后因为看不惯,管了几天,然后又交给母亲,这样的虎头蛇尾的教育,反而给孩子以及母亲带来更大的伤害。)
这一系列行为造成的结果是孩子习得了自责、自罪的思维,一切的不好都归罪于自己。父母离异甚至丧父、丧母等家庭的恶件都是因为自己。这种思维模式固化(负性自动化思维一一心理学家伯恩斯提出)形成了错误的归因。
还有第三种情况是自卑感造成的超越自我的行为,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巜自卑与超越》中写到人之所以卓越是因为内心深处的自卑,因为自卑而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达到优秀以获得自尊,也就是自我实现。这也就说明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大多优秀、善良、善解人意……
所以,抑郁症患者的负性自动化思维是在早年经历中习得的。过度自卑(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中)也是习得的结果。可见,早期严苛的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甚至违背孩子年龄特征的各种培训如钢琴演奏,各种早教机构严苛的训练及学校过度的考试等)是负性自动化思维的习得性主要途经。
也正因为如此,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会如此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