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你还心挂着前任。
问题是前任重度抑郁,与你还断绝联系,如果你想,或者不做点什么良心难安的话,你唯一能做的应该是回到他身边守候着他,如果他也愿意见你。
重度抑郁不是简单的病症,也不是一年两年可以恢复的?很可怕!问清楚自己再行动!很可能你也从此陷入深渊!
抑郁患者已经是精神类疾病的一种,不仅仅是靠心理,也要靠药物,还要靠患者本人强烈的求生向好的意愿和意志!绝不是哪个人可以掌控的,也不是凭一时心血来潮或义气风发就可以决定的,这是条无限长的黑暗之旅,你想清楚自己能否担得起。否则,不要去打扰他原本已经黑暗的生活。
有时好心未必好报!更不要为了自己的心安而泛泛地去做些无关痛痒的事,会对他是更大的打击和伤害!他们已经处在生命崩溃的边缘,极度的敏感和自尊,经受不起一丝丝的虚情假意!!!
没事经常和他说说话,开开玩笑什么的,一块看看贾冰的小品,实在不行就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
你先想想是不是这抑郁有你造成的成分?这就是心结,既然已经造成了,除非他去看心理医生,自己走出来,如果你的行为不算太过分,对方应该不会太在意,会重新加。但是如果是因为你的刺激导致他的抑郁,那或许你这辈子没有指望被他加上,毕竟你就是导火索。那么你既然已经害过他一次就不要伤害第二次了,所以自求多福吧。
现在由于厌学,抑郁,休学的学生很多,尤其是高中生比例大,这些学生,多数以前是很优秀的学生,经历了学习困难,校园霸凌等问题,形成了条件性厌学情绪,就是想学学不进,一到学校就难受,成绩越来越差,焦虑越来越高,直至没常学习,甚至形成抑郁症,不得不休学在家。
休学在家,家长会焦虑,怕孩子耽误了学业,孩子在家并不舒服,内心复杂,对未来担心,为了让孩子尽快复学,家长采取劝说,治疗,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等方法,但往往效果不好,不能到学校,甚至到了学校很快又回家,坚持不住,那么造成复学难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说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再就是某些心理咨询的理论有问题,比如有的心理咨询师说,要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不去学校就不去,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孩子天天拿着手机无所谓,黑白颠倒无所谓,家长不知怎么办,只好按照心理咨询师的嘱咐,自己闭嘴,放手,不干预,哪知道,孩子的问题是越来越重。
实际上,孩子形成厌学是家长犯的第一个错误,办理休学是第二个错误,接下来可能还有若干个错误,我们就事论事,就从孩子休学在家开始解决,这时孩子表现的抑郁,可能已经是符合诊断标准的抑郁症了,但本质是焦虑,焦虑主要来自学习方面,所以只有解决学习状态,做到想学能学进,就能消除焦虑,消除抑郁症状,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状态。
只要改变了学生一学习就难受,就焦虑的条件反射,复学就很容易。如果这个条件反射不改变,怎么换学校,都解决不了。
抑郁症患者擅自停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是有风险的。
一般来说会有以下几个方面危害:
1.抑郁症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加重。
2.已经好转或控制的病情疗效不能巩固,再度复发。
3.最危险的情况,是突然停药引起“撤药综合征”。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反跳加重。
4.突然停药导致一些抗抑郁药的附加作用凸显而引发其他疾病,引发危险。
我们先看抗抑郁药是怎样作用的。
抗抑郁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调节脑内神经细胞的递质平衡,像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细胞之间的递质,是传递信息的,可以调节细胞的功能。所以说抑郁症不是“思想问题”,而是脑子里神经细胞的递质不平衡、不匹配了,所以功能失调了。抗抑郁药就是通过调节这些神经递质来使脑细胞的功能逐步恢复正常的。
在这个治疗过程中,对神经递质的调节有促进的、有抑制的,在药物作用下达到一定的平衡关系。待到病情稳定、疗效巩固后,再缓慢地撤除药物,使脑神经细胞自身保持这种递质的平衡,恢复正常的功能。就像扶小孩子走路一样,走稳了,再慢慢地放手。
抗抑郁药起效比较慢,一般要1~2周左右;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水平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要4周左右;药物开始治疗达到病情稳定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一旦用药,至少要持续半年,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时还要根据病情维持用药,巩固疗效。如果治疗过程中擅自停药,是会影响疗效的。
突然停药容易产生“撤药综合征”,导致病情反复。突然停药会造成药物对脑细胞神经递质的调节突然中断,有些抑制作用突然消失,本来被抑制的病情出现反弹,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是有危险的。所以,停药时是要逐步减少药物剂量,使身体逐渐适应耐受后再停用。这个过程要持续两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保证平稳过渡。
抗抑郁药是有副作用的,突然停用也会加重因副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比如抗抑郁药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升高血压。如果突然停药,就会造成血压突然降低,导致各脏器血液灌注不足的不良后果。我们就曾收治过因突然停用抑郁药而引发低血压导致急性心梗的病人,所以擅自停药有风险。
抗抑郁焦虑药是精神类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忌擅自停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