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两种形式。
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意见建议:患上焦虑症之后,要及时到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治。
避免因为焦虑症的问题造成严重影响,诱发其他疾病的出现,影响正常的生活。对于焦虑症的治疗,可以采取药物、心理、物理等综合性治疗的手法,不要忽视焦虑症的危害性。
平时要注意心态上的放松,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积极锻炼身体,保证睡眠,饮食得当。
半夜突然心悸,睡不着最多见的是发生于失眠、焦虑症、抑郁症。人体大脑皮层细胞,有自行调节能力,在白天时处于兴奋状态,人体不会觉得困乏,可以进行正常的日常;而在夜间时,调节系统会让细胞进入睡眠状态,而患有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这种调节能力就会下降。
会,我近段就是失眠加心慌,医生说是焦虑引起的
很荣幸收到这个问题的回复邀请。焦虑症是一种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等临床表现的神经症。传统分类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国际疾病分类最新版ICD-11将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障碍、特定恐惧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等统一归类到“焦虑与恐惧相关性障碍”中。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综合应用为主。
治疗原则
由于焦虑障碍的发病及维持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其临床治疗中首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综合治疗原则,即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应用。
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适用于焦虑的躯体症状。
主要有苯二氮䓬类药物、5-HT1A受体激动剂和β受体阻断剂。
临床上常选用中长效药物(奥沙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西泮等)治疗。
5-HT1A受体激动剂主要是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通过5-HT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发挥抗焦虑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而没有肌肉松弛和镇静作用,长期使用也没有耐受性和依赖性问题。
β受体阻断剂等具有减慢心率、降低自经兴奋的症状、减轻焦虑的躯体症状的作用,但是对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确切疗效并不肯定,只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辅助治疗。
苯二氮䓬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面红、口干、恶心、呕吐、头晕、兴奋、激动、精神错乱等;阿扎哌隆类药物不良反应有眩晕、头痛、神经过敏、兴奋、感觉异常等;β受体阻断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心力衰竭、传导阻滞、支气管痉挛和肺水肿、疲劳、四肢发凉等。
抗抑郁药物
主要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三环类药物,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已成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常用药物。
常用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药物有文拉法辛、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在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抗抑郁药物,特别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被发达国家临床指南推荐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一线治疗药物,而苯二氮䓬类药物只在急性治疗阶段短期使用。
由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具有明显的中枢镇静、抗胆碱能和心血管等不良反应,目前在临床上往往作为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的二线用药。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并矫正自身的错误信念,缓解情感症状、改善应对能力,并可减少抑郁障碍的复发。
支持性心理治疗
通过倾听、安慰、解释、指导和鼓励等方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人际关系治疗
处理患者当前面临的人际交往问题,使患者学会把情绪与人际交往联系起来,通过适当的人际关系调整和改善来减轻抑郁,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精神动力治疗
让患者自由联想和自由畅谈,通过谈话中的某些具体实例去发现线索和问题,从中选择患者认可的某个需重点解决的焦点,通过治疗让患者自我感悟和修通,对该问题和达到新的认识,同时学会新的思考或情感表达。
是疑心病,不自信的表现。当今社会人们压力山大,自己不懂就盲目相信他人,平时不注重丰富自己的认知,而人云亦云。当今社会不仅癌症病人越来越多,精神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本人亲历四十多年的社会发展,过去哪有这么多医院?哪有这么多病人?医院应该是治病救人的机构应该是越治病人越少才对。可现在却恰恰相反,各种疾病蜂拥而至,很多年轻人猝死。是时候人类反思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