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谢悟空邀请。“心理障碍”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名词。它包括的范围很广,焦躁、痛苦、强迫症、内心压抑、抑郁症、无端歧视等等。归结起来,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心理障碍有轻有重。一般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只是不影响自身生活和触及社会而已。严重时,形成深度的心理和生理疾病,就必须对症医治。幼年的孩子,有心理障碍的不多。个别会因为生理原因从小出现,而且不容易纠正。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教育等,长期积累,容易形成后天的心理障碍。但是,早期发现、及时疏导,很容易纠正。那么,孩子有了心理障碍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家长要多花时间呵护、陪伴,找出原因比如,孩子从小自闭,不善言语、不喜欢沟通交流、不喜欢与同龄小朋友相处;孩子自幼多动,一刻也闲不住,喜欢恶作剧、喜欢惹是生非、家长时刻胆颤心惊等等。还有,孩子常做恶梦,惊醒后十分恐惧、难以再次入睡;孩子自幼过度操心,关门关窗关煤气、室内嫌脏、衣服频繁要求换洗、见到虫子草木皆兵等等。一般来说,前者属于生理遗传问题,后者属于后天环境、培养或遇事影响造成的。要找出孩子心理障碍的症结,家长需要亲自陪伴、多花时间、加强关爱。从中仔细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耐心呵护、基本确定造成症结的起因。其次,家长要对症下药,逐步改变孩子后天形成的心理障碍问题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孩子后天形成的心理障碍问题,一般属于环境、家庭教育培养、突发的孩子心灵无法承受的事件等,都需要家长摸排清楚。针对孩子这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要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按照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性的去温暖、呵护孩子,逐步改善、并建立孩子正确的观念和意识。其过程中,可以从这方面简单、微小、单一的事情做起,采用相关的儿童故事、小游戏等,逐步扩大、深入。在爱与温暖、表扬、鼓励中,让孩子自觉地、轻易地改变,以前造成症结的不良思维。再次,对于来自遗传的心理障碍,必须配合心理治疗师诊治来自遗传的心理障碍,相应比较难以医治。需要家长求助于心理治疗师,沟通、交流并辅以药物长期治疗。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家长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许需要分阶段、多疗程进行。比如,智力偏低、自幼长期少言寡语、自幼见人就会敌视等等。这些与生俱来的心理疾病,可能存在遗产基因造成、可能在母亲怀胎时用药引起不适、也可能出生时受到创伤所致,还有就是母亲怀胎时恶劣的环境、或突发的事件使母亲受到惊吓、进而伤及了孕育中的孩子。总之,孩子有了心理障碍,作为家长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态度,正确的对待。也许,在家长和医师的加倍温暖、正确医治下,能够快速的得以改善或根治;也许,改变或治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许,孩子能够减轻,但暂时不能完全康复。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给予孩子一个温暖、幸福的生活环境。切不可因为耐心而自暴自弃,更不能因为长期的疲倦而企图放弃。生活中有很多温暖人心的真实故事。因遗传而天生痴呆的孩子,在坚强母亲的陪伴、培养下,十年后生硬的唱出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正像乐观、顽强的妈妈们所说的,“无论如何,只要孩子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适应、快乐,就是妈妈的幸福宝贝和生命”。亲爱的妈妈们,让我们坚定顽强、共同努力。
谢谢邀请。我不是心理专家,但我知道一些克服心理障碍的办法,来帮生在面试教官面前不惧场。那么我给你出出主意吧。陌生人面前不敢说话,是自信心不足,怕自己说错了,被别人笑话,尤其是陌生人会看不起自己。必须得克服心理障碍,方法:一是多鼓励。尝试着一句一句慢慢来。说出第一句,就会有第二句。万事开头难。二是多放松。把这些陌生人想像成自己多年来没有见面的老朋友、亲戚,不把他们当成陌生人。三是强自信。把身边一些小事努力做好,一点一点来增强自信。当自信满满之时,在说话办事,就有了底气。没有什么真正的心理原因,唯一的原因,是你不能战胜自己。学会战胜自己,不是因为自己要说些什么,而是要自己必须去说点什么。不是个人需要,而是形势需要。是形势需要我们说,我们必须要说,你这个位置和身份如果不说,就会发生问题,对事情、形势、个人产生不利。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你就得放弃出丑出洋相让别人看不起等等心理,即使出洋相即使别人看不起,也得去说,不能让自已缺位,不能让自己代表的人失望,哪怕说不好,也要去说,这就对了。你说呢?
【推荐参考意见如下,确实有心理障碍,请一定去看医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理想型:沉浸在理想王国里,眼高手低,不愿脚踏实地地干平凡的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件事没有做完,又想到第二件事,不切实际。2、自卑型:自以为事事不如人,受到冷遇更受不了,总觉自己是一个局外人,郁郁寡欢,自暴自弃。3、闭锁型:有些青年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别人不同,又不易为别人所理解,因而他们倾向于把自我体验封闭在内心,而不愿向他人表白。4、失意型:失意,是当人的期望不能实现,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感到沮丧的心理体验。它使有些人会产生不正常的自我评价和期望,将导致个人社会适应的失调。5、嫉妒型:这不但有碍于别人,而且害己,对成长是极为有害的。6、惟分型:考试流于重本本、条文的弊端,牢牢地打下“分数第一”的心理基础。在这种惟分心理支配下,人们只得为“分”而奋力拼搏。7、怯懦型:这种心理的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常多虑,犹豫不决,稍有挫折就退缩,不想有所作为。有这种心理的人一般都气质脆弱,无所谓创新,成才。8、情绪型:青年情绪的变化带有两极性,容易动情、喜悦、激动和振奋。同时,也容易悲观、消沉、忧愁和苦闷。对于青年的这种正常心理活动,重要的是在行为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以减少不良影响。9、习惯型:习惯的形成,一是自身养成的,一是传统影响的。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节奏缓慢,求稳怕乱,安于现状等保守的心理习惯,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妨碍人才成长的不良习惯。10、厌倦型:一旦遇到波折、困难或不顺心的事,都要抱怨他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悔恨“明珠暗投”,牢骚满腹,对生活失去兴趣,对美好的东西失去追求。这种厌倦心理磨损人的志气,是成才的一个致命伤。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sign.toutiaoimg.com/tos-cn-p-0000/072b3c21519846e6a6678ccab402f9c8~noop.image?x-expires=1993918503&x-signature=C6lUwBztZPcw2EZ9a5OfHaRwPhQ=", "thumb_width": 464, "vid": "v02016fd0000br34figa2pehjffvpcvg", "vu": "v02016fd0000br34figa2pehjffvpcvg", "duration": 15.385, "thumb_url": "tos-cn-p-0000/072b3c21519846e6a6678ccab402f9c8", "thumb_uri": "tos-cn-p-0000/072b3c21519846e6a6678ccab402f9c8",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5.385, "h": 960, "w": 464}, "ultra": {"duration": 15.385, "h": 960, "w": 464}, "normal": {"duration": 15.385, "h": 960, "w": 464}}} --}
如果家人或朋友真的可能需要心理咨询,可参考如下几点:1、找一个心平气和的沟通时机。很多人,特别是家人,容易在发生或争吵时指出对方心理有问题、应该看心理医生。争执时的说法听起来就不像是一种中肯的建议,更像是对对方的攻击和指责,往往不会使对方“服软”接受建议,而是会招致对方的反击,使升级。 2、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建议不要直接说对方有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听起来像是一种批评、指责甚至攻击。给朋友或家人建议时,不要用这种“扣帽子”的方法,而是要从对方实际利益出发,找到他可能也存在烦恼或困扰的一点(需要看心理医生的人往往都会有自己的困扰和痛苦),比如“你睡眠一直不太好”、“我感觉你最近心情比较郁闷”、“你已经好几次在工作中控制不住脾气,冲同事甚至领导发火,这样下去可能会影响你的事业”……这类的开头表明你是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事情的,更容易被接受一些,也就是心理咨询中“启发咨询动机”的最简化形式。 3、给出可选择的建议。结合第2点,可这样征询:“你最近睡眠一直不太好,感觉白天精力和心情也都受到了影响。你看要不要看看医生、或者是找位心理老师聊聊,看看专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能改善下睡眠的?”——至于心理老师是不是真的给他调整睡眠,你就不用操心了,只要当事人愿意去见专业工作者,医生和咨询师都会有自己的评估和干预办法。通常给出“医生”或“心理老师”这两个选项,可以便于当事人根据自己的归因倾向,选择他最愿意接受的。 4、不要指望一次性说服。人们接受一些以往抗拒的事物,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对方一开始不接受,不要勉强。寻找下一次可沟通的时机,特别是他的困扰更进一步发展、矛盾再次显现时,再尝试进行温和的建议。(图源:unsplash)
心理咨询的过程是怎样的?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心理咨询师,咨询过程是有所区别的。我是心理咨询师,我把自己做咨询的过程介绍给大家。来访者前来咨询,一般都是别人介绍,或通过网络,喜马拉雅读书,今日头条等平台了解的,这时并不十分信任,往往是半信半疑,这时我会介绍一下我的思路,让他进一步了解,初步建立咨询关系。在咨询的时候,先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形成过程,要了解一些事情和经历,有哪些症状,具体发生什么,怎么想的,怕什么,或别人说了什么,这个过程是分析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建立过程,也是进一步紧密咨询关系的过程。接下来是调整不合理认知和解释有关原理,这个环节做完了,来访者会感觉轻松很多,信心也会提升,认为自己的问题能解决。再就是设计程序,进行暗示放松训练,通过训练,让正确的思维能够在大脑自动运行。最后是防复发工作,教给来访者平时应对某些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咨询的时候,解释的越准确,来访者越认可,咨询关系就越稳固,来访者就越配合,效果就好。如果解释的不对,来访者觉得不对,很容易脱落,所以心理咨询师解释分析心理问题的能力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