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就医,趁早诊断、接受早期治疗。
微表情持续时间很短,伴随当时不同的情绪,不妨看到一个表情尽量去模仿,通常心里出现的瞬间情绪通常就是这个微表情的意义。
研究微表情的意义在于各块肌肉的收缩和组合。先搞清楚人类常用动作,表情的意义,然后多看一些图片,尽量保持在1秒的观察时间。
用你了解到的知识去分析这个表情,然后再结合照片背景或者照片描述文字来观察表情和动作和你之前判断的是否一致。
在教学中,了解并掌握中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那么则能优化课堂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的沟通,尽量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对本学科的教学将会不无裨益。
感谢邀请!谨以此文献给广大爱好心理学的朋友。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学科。其目的是理解人们为什么会有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有什么规律、人在心理上是如何成长的、“我”为什么是“我”等等一系列问题。总之,心理学可以称之为“人学”,是在哲学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人的学科。所以,心理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
但是,心理学既然是一个学科门类,就必然是以抽象的理论所组成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没学心理学之前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一旦学了心理学,就失去兴趣了。所以,要自学心理学,首先要纠正一个认识,那就是纯以感性的理解来学习。因为要是纯凭感性或直观感受来学心理学,是学不好的,甚至是学不下去的。那么,如何自学心理学呢?
一,先阅读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外围书籍或文章,初步了解心理学知识中的相关概念。外围的书籍,有心理学与生活联系的书籍、关于心理学家的传记、关于性格特点的书籍等等。相关文章有心理学科普杂志,像《大众心理学》《婚姻与家庭》等等杂志中的文章,像网上针对某事的心理学解释方面的文章等等都可以。看这些书籍和文章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持续的兴趣,二是初步了解心理学中的相关概念。所以,不能仅仅从趣味的角度阅读,也不能完全相信其中的个别所谓知识,而是要在获得趣味的同时勾画出相关概念,形成对这些概念的初步、直观的了解,进而带出问题,以利进一步学习。比如,乐嘉有一本《色彩心理学》,其中主要是将性格分成不同的颜色,并介绍各色性格的特点。这本书有一定的趣味性,也能引起人们的好奇,但其中的“知识”就不要过于相信了。看了后,主要是要获取“性格”这一概念,并得出问题:性格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用色彩代表?这样的分类标准合适吗?还有什么分类?等等
二,从获取的概念入手,查阅相关资料,解决自己前面提出的问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查阅资料可以得出:性格(概念)是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概念的定义);性格具有稳定性、社会性等特点;性格的分类法有内向、外向分类,有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分类等等。这一步,对于这些初步了解就行,目的是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概念体系。心理学最基础的概念有:神经系统、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言语、情绪、情感、意志、人格、性格、气质、需要、动机、价值观、态度、自我意识。通过第一步,知道这些概念在哪用;第二步,初步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特点,就可以第三步了。
三,看相对专业一些的书籍,了解上述概念相关的规律,了解一些“子概念”,并以第一步中阅读的内容以及自己生活实际中的现象加以印证。还拿性格来说,在了解性格形成的规律(其一是一贯的行为倾向)后,看看各色性格有什么样的行为倾向、内外向有什么样的行为倾向、理智型等又有什么样的行为倾向、自已和身边的朋友又有什么样的行为倾向……一次佐证性格相关理论,加深认识。
四,理解心理学的一些主要流派的理论,理解上述概念和规律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初学需要知道的主要流派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这四个流派是影响最大的流派,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还拿性格说,精神分析认为性格是本能在现实条件、社会文化需求的多重限制下的稳定的外显倾向;行为主义认为是后天环境决定的稳定的行为模式;人本主义认为是自我概念协调理想我、现实我和主观我、客观我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自我概念的外在表现;认知主义认为是内在认知风格做决定的行为。
五,在理论指导下,形成心理学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这一个阶段就可以读一些专业书籍了,主要是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教材。教材介绍知识比较全面,但理论化、抽象性非常明显。看教材的时候还是要结合之前的现象基础、初步概念系统和理论指导,以尽量和实际生活联系。比如看到感觉一部分,就要结合神经系统的知识;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就要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路;人格一部分就要结合四大流派的基本理论。在这个阶段,就要全面认识心理学、扩充对心理学流派的了解,像格式塔、结构主义、机能主义、建构主义、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等等理论,进而形成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结构。
六,这个是高级阶段了,可以阅读心理学专著,加深对心理本质的认识;可以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心理学研究;也可以继续广泛阅读,争取解释身边所有心理现象,并尝试运用心理学规律影响乃至改变人的心理行为;还可以聚焦到某个领域,如企业管理、医患关系、教育教学、犯罪司法、营销广告等等。
上述途径是一个一般的思路,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由广到专、由浅入深、由现象到理论,切勿一步登天;而是要全面看待,切勿断章取义;三是要辩证看待,切勿绝对理解;四是尽量明确原因,切勿浅尝辄止。同时,上述思路仅仅供想了解心理学知识、增长人生智慧的有心人和心理爱学好者,不适合应对考试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