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同地区和机构的收费标准可能不同,建议您查询当地心理咨询师的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人员以获取具体收费信息。
德育课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上指的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课。在我国,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为综合课程,高中阶段采取模块设置的形式,力求体现课程的针对性。德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分为每门课程的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分目标,并随学段不同而有区别,以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为目的。
德育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2、理想教育: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集体主义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凭直觉认为,私的概念是具体的,个人主义的定义容易理解,即是私利,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对此讲得也比较透彻。而公的概念则被泛化,对于集体主义,则被视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这是由集体主义的属性决定的。
4、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人道主义和文明行为这些道德是人类共有的基本美德,既是人类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德基础,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6、自觉纪律教育:指的是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纪律的意义,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品质的教育,其履行《学生守则》。
7、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用社会主义与法制的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公识,使他们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生活直接有关的法律,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是使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并以其为指导,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的教育。
9、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教育部2008年12月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启动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意见》明确规定:“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
近代史纲要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英语(二)14,教育统计与测量6,中外教育简史6,心里卫生与心里辅导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6,教育学原理6,课程与教学论6,德育教学4,教育管理原理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4,教育法学4,认知心里4和比较教育4选考一门,不计学分但必做的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不计学分总分76,如果不考英语(二)的加考创新和创新教育7,现代生物学进展8,
好的,以下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编制的德育课程的基本框架: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积极价值观和健康心理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德育课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道德认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交流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自我调节能力。社交技能:教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引导学生探索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律能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保证德育课程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个人作业、行为观察等。通过评估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角色: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支持者。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家庭与社会的参与:德育课程不仅需要在学校实施,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家长可以参与学生的道德成长过程,提供家庭德育的支持和指导。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融入社会。环境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德育课程的实施至关重要。学校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风、校训、规章制度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班级可以设立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是德育课程的重要环节。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职业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和培养职业意识。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因此需要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让他们在德育课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反馈与调整:德育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课程的规划和设计,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同时,还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