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复制粘贴啦,亲看能不能用吧。
【1】
一个人的婴儿和暮年,都好似是白纸一张,但内里所经历的惊涛骇浪,自然不可等量齐观。当你出生时,世界就如你的皮肤,在娘胎里被揉皱成一个谜团,等着心智健全才慢慢展开;当你年老时,那些悲欢离合都有如叶落归根,回到最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时日无多,唯有淡然处之。
生命就好像一个圆环,从起点回到终点,完成一次对接,而在婴儿和暮年的中间,则是伴随着年岁成长而从不间断的困惑。面对未知命运,你永远估不到它有多高,又会有多低;有多幸福,又会有多悲惨。当浪尖中起起落落,困惑也就随之而生。幼年有朝向成年的困惑,成年有回首幼年的困惑,人生是解不完的谜,很多时候自己、不愿、拒绝接受答案。
于是人类自欺欺人地创造了一个职业,叫心理医师。他/她的职责,就是教人明了人生的困惑,洞悉命运的无常,告诉你:当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只能改变你自己。在心理医师的谆谆调理之下,我们得以放手抛去原来不舍得丢下的执念,重新为自己树立信念和价值,在命运巨轮面前做一个逆来顺受、光明向上的信徒。
其实以上这段话,更适合描述某位上师,用在心理医师身上,实有美化嫌疑。作为一份拿人钱财、替人消气的职业,大多数时候它是社会的树洞,是私人的垃圾桶,是同时吞下钞票和阴暗秘密的万能黑洞。进门时背着重担,离开时把它消费个精光,心理诊所里堆满的是不可承受之轻。
有一天心理医师出问题了怎么办?你面前静静倾听的这个人,他比你活得还惨,每天以来催眠自己,他的身上还有逝去亲人的回忆和伤痛,已经这么久了,你都走出来了他却还没有——你会对消费者的权益是否得到合理维护产生怀疑吗?你是该同情他,还是质疑他开解你时的诚意?你一转身出门,他便收起笑容,独自坐在后院,看着天际黯然神伤……人都会想不开,别忘了,心理医师也是人。
在这个混乱、扭曲、空虚的城市里,谁的神经也许都不应该被高估,包括我们以为可能是最坚强的心理医师也一样。从这电影的90分钟里,我几乎注意不到任何情节,有的只是一颗接一颗生锈的心灵,一扇又一扇紧锁的心门,一个又一个得病的人。是的是的,我们都有病。有的人病得很轻,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的人病得很重,他自己知道已无药可救。
一部电影提供不了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当你意识到这些电影里的问题都不可能不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同时,你已经无法相信它们会像电影剧本一样导向一份美好的结局。愿上帝原谅我,我对这世界素来悲观:电影应当是24格的谎言还是真理,归根结底还得决定于它对这世界是视而不见还是保持清醒。
我有一个小时候在大院里一起打弹珠玩泥巴长大的朋友,大学毕业后去了一所中学担任心理辅导员。他是嘻嘻哈哈的性格,至少在表面上对生命的困惑从来不当回事,因此我觉得他很合适——至少不像我,永远在孤独和想太多中纠结于那些到死都无法看透的困惑。但是没有过多久,他便离职考上了公务员,做一份清闲的文职工作——我一直没有问他,是不是连他这样达观的人,都终究疲倦于解答“各有各的不幸”?
【2】
Kevin Spacey是本片最大的卖点,我不确定他的名字在北美市场的票房号召力有多大,但是在全球影迷的观片指南中,他的名字确实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影片的主题和剧情是大路货:人人都有心病,包括Kevin Spacey所扮演的心理医师Dr. Carter本人(还是病的最重的一个);解铃还需系铃人,每个人都不是被医好的,而是在一连串的事件和经历过后,完成自我救赎和心灵解脱。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个案,就是Robin Williams所扮演的电影明星Jack,坚称自己是性瘾者,并希望得到Dr. Carter的“官方认证”,但其实不是,他只是为了给自己想要出轨的找一个可以被接受的借口。生病的人都值得被同情,于是有的人为了做坏事而伪装成生病的人,让自己的恶行看起来不那么可恶,这其实又是另一种病了。Jack这个角色明显是一个黑色幽默的设置,首先Robin Williams早前在【心灵捕手】中饰演的是心理学教授,在本片中却是“心理病人”,是个180度的角色反串。其次当黑人女姑娘认出Jack是电影明星之后,说了一句"You should make better movies.",这个笑点不言而喻,我甚至怀疑这是Robin Williams主动要求增加的自嘲台词,他确实应该拍些更好的片子了,担当主演的。
影片所呈现的是一种“病泱泱”的基调,许多的文艺剧情片都有类似的通病,为了实现气质上的出位,就要牺牲叙事的连贯性,情节的娱乐性更是不被重视。对于某些作品而言,我们可以说那是无病的矫情,然而这一部本身就是讲述“病”的片子,有点的调调反而令我觉得很搭。在这个前提下,演员的发挥至关重要。出乎意料的是片子并不是Kevin Spacey的个人表演秀,而有着较为出色的群戏水准,每个演员都能将内心的病态用刚刚好的尺度表现出来,ok的~ 只是到了结局,所有人同时间“痊愈”的剧情设计显得过于跳跃,刻意点了。
Anyway,这又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品。真的很喜欢Kevin Spacey的话,不妨看看。
--------------------------------------------------------------------------------
我眼中的shrink:
shrink,是psychiatrist(心理医师,精神病医师)的非正式别称,最初来源于"headshrinker"这个词。古时候打仗,胜利者会将对手的大脑缩水后风干保存,而心理医师所做的,就是劝解病人不要乱想些有的没的,也就是shrink patient''s head了,而就像本片中所反映的,往往这些以治愈人心灵为职业的家伙们,自己本身就有不小的心理毛病,脑壳也常常坏掉,所以shrink一词作为心理医师这个职业的昵称,略带有调侃嘲讽的意味。
不同于称呼其他生理疾病患者所用的词patient,心理医师常常称呼他们的病人为client(客户)。首先是定义的界定有差异,生理上受伤或生病的人,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说,他/她是个病患;然而心理有问题,不健康的人,一定是个有病的人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大概地球上所有的医院都变成精神病院也不够病人住的。其次client一词与心理治疗的形式更加贴切,心理医师的主要工作不是给“病人”开处方,而是聆听,在这个过程中,被治疗者拥有更大的自,治疗的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他们愿不愿意开口说真心话。我曾有一个外教朋友,在教英文之前就是个shrink,在一个非常郁闷的时期我喜欢向他“倒垃圾”,倾诉一些憋在心里的烦恼事,在聊天过程中,确实是一种卸下心防的减压的体验,而他作为一个有着专业背景和职业素养的聆听者,也让我在每次谈话完毕后都有豁然开朗的舒畅感。这一段接受“心理治疗”的经历,每每想起都觉得自己占了小便宜,因为是免费的。XDDDDDDD
片中的Dr. Carter和我的这位shrink朋友有十分相似的地方,外形上都是邋遢的大叔,都有茂密的络腮胡;都是heavy smoker,烟抽的很凶;都非常的孤独,Dr. Carter失去了妻子,关系最亲密的就是给他供应的小子,而另一位则貌似更惨一些,离过婚,无儿女,用他的话来说也没有任何亲人了(我更倾向于理解为和亲人们关系并不紧密),倒是在勾搭过几个还不错的姑娘,可每当人家提到婚姻,他就落跑,直接离开那座城市……
我猜想,shrink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抓狂的职业,自己都治不好,还要治别人,如果不慎治好了别人,但自己还是那副老样子,那更抓狂了。
【3】
刚开始是抱着好奇的心态下了这部电影,感觉应该是讲心理医生的平时生活什么的,看完之后心里特别有感触,其实人在面对伤痛的时候真的是需要别人的关心,当心理受到伤害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些专业的知识可以修复的,伤痛的修复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慰藉。在我印象中,心理医生虽然很厉害,他们可以帮助许许多多迷茫的人,但是感觉他们的心理也很变态,感觉他们很冷血,可能是遇见太多有问题的人,所以他们也变得很麻木了吧!有时候就会想如果当心理医生也同样遇到了伤痛的时候呢,他们也会像平时给他们的患者意见那样给自己相同的意见吗?这部电影就描写了这种情况,其实心理医生也是人,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情绪,他们也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有的人在涉及自身的时候都会有情绪,不会那么的客观,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当看不到事情的本质问题时,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不了了!
人是群居动物,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另外的人联系起来了,不管一个人是多么的孤僻,他都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为什么要自己一个人扛呢,有什么问题说出来,让你身边的人都有机会表达他们的关心,那有什么不好呢!?其实不要怪人家不够关心你,而是你有给人家机会关心你吗?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所有的人都有一颗真心帮助别人的心,当你的心为别人打开了一扇门传递关心,你的心也同时为你自己打开了一扇门接受关心,所以电影中所有人在大家的相互帮助中不仅解决了别人的问题,自己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受到了伤害的人们最终敞开了他们那道对别人早已关闭起来的心门,在大家的相互关心和慰藉中,所有人的问题都得到了一个圆满的解决,生活也在继续!
很久没有看过让我如此有感触的电影了,所以很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只是我的一些浅见。我很喜欢看电影,也看过很多的电影,但是很少能够把我的感受写下来,所以如果写的不好就请多多包含了,鞠躬~~~~~
01:21
写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不是视觉味觉上的重口味,而在于心灵上的冲击。有关人性,有关人生。我曾经和一个神经病人坐了一晚上火车,聊了一晚上。
有一次半夜坐车去石家庄。在唐山的时候上来一个四十岁的女人,坐在我身边,主动和我聊天。出于礼貌,我没走心的和她一问一答。
聊了几句她很突兀说,你们都是开开心心的坐车,但是我是去衡水离婚的。
我很惊诧她竟然这么坦荡的把这么私人的事情随便说给路人,但是这样的坦荡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五个小时,她给我讲述了她完完整整悲惨的一生。
她出生在一个充满家庭暴力的家庭,爸爸和妈妈总是吵架打架,然后离婚。本来她也是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家庭的正常人,但是在父母离婚之后,她得了抑郁症。丈夫的不爱,弟弟变成了一个混混时时,父母离异,终于她得了精神。(听到这里我很害怕,第一次和精神的人坐在一起)
接下来就是房产纠纷,弟弟,揍她,妈妈哭闹,她又丢了工作。精神病发作去精神病医院治疗的痛苦,遇到残酷的医生奇怪的室友还饱受着自己是一个精神病人的心里折磨。
再后来,她学会抽烟,开三轮车遇到坏人,遇到现在的残疾人丈夫,结婚生孩子后又被抛弃,婆家甚至不让抱孩子。现在身体虚弱,因为丈夫这边瞧不起,决定离婚。
但是每次到了衡水火车站,她都会给丈夫打说你来接我吧,我来了。但是他丈夫马上关机,于是她便去寻,无果,再回来。多么可怜的女人,明知道自己被抛弃,还希望被这个不负责任的男人爱一下。
她干枯的眼睛瞪着我,问我,你说我该怎么办呢?我什么工作也做不了,该怎么办?
语言的真切,让我说不出话来,只能点头,说嗯嗯。有时候我不想说话,她就会碰我一下,或者拿着我买的杂志一边读一边笑。我只能断断续续的陪着她,她一晚上不困,我困却无法入睡。
说实话,我很痛心一个女人的人生竟然如此的可怜,这是一个充满家庭暴力的家庭种下的悲剧的种子,但是这个女人仍然想着孝顺父亲,照顾弟弟,思念女儿还有那个不负责任的丈夫。世界对她太不公平,不是吗?
坐在她身边的时间过得很慢,她在一晚上抽了七八根烟(根本没有人敢管她),呛得我很难受,喋喋不休的抱怨也像念经一样咒了我的大脑,我相信再坐几个小时世界上肯定多一个精神病。
离开她之后,我的了咳嗽,咳嗽有多半个月没有好,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感染了她的悲伤,但是很多晚上我躺在床上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个祥林嫂和孔乙己合体的女人。
希望她未来的人生能平坦一点。如果让我说我遇到的最重口味的事,莫过于和精神病人通宵聊天了,这种重口味在心里,既害怕又同情,然而我却什么也不能做。
曾春亮被抓时脸上还带着诡异的微笑,这种人可怕到什么程度?关于这个问题,说一点我的看法!其实曾春亮没有那么可怕的!
一,曾春亮是一个释放犯,从小没有父母了,只有兄弟姊妹,这算一无!可他两次被劳动改造,在监狱服刑十五年,回到家里,兄弟姊妹都各自成家了。留给他的老宅也多年失修,也无法居住了!这是二无!我们的监狱,只管有人犯罪了就关进去,从来没有考虑,进去后,如何放出来?放出来怎么办的问题?我们的监狱不能成为失足人员更加没有希望的场所,如果能把监狱搞成像砖瓦窑一样的功能就好了,是因为土坯不耐水,才进窑炉加热的。等出来后就变成了不怕水寖泡的红砖了,成为了有用之才了!我想这样才不会再有曾春亮这样的释放人员了又重新犯罪的吧?!
二,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来彻底的研究,曾春亮会走到这一地步原因?如果把一切责任都推到曾春亮头上,我认为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思维的!离开了唯物辩证法的思维,也就很难找到所发生的这一切了!不错,曾春亮是罪该万死!可是,被曾春亮害人的那三个人又该如何解释你?曾春亮的被抓时的笑,说诡异,我不认同,如果一个人当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时,我们的平常思维是无法去理解的了!比如,在革命年代,为了革命的信仰的革命英雄们,把生命置之度外的笑,也能说成是诡异的笑?曾春亮虽然说无法和革命英雄比,曾春亮是另是极端的人物,但是,他的笑里面的精神世界的纯粹,确是一样的!我们不能把嫌犯的一个笑,都给他看成是罪恶的,这样一种态度,我认为是我们认识上的错误!曾春亮最终要被法律所审判,但是,我们大家也必须得反思,我们的社会的不足在哪方面?如何从此惨案里去总结教训,让这样的惨案不在发生才行!谢谢!
来啦,老弟,要搞笑图片是吗,有有有,动的静的都有。
1.狗子:老子是摊主,不是流浪狗啊,放老子下来。
2.这是惯性,我就这么亲上来了,哈哈。
3.8块腹肌的渣渣们,看看我的腹肌,震撼吧。
4.二哈:主人这么在收集,肯定是好东西,不能浪费啊。
5.说吧,多少人小时候想过这种恐怖的现象发生。
6.家里蚊子有点多,不知道怎么处理。
7.楼上的不要急,我有妙招帮你处理。
8.内有恶犬!狗子:别听它的,进来玩啊。
9.有人挡路这么办,这招特别好使,只是可能被揍。
10.二哈:放老子起来,老子要和你单挑。
11.看我藏起来,这样就不会被发现了。
12.如何让皮卡丘有一张特殊的笑脸,这个可以试下。
13.这沙雕主人,哎,太难带了。
14.给你一个热情的拥抱,没想到却先摔倒。
15.室友心爱的摩托被偷了,我该怎么劝他。
16.这样我头有点疼啊,放开我,我自己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