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拯救不开心的拉斐尔,一名博士在读的心理医生。
对于有倾向的人,一般而言,其内心都存在非常明显的认知矛盾,且外部常伴随有突出的生活压力事件影响。
而对此人群的安抚,则应该首重对其内心认知矛盾的引导,以科学的,通过药物干预及心理干预等手段,尽力缓解其内心认知,促进其进行情绪表达,尽可能表现出支持,给予其希望,并设置支持边界,引导其认识到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尽可能增加其的心理成本,以降低冲动的可能性。
其二,则应该重视对其生活压力的干预,尽可能减低压力事件对此类人群的影响,尽量隔离开压力源与其的直接联系,降低其出现骤发性情绪爆发的可能性。
一般存在严重倾向的患者,大多都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情绪疾病问题,对此类患者,还是应当积极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人等应对其充分表达支持与理解,勿要再纠结于其一时是否能够进行工作学习,问题治愈后,再进行社会化训练与行为训练,即可恢复如常,但此前切勿再给予患者过多压力。
我是拯救不开心的拉斐尔,希望你能开心,如果大家希望了解心理知识或想要咨询一些心理小问题,都欢迎关注我私信我(私信基本都会回复记得查看哦),感恩每一份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人都保不住,还想保知识能力。典型的舍本求末,杀鸡取,再不觉悟后悔莫及!
可以走出来,但是过程还是比较艰辛的。
首先需要家里积极治疗,自己能够配合,有了家人支持,就是成功的一半。当然,也需要多陪伴和家人的理解包容。
其次就是自己往出走,去过那道最艰难的坎。有些坎只有自己清楚,只有自己可以过。建议修行,以修佛为主,有较大帮助。
还有就是自律,加强体育锻炼,比如乒乓球、篮球、台球,或者跑步散步。加强业余爱好的培养,文学音乐养花读书等都可以。
慢慢走出家门,努力社交,别放弃工作,努力上班,哪怕开始无法坚持上班也要咬牙坚持。有了工作圈子和业务爱好圈子,好处多多。
绝望处是有一些别样风景,但还是要融入社会发挥特长,有所贡献和收入,起码得养活自己。坚持治疗,对于生命绝不放弃,对于坎坷踩在脚下,抑郁症完全可以走出来。抑郁症本来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很多人倒下了,又有很多人获得重生。
珍惜生命,勇敢向前,祝所有朋友们进步安康战胜抑郁!像铜豌豆一样战斗到底!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确切的说应该把抑郁症称之为抑郁障碍,这种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认为前途暗淡、自罪观念、觉得活着没有价值,继而可有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那么抑郁症患者为什么那么不爱动呢?这其实只是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症状,因为意志、活动减退,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这种不爱动是病理性的,一方面是大脑内的神经受体5-HT功能低下,会导致人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没有兴趣,那么久开始懒散、少动,因为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自然不想出门,也不想和人交流,甚至怕出门,只想把自己封闭起来,如同行尸走肉一样。
但是不爱动只是抑郁症患者的一个表现,多半是出现在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之后的,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用抗抑郁药物改善这种情绪症状,情绪症状稍微改善以后就要介入心理治疗。
你想去就去好了,你看有必要去吗?去不去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去也不能完全说明你多情,不去也不能完全说明你寡义。如果她在世时你对她好,不亏心,比她走后你天天去看她要好一万倍,玩虚的给别人看没意思,还不如有时间去完成她未了心愿,让她安息长眠。
你既然提出这个问题,也说明你很矛盾,也不想去了天天看她了,如果你发自内心的想天天去看她,何必提出这个问题让别人回答,如果你感到有必要,能缓解丧妻之苦,祈祷亡灵一路走好,你去就是了,不需争求别人意见,何需召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