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严重抑郁症应该马上住院治疗,如果折磨孙子就应该不是单纯的抑郁症了,应该还有其它精神疾病,更应该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确诊一下。
谢谢邀请!我只说事实,不能说的也就不说。
如果说用药物就能好,那么就是出现生理上的健康能控制好心理疾病的理论了。这有没有道理呢?
儿童抑郁症的产生绝大多数还是和缺爱和科学正向积极的教育有关。根源仍然在养育者和教育者身上,没有别的原因。
提问者没有提供完善资料,我也无从了解具体,只能大致上探讨一下。
有人说是遗传因素,或者是神经系统中的递质不够导致的,我认为是对医学的亵渎。只要不是先天的痴呆傻,感知系统正常,这孩子如果没有得到爱的养育和合理的教育,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或疾病。如果是痴呆傻,就不可能出现抑郁,因为他可能除了吃喝拉撒啥都不知道啊。
我研究认为,所谓抑郁症,除了可能有一小部分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不良,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后天被无意或有意的伤害造成的。如果不以丛林法则来说,那么各领域的强势群体对此需要负主要责任。
以下我接触的根据抑郁症患者自述感受有以下词汇:压抑,被,受欺负,不理睬我,骂我,打我,不许出门,不给饭吃,穷困,没有吃的,我不会,我不能,我做不到,我不敢,把我关起来,漆黑一片,我在哪?不让我上学了,都想害我,这次又没我的份,毫无理由辞退我,一喝酒就打我,他们要杀我。。。。。。
可悲又可笑的是,伪医学徒劳想以药物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我们既然有文化那就应该讲道理,吃了药就能考上清华北大?吃了药就马上能找到美女成亲?吃了药就能拉到业务单子?吃了药就有钱创业当老板发大财?
对于所有疾病来说,任何药物都只可能是具有百分之二十不到的生理控制作用。我们就事论事,不要愚昧虚伪。
一岁8个月是怎么就被诊断为重度孤独症的?
题主下次描述清楚一点,首先是什么医院检查的?具体检查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我的孩子也去医院检查有自闭症的倾向,经过后面反复确认,发现到最后只是感统失调,经过感统的训练,现在已经基本上恢复到一个正常孩子的样子。
医院检查的不一定就是对的,我说下我孩子的情况。
我孩子第一次去自闭症检查的时候,医院会给你很多问题,有些是要你来答,有些是需要孩子配合医生做一些检查,比如让孩子堆积木,分颜色等这些,有些孩子不太配合,加上一些孩子发育迟缓 感统失调,也会表现出类似自闭症的症状。他有一个综合评分,评分在多少范围之内就是自闭症,然后评分在多少又又重度和轻度之分,像这种这就很容易被误诊为自闭症。
这就好比一个孩子参加一个单元测验,他只考了60来分,难道你就能认为这个孩子是差生?是不是有很多种可能,可能这个单元没有复习好,或者这次他真的是粗心大意,或者说他还没认真学习。如果认真点,再努力点,他就是个个优秀的好学生。
当然,我不是说这个一定不对,而是因为自闭症这个概念出来其实没多长时间,很多人还对这个没有非常清晰的认知,这个评分系统未必就那么科学。
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去看看,不一定是医院,有些专业的机构反而比医院专业。我这里不是怀疑医院的权威性,只是有些小细分的科目里,医生还不能达到那么专业的程度。
就比如一个成长发育科的专家医生,可能他对于调理孩子缺什么什么元素 然后专注力或者什么不太好特别厉害,但是对于自闭症这块,也了解得不够深入,可能从他的角度来判断,这就是重症。就好比一些小医院,很多小手术他可能都做不了,但是到了省级的大医院,人家就是做个小手术而已。并不是医生的医术水平不行,因为他专攻的方向不太一样,或者受制于医疗设备的不足导致。
我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和你一样,着急得不能行,但是再多次反复确认后,才知道有些东西也不能完全100%的医院说什么就是什么,需要多去看下。
自闭症有两个比较特别的点:
1.看下孩子的眼神是否有神采。这个比较容易看出来的,你在平时生活中稍微留意观察下;
2.看下孩子的语言发育。如果之前语言比较多,到后面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这就有自闭的倾向。
至于一些不愿意和其他人沟通,别人和他沟通没有反馈,眼神无交流,语言发育迟缓,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会自己伤害自己等这些症状,并不是自闭症才有的现象,发育迟缓以及感统失调都有可能造成。
题主不要太过于担心,多找几个专业点的再看。
陪孩子一起面对,先休学一年治病吧!
谢谢您的邀请。
恕我直言,如果他真的是确诊为“重度抑郁症”的话,您的任何开导都是苍白无力的,依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您唯一能做的就是:
送他去住院!
送他去住院!
送他去住院!
重要的话要说三遍。
因为所有重度抑郁症的患者,除了情绪低落之外,还都伴有:
活着你有任何意义;
看不到前途和希望;
悲观厌世,生不如死;
每天生活在煎熬之中;
甚至满脑子就是,采取什么等痛苦中;
大多数重度抑郁症患者由于对自己的病没有信心,还都拒绝治疗。
这个时候的“开导”,如同去找心理咨询师去“咨询”一样,都是苍白无力的。
给你讲一个案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因为我参与编写的我国第一本《心理卫生学》的出版工作,我应邀去某大学审稿。
该大学一位老师听说我是搞临床的,就向我咨询他目前正在接手的一个案例。
病人(他们通常都称之为“来访者”)女性,无名原因出现了抑郁症的表现,且出现过未遂的行为。
我一听就感觉到情况十分严重,立即建议他马上终止咨询,病人必须要进行强制性的药物治疗,赶快和家属联系,并送到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
因为病人很可能是重度抑郁症,那麽再次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且成功率很高。
遗憾的是,
这位老师并没有听从我的建议,继续靠“爱心”和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为这个女大学生咨询。
等我回到石家庄,再次打向他询问此事时,他告诉我:该女生的确又出现再次的行为,不过这次,她成功了。
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且几乎每天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