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评估以及心理辅导。
我来分析一下,为啥当今的孩子会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首先,以我的最近几年担任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经验,和这些孩子的家庭接触打交道来看,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的家庭,几乎无一例外的存在着比较严重问题,这些家庭要么夫妻关系不好,要么单亲家庭或近似单亲,一方长期不在身边,或者在教育或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分歧,夫妻双方互相指责或推诿,一方或因某一方面的原因严重失责,在孩子面前经常发生矛盾,常常池门失火,殃及池鱼,双方将自己的错误摔给无辜的孩子,或者是并不是真正关心孩子,去呵护孩子脆弱的玻璃心,导致孩子逐渐远离大人的虚伪,封闭自己的心扉,对自己本身出现的问题不能正视,于是情绪找不到出口,逐渐变成抑郁了。其次,由于社会变化太快,竞争加剧,加上如果家长自身环境发生改变,整个社会呈现不平衡,生存压力加大,家长要面临失业、破产等危机,自身调节不到位,都会出现对社会的恐慌,焦虑感不断加剧,对待孩子存在着学习等方面问题缺乏理性,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出气筒,当孩子负能量情绪聚集到超过孩子承受的心理时,孩子也就抑郁了。再次,孩子到了初中,学校的各种考试迎面而来,孩子们逐渐面临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随着知识的难度加大加深,由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还未形成,每个人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每次考试的成绩自然就起起伏伏,不太稳定,如果没有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实质,就会变得不自信,怀疑自己的智商,多次的打击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卑,于是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最后堕落沉沦下去,累积下来,自然就成了心理问题了。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id": "v03016920000bvccqa", "thumb_width": 1088, "vposter": "-sign.toutiaoimg.com/tos-cn-p-0000/9d8146b393734cd59bcc3c085196bd0b~noop.image?x-expires=1990896302&x-signature=A/uIiRTu7rTF9Lc6kHC5Zl2mYy4=", "vu": "v03016920000bvccqa", "duration": 16.394, "thumb_url": "tos-cn-p-0000/9d8146b393734cd59bcc3c085196bd0b", "thumb_uri": "tos-cn-p-0000/9d8146b393734cd59bcc3c085196bd0b",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6.394, "h": 1440, "w": 1088}, "ultra": {"duration": 16.394, "h": 1440, "w": 1088}, "normal": {"duration": 16.394, "h": 1440, "w": 1088}}} --}最后,笔者呼吁:征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心理失衡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多方研究,多方介入,多管齐下。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调查研究,切实可行的人才管理制度和学校评价制度;我们的家庭教育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社区要努力打创和谐相处的氛围,开展深入细致地服务工作,处理好家庭矛盾纠纷,努力创建温馨共育家园。
保证孩子每天有片刻放松、无所事事的时间。这对他们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发展都会有益。有张有弛的生活,才能让人有心里弹性,保存活力。 平时训练多因素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知道,所有事情的成因都有多个,看待事情有多个角度,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答案不是只有唯一正确。 教孩子最基本的心理常识,学习如何辨识情绪,如何沟通和解决情绪与心理问题。 鼓励孩子发展多元的、长远的人生目标。他对未来的想法可以有多个,可以变化,我们辅助他每种都去尝试发展,看看最后会发生什么。这其中当然包括恰当地看待学校的学业表现。
初中生的年龄大约在12-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被成为“第二反抗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必须加以引导,否则后果很严重。逆反心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表现出一些与常态相对立的态度、情绪以及言行。逆反心理存在于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只是在初中阶段表现得特别明显。在初中时期,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有:对教育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不听劝告、我行我素;无端怀疑或否定传统观念;好强逞能、打架斗殴(也包括男女生);违法校级校规、无视后果等等。初中阶段是由少年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如果任由这种不健康的逆反心理继续发展,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从而危害社会。1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1自身因素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老师的监护,但是社会阅历较浅,对外界又缺乏清楚的认识,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但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常常固执己见,我行我素,认为家长、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导致他们在言行上会进行故意对抗(现如今网络盛行的数据信息化时代,海量的数据充沛在网络间,哪一种知识是有益,哪一种知识是负面的,大部分的初中生会随大众选择,初中生比小学生的判断意志会好点,但也缺乏严格的自律意志,像有的成年人的自我要求和习惯都早已定型,更何况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其次,初中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钻牛角尖,一旦遇到一些挫折,极易产生消极、不满、厌烦、对抗等情绪和行为。另外,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家长学生越是不让做的事,偏要做,甚至甘愿受罚也要偷尝“禁果”。1.2社会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不良文化和风气,加之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如此之高,信息传输如此之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生的学生和生活。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于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喜欢探索,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12-16岁左右),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影响,走入误区,从而腐蚀他们的心理,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初中生旁边,就需要能时时提醒,督促他自我进化提升的家人或朋友)1.3学校因素很多老师常常根据成绩来对待学生,不能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一碗水端平”,对一些差生态度冷淡,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学校的传统教学,教条主义严重,没有因材施教、缺乏新鲜感、跟不上时代,容易引发初中生的反感,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愿意听老师的讲解;另外,个别老师的教育,经常挖苦、嘲讽学生,甚至体罚学生,极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是社会道德化差异体制下的一种产物,初中生周边的环境,家人,朋友等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初中生的习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改变初中生周边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初中生时刻保持在类似衡水中学那样的环境中学习。又或是改变家长自身的教育理念,从自我做起。让孩子有个模仿的榜样。)1.4家庭因素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较高,经常无视孩子的自身需求和实际水平,而是擅自做主,把自身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果孩子在生活、学习中表现不好,很多家长不是帮助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只是一味的苛责、批评甚至打骂,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越来越疏远,关系越来越差。另外,入校的初中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比较宠溺,使这些学生逐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脾气,不思进取,自私自利,常常做一些与家长的要求背道而驰的事情。(这边可以多听听365家长在线的一些大咖家庭教育观,其中有一些很实用家庭教育)2如何应对初中生的逆反心理2.1社会方面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可以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多建设一些健康向上、活泼生动、形式多样的场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外,还应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隔断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源头,尽可能地减少不良风气对初中生的侵害。其次,初中生的法律意识非常薄弱,有的学生就是法盲,导致他们在冲动情况下,容易失去理智,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还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警钟长鸣,防止他们误入歧途。(教育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既要有西式教育精髓,提升初中生的综合技能与身心健康,又要有中式应试教育的实用,方能中西合并,培养德智体多元化发展的国家未来接班人。2.2学校方面初中老师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注意自己的说话,时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信任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在处理学生的事情时,老师一定要发扬,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公正,从而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2.3家庭方面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摒弃传统落后的教育,采取科学的教育,把握好分寸。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实际,切忌太高,掌握好度。家长要多关心孩子,时常倾听他们的内心需求,发扬,平等以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长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放任自流,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给他们给予一定的建议,切记不要打骂孩子,以朋友的身份与之相处,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