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症是一种持续性的精神类疾病,患上精神症后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患者的精神往往反复无常,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食疗等方法结合使用,有的人担心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智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精神症是一种慢性的精神类疾病,在所有的精神类疾病中,精神症是最为严重的一种,危害很大。患者往往无常控制自己,做出很多不理智的事情,情绪也反复无常,容易打骂人,打砸东西,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在经过漫长的治疗之后,如果精神症患者治愈后,会影响智力水平吗?
智力的水平与先天的遗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精神症患者治愈后一般是不会影响智力的。但是长期吃药,会对患者的精神状况,执行力,脾气等有所影响,虽然智力没什么影响,但也会让患者看起来和正常时候不太一样了。
家属们一定要重视起来,注意疏导患者,不要让他压力过大,以免病情复发。精神症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下面就来介绍几条:
一、有睡眠障碍。精神症患者往往都有失眠的现象,晚上难以入眠,就算睡着了也容易被惊醒,还经常做噩梦。
二、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精神症患者会出现类似于神经衰弱的症状,例如头疼,失眠,做事情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倦怠乏力等,让患者的身体受到折磨,更加让患者陷入绝望的境地。
三、极度兴奋。精神症的患者会有思绪紊乱,言语杂乱无章,行动缺乏目的性,而且情绪容易兴奋,所以家属要注意安全,让家里的刀,剪子等危险物品远离患者。
四、被害妄想。多数精神症患者都有被害妄想症,有的患者会忍耐和逃避,但是也有些患者会主动出击。如果患者的妄想对象是家里的某个人,最好让患者远离这个人,不要让他们单独在一起,以免造成伤害。
五、有厌世情绪。精神症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会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是厌世,悲观的情绪。
六、有倾向。对于有严重精神症的患者,就会有的倾向,他们会认为周围有人要害他们,他们走投无路就只能了。
有这种倾向的患者,家属一定要多加注意。
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
精神症患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如果患者有倾向的话,早发现,及时就诊控制是避免的唯一途径。很多患者对自己疾病认识不足,会有拒绝治疗的情况,这时家属要对患者多关心照顾,不要让他们经常在悲观消极的情绪中,尽早让患者接受正规的治疗,以免带来更大的伤害。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心理分析:您好,根据你的描述,你的孩子年龄已经10岁,现在还没有正常上学,需要引起重视,如果没有其他学习,不能够再拖延。
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智力发育情况怎么样?心理指导:如果孩子身体健康,智力发育良好,则需要仔细反思家长的行为,是否过于溺爱孩子,纵容孩子的脾气。
其次要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是害怕去学校,还是害怕离开父母,学校在孩子眼中是什么概念,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是否存在困难。
最后建议持续咨询,如果没有其他良好的学习途径,需要抓紧解决问题。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心理学家把生活中“不要脸”的人,认为是心理健康,我表示反对!请倾听:
其一、有位妇女的孩子已经结婚生子了,还经常背着自己的家人去和别的老男人睡觉。当被捉奸的那一瞬间,这位妇女还指责抓她的警察破坏了她的好事。并扬言:她就喜欢这么干,就想睡遍周边的老头,怎么啦?自己的身体,想咋整就咋个整?别人管不着。
人,本身就是件令人感到十分愤恨和厌恶的事,可这位妇女却把它作为生活中炫耀的资本;且不但不知廉耻,反而还为此畅快无比。这位妇女虽然被抓,但放出去之后,又去干了这些违背道德和伦理的事。这位妇女的行为,可谓达到了“不要脸”的极点。对此,难道心理学家认为,这位“不要脸”的妇女心理反而健康,是这样的吗?
其二、有某一男子欠了他朋友的钱,10多年了都没有还他的朋友;而欠钱的男子还经常开着辆豪车,在亲戚朋友当中显摆。遇上其他的人,便责怪借钱给他的朋友鸡肠狗肚,是个小心眼,随时追他还钱。
连借钱给他的这位朋友,问他要钱都问得不好意思了,也要得不耐烦了,这位男子还厚颜无耻的缠着他的这位朋友,再一次提出借钱。这下子,借钱给男子的这位朋友摊上了这种“不要脸”的人,恼怒之下,便把欠钱的这位男子起诉了当地法院。
对于这种老赖、这种“不要脸”的人,心理学家反而认为他们心理健康。我就纳闷了,这是什么逻辑推理?心理学家居然会把“不要脸”的人,说成心理健康?这是什么奇谈怪论?
为了进一步心理学家的这一认为,咱们来看一看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心里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正常的状态。其中,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往往表现于: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有度、行为规范和态度积极等。依此对照,在心理健康方面,有“不要脸”的这一说法吗?“不要脸”与心理健康能沾上边际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没有听说或看见过“不要脸”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反而听到过“人不要脸,鬼都害怕”的说法。在生活当中,能够存受各种压力的人,不是他们“不要脸”,而是他们的内心强大。能拥有这种品质的人,不属于“不要脸”,而是他们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健康。
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在生活中,那些越是“不要脸”的人,心理反而还健康,这是伪说。所以,我不赞同心理学家的这种认为!
从心理学角度,广义上,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说,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心理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人的心态问题。
心态好的人看什么都积极开心乐观。
心态不好的人看什么都觉得跟自己过不去。
心态好的人,遇到了困难会积极想办法去克服。
心态不好的人,遇到困难了就心灰意冷,毫无斗志甘拜下风。
所以,看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关键从心态入手。
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了。
对父母和亲友,对学习和工作,这里面都有检验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基本尺度。
而反映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呢?有四面镜子可以对照。
第一是表情,第二是眼神,第三是动作,第四是语言。
具体细节我就不作展开了。
最后,用成功学里的八大心态作总结吧:平常心态;学习心态;自律心态;感恩心态;成就心态;付出心态;乐观心态;宽容心态。
有了这样的心态,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